回答有关当前散文创作等问题_散文论文

回答有关当前散文创作等问题_散文论文

关于当前的散文创作等问题答客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散文论文,答客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一位研究当代散文的学者向我提出若干很有兴趣的问题,我在经过认真考虑之后给予了回答,现在发表出来提供给朋友们参考,并且希望得到多多的指正。

(1)这几年以来的散文创作显得十分繁荣,可以说是获得了相当辉煌的成绩,不知道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主张在目前还不必忙着用“辉煌”这样的字眼,来形容今天的散文创作。记得是在若干年之前,当有人危言耸听地胡说什么散文已经面临崩溃和灭亡的绝境时,我曾经表示过完全不必理睬这种不负责任的言辞,依旧切切实实和充满信心地走自己的路。你刚才的说法自然是一种善良的愿望,跟诅咒散文死亡的那种论调截然不同,但是面对着你的此种评价,我仍旧主张采取冷静的态度。散文创作在这几年以来确实是获得了不小的成绩,然而它所以引起更多读者的注意,恐怕还是在于这种文学样式本身,显得更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罢了。

散文创作侧重于抒发主观的心灵世界,因此最容易跟广大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亲切的对话,它无疑是一种最适应于现代文明生活的文学样式。我们都知道现代文明生活的根本标志是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极大提高,从而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尊严,渴求着表达自己的感情与思想。我们今天正在跨着艰难的脚步走向现代文明的生活秩序,正是这样日益趋于开阔和浓厚的人文状态之上,散文成为了大家最感到需要的一种文学样式,渴求着撰写散文的人增多了,渴求着阅读散文的人就更增多了。

无疑可以这样说,散文创作在今天碰到了自己极好的机遇,受到了更多读者的欢迎。真希望散文作家们能够好好抓住这种时代的赐予,而绝对不要辜负广大读者衷心和殷切的期望。当前散文创作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是健康的,但是表达得感人和思索得深刻的美文还不多,这就远远地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必须在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这两个方

面作出更为努力的追求。

(2)当前出现了一大批闲适性的散文,在庞杂和浮躁的生活进程中间可以起到镇静与抚慰读者心灵的作用,我很想听到你对此的评价。

所谓“闲适散文”这样的提法和追求,从我的内心深处来说是并不赞成的,然而我又充分理解它产生和发展的这种势头。这是因为在以前的几十年中间,那种错误和荒诞的阶级斗争趋势愈演愈烈,造成了整个国家的混乱和落后,造成了多少人的死亡,留下了多少人精神上的伤痕,真是不堪回首话当年啊,于是许多人都渴望着别再如此无休无止地挑动什么阶级斗争了,希望能够过得闲适一些,这样的一种逆反心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来说,确实不能够始终处于高度的紧张之中,而应该有张有弛,才能够保持身体的健康。然而如果反过来说,总是追求着一味的闲适,那肯定不是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人好不容易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总应该追求着过得更具有明显的意义,总得为整个人类的更趋于幸福和崇高而努力地奋斗,一味地向往闲适就无法做到这一点了,那么这样的追求难道不可以说是一种地道的庸人哲学吗?

我想如果极大多数的人们都能够保持着如此清醒的态度,那么这种“闲适散文”就不会得到很大的发展,不会形成声势浩大的潮流,那么在此前提底下出现一些这样的作品不但毫无妨碍,还应该受到欢迎。在一个民族和社会中间,如果出现了某种清一色的强迫别人也一定要这样跟随着去做的思想和文化状况,尽管这种状况本来是健康与合理的,而不允许有多种多样的声音出现,这样的做法倒反而是不可取了,倒反而存在着出现专制独裁式的巨大危险了。

(3)对于那些喜欢描写风花雪月的散文篇章,你愿意花费自己的精力来浏览一番吗?有人认为它具有一种杀伤力的冲吉,问题真会如此严重吗?

有点儿描写“风花雪月”的散文并非坏事。在一个和平相处与互相关心的社会中间,很需要有点儿温情脉脉的气氛,尤其是当有些人尽是疯狂地钻营着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争权或赚钱,从而变得浑身冷血和无情无义的时候,一种温柔和体贴的情思肯定会成为大家刻骨铭心的眷恋。当然如果遍地的报章杂志上都是这样的散文,也就太让人们感到英雄气短了,太缺乏浩翰的阳刚之气了。分外让人觉得不喜欢的是,好多这样的篇章并非在抒发真情实感,却充满着一种造作的矫情,像这样嗲声嗲气的篇章很难说它有什么“杀伤力的冲击”,但是确实让人感到甜得发腻,有点儿受不了。

(4)散文创作确实具有一种重大的社会作用,我读过你在这方面的不少文章(注:这些文章有:①《散文创作的昨日和明日》(《文学评论》1987年第3期);②《〈中国现代杂文史〉序言》(《中国现代杂文史》,西北大学出版社1987年出版);③《〈中国散文大辞典〉序言》(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出版);④《当前散文研究的理论建设问题》(《河北学刊》1989年第4期);⑤《东方散文家的使命》(《散文百家》1992年第1期);⑥《〈中国散文史纲〉序》(《中国散文史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⑦《〈洋文观止〉序言》(《洋文观止》,漓江出版社1997出版);⑧《我的散文之路》(《海南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第6期)等。),完全同意你有关的见解,不知道你对此还有什么新的想法?

对这个问题诚如你所说的那样,我已经撰写过许多有关的文章,再简单地重复和补充一下以前表达过的见解:散文创作是一种侧重于表达内心体验和抒发内心情感的文学样式,它记载着整个人类的社会和精神活动,表现出他们生存与思维的种种方式,因此就不能不具有普遍和重要的文化学涵义,而且由于它主要是通过形象和感情这样的艺术途径,潜移默化地升华广大读者的文化素质、道德情操和审美水准,这样就肯定可以提高整个民族人文精神的境界,作出自己应该具有的重大贡献。

(5)我读过你不少有关鲁迅研究的论著,很想了解你在这方面还有哪些新的见解?也很想了解你关于鲁迅的研究,是否对自己的散文创作具有明显的影响?

研究鲁迅的时间确实不短了,已经有将近四十年的历史,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做成的事情实在不多,只出版了六本有关的著作(注:①《鲁迅前期思想发展史略》上海文艺出版社1978年出版;②《鲁迅小说论稿》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③《论〈故事新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社1984年出版;④《鲁迅传》与刘再复合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⑤《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的鲁迅》陕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⑥《鲁迅和中国文化》学苑出版社1990年出版。),有的还写得很不满意,只能成为一种永远的遗憾。关于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正好我在几年前出版过一部《鲁迅和中国文化》,在撰写这部书籍时,就明确地将它当成是鲁迅研究方面的“告别演出”,下了很大的功夫,写完之后也觉得是自己在这方面最为满意的一部论著,国内外的有些学者对此书也发表过中肯的评论。自己花费了几十万字分析和论证的这个课题,真难于用几句话讲得清楚。

鲁迅生活于20世纪中国正处于巨大的转型期间,从根深蒂固和分外落后的小农经济状态,走向现代化的大工业社会;从极端不平等和不自由的专制统治状态,逐步走向平等和自由的近代文明,再加上整个民族在前赴后继地抗击着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这是一个极端复杂和困苦的社会动荡时期。鲁迅批评和澄清着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极端不合理的内容,企业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救出和发扬其中不少卓越的成分,并且还放眼世界,主张吸收外国文化中间优秀和有用的东西,来充实、丰富和发展我们自己,既反对愚昧地闭关自守的“义和团”精神,又批判无耻地跪拜在“洋大人”脚下的“西崽”嘴脸。可以说鲁导的心态,是中国人走向现代文明的最为健康的一种人格力量。

学习鲁迅的这种风骨和精神,学习鲁迅异常深刻的历史眼光,对于提高散文创作的境界是极为有益的。鲁迅自己撰写的许多散文篇章,就是值得我们努力学习的榜样。对此我正在不断努力地思索中间,希望今后能够学习得更好一些。

(6)想要更好地了解深刻和伟大的鲁迅,确实是相当困难的。我想听听你对此的想法。

想要充分理解一位伟大而深刻的思想家,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定的学识、理论和修养,确实难于做到这一点。更何况有些人还出于自己的某种偏见或私欲,发表过一些无端地攻讦和诋毁鲁迅的不少错误主张,这无疑也影响着大家对于鲁迅的准确认识。当然这些都是毫不可怕的,只要存在着可以自由讨论的社会和学术气氛,而不是只先验地允许某种意见存在,却禁止某种意见的发表,那就都可以在自由自在的辩论中间,使得准确的意见逐步地被更多的人们所认同,从而使大家的认识获得更好的发展,而错误和荒谬的意见必将在这种自由的论辩中渐渐地销声匿迹。这或许就可以说是回答了你所提出的问题,我深信随着21世纪人们文化思想素质的逐渐提高,对于鲁迅的认识也必将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7)要不要考虑在更大的程度上扩展散文的艺术空间,譬如说让它在电视的屏幕上得到有声有色的表现?

这是很值得认真尝试的,一篇美丽动人的散文配合着电视荧屏的镜头加以表现,一定会有极好的艺术效应,确实像你所说的是扩展艺术空间的一种途径。听说有的散文作品已经被拍成了电视片,可惜我自己看到的极少,不可能发表什么意见。

说到这儿使我记起了三年前的一件往事:北京电视台的两位朋友曾来找我合作,尝试拍摄过散文电视片,先是拍了钟敬文先生描写芦沟桥的一篇散文,还真的放映了,瞧着这位九十岁的著名作家矫健地走在芦沟桥上,从心里感到钦佩和高兴,顿时浮起了“矍铄哉”这个古文中常用来称赞老人的形容词。接着他们开始拍摄我写的散文《离别》,还没有拍完,整个计划就停顿下来,不再继续进行了。是不是他们怕收视率不高呢?其实什么事情都有个试验的过程,通过散文这种“雅文化”来提高观众的艺术鉴赏水准,无疑是极大的好事,放弃试验是十分可惜的。希望看到这样一种很有意义的尝试,能够在全国各地的电视台多多地出现。

(8)有人说散文诗是非驴非马,不伦不类,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论调。我想听听你对于散文诗这种文学样式的看法。

散文诗是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中间物,既吸收了诗歌的凝聚和精炼,又具有着散文的自由与潇洒,但是从总体上说它更应该表现出诗的本质和灵魂来。这是一种深受年轻读者所喜爱的文体,容易写出一种高尚的追求、纯洁的心灵与美好的境界,所以很值得重视和提倡。说它不伦不类,这是没有道理的。当然想要写好它也实在是相当难的,因为它的篇幅比诗歌要长,就更难于被读者所背诵和记忆,而且它应该如何学习诗歌的韵律,以及如何凝聚感情的方式,无疑是更为困难的课题;在另一方面来说它却又不如散文那样便于自由自在地挥洒,真显得有些左右为难。这不能不说是此种文学样式的极大的难点,不过正像世界上的万事万物一样,任何文学样式都有它自己的局限和困难,应该有更多的有心人为此而不懈地奋斗,推动它向前发展,让它开放出鲜艳夺目的花朵来。事实上当前的散文诗创作也正在出现一种上升的趋势,这是很值得欣慰的事情。

(9)我在最近的《传记文学》、《文学报》和《文艺报》等报刊上,连续地读到过评论你散文创作的文章(注:分别见于陈剑晖、孙郁、潘旭澜、曾绍义、邓星雨、吴周文、古耜、秦弓、李晓虹等人的评论文章以及散文论著中关于林非的专节。详见本期《评论林非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要目索引》。),想必你也已经看到了。我觉得这些文章对你散文作品思想和艺术表现的把握与分析,是比较真切和细致的,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

我完全同意你的见解,这些评论家分析得确实很有道理,进一步点醒了我自己在艺术描写方面某些还处于朦胧状态的追求,懂得了应该如何更自觉地趋于思想境界上的深入。十分感谢这些评论家所作出的认真的建树,十分感谢他们对于我热忱的鼓励,只要一息尚存,我仍旧将努力学习着怎样去从事散文的写作。

(10)你能不能简单扼要地展望一下21世纪散文发展的前景?

我对21世纪散文发展的前景,抱着十分乐观的信心。这是因为尽管在前进的征程中肯定会有曲折和艰难,然而中华民族想要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决心与毅力是百折不回的,现代化的文明秩序必将在祖国的大地上辉煌地树立起来。而现代化最根本的标志和保证是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极大提高,因此在这样的人们中间,必将更为迫切和持久地热爱着跟他们交心与对话的散文创作,必将对散文创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必将会从他们中间出现一大批卓越的散文家。那时候的散文创作必将充分地繁荣起来,出现种种色彩缤纷的艺术风格。更深刻、更感人、更具有审美魅力的散文作品,必将大量地涌现。让我们都为此而努力奋斗吧!

评论林非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要目索引

1、朱力:《别开生面论散文》(香港《文汇报》1980年5月4日)

2、梅子:《〈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读后》(香港《文汇报》1980年6月27日)

3、薛炎文:《一本富有散文色彩的评论集》(《人民日报》1980年7月12日)

4、施燕:《〈访美归来〉简评》(《中国青年报》1985年3月28日)

5、陈学超:《一本热情豪放的学者散文》(《文艺新世纪》1985年第3期)

6、陈剑晖:《论林非的散文》(《文论报》1989年4月15日)

7、丁亚平:《动人的心灵之旅》(《读书》1990年第8期)

8、喻大翔:《一个现代学者博览群书的生涯》(《海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90年第4期)

9、冒昕、庄汉新:《中西兼容 哲情互补》(《当代作家评论》1990年第6期)

10、傅德岷:《林非及其〈西游记和东游记〉》(收入其《散文创作与审美》,花城出版社1990年出版)

11、苏冰:《论〈林非散文选〉》(《博览群书》1991年第2期)

12、马鹏举:《林非先生文品和人品》《海口晚报》1991年5月20日)

13、曹明海:《读林非的散文》(《徐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1992年第3期)

14、苏冰:《评〈西游记和东游记〉》《博览群书》1992年第3期)

15、孙郁:《林非的治学与创作》(《当代文坛》1992年第5期)

16、傅德岷:《论林非的散文》(《文论报1992年10月17日)

17、吴秀亮:《论林非与新时期散文理论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1993年第1期)

18、吴秀亮:《论林非散文的文化意蕴》(《河南大学学报》[哲社]1993年第1期)

19、贾焕亭:《评林非的散文创作与研究》(《河北学刊》1993年第1期)

20、古耜:《读〈林非游记选〉》(文学报)1993年11月18日)

21、潘旭澜:《我读林非》(香港《大公报》1994年3月22日)

22、刘衍主编:《中国散文史纲》(内有关于林非的论述,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出版)

23、李晓虹:《情系山水 意象独出》(《今晚报》1994年6月1日)

24、古耜:《林非游记散文艺术咀华》(《写作》1993年第3期)

25、秦弓:《评〈林非散文选》(《特区时报》1994年7月14日)

26、古耜:《评林非〈云游随笔〉》(《新闻出版报》1994年10月26日)

27、赵焕诚〔韩国〕:《评〈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韩译本)》(韩国《中国语文学》1994年第6期)

28、金美兰〔韩国〕:《论〈中国现代散文史稿〉(韩译本)》(韩国《中国现代文学学会资料》1994年第4期)

29、曾昭义:《林非与散文研究》(《散文选刊》1994年第11期)

30、李相:《读林非的散文》(《北京晚报》1994年12月29日)

31、王聚敏:《评散文〈来不及哭泣〉》(《羊城晚报》1995年10月27日)

32、邓星雨:《中国当代散文史稿》(内有关于林非的专节,山东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33、吴周文:《林非散文论》(收入吴周文《散文艺术美》,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出版)

34、张振金:《林非散文的魅力》(收入其《感悟的智慧》,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35、古耜:《林非笔下的文化名人》(《今晚报》1997年5月25日)

36、钟名诚:《林非的散文史观》(《写作》1997年第4期)

37、坚方:《读林非〈中外文化名人印象记〉》(《羊城晚报》1997年6月21日)

38、秦弓:《生命的求索与歌吟》(下)(《传记文学》1997年7月号)

39、高海潮:《智者的旅行》(《中国物资报》1997年8月22日)

40、古耜:《林非的情怀》(《文学报》1997年10月30日)

41、秦弓:《成熟的激情》(《文艺报》1997年12月13日)

42、李晓虹:《中国当代散文审美建构》(内有关于林非的专节,海天出版社1997年出版)

标签:;  ;  ;  ;  ;  ;  

回答有关当前散文创作等问题_散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