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案例比较研究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竞争力论文,因素论文,区域论文,案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几年,我国旅游市场呈现出增量扩张、需求多元化与区域竞争加剧等一些新特征,由此产生的区域竞争力问题一直备受地方政府、旅游投资者和经营者的关注。区域旅游竞争力是区域旅游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也是驱动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国内外有关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述评
综观国内外学者有关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研究,绝大多数是用实证分析的方法。G.R.Deasy和P.R.Griess(1966)最早运用旅游无差异曲线研究了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两个相似的、互相竞争的旅游景点,发现旅游景点与客源地之间的引力是资源指向性的,进而指出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是其对资源感应效应的函数[1],即资源因素是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S.Demars(1981)比较了1850-1920年美国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滨海度假区的发展,认为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其本身竞争力有关,而竞争力又取决于旅游市场和度假区本身开发、可进入性等[2]。保继刚(1991)等对滨海沙滩和喀斯特石林进行了空间竞争分析,提出区位条件和资源相互空间竞争对游客行为影响的制约作用[3]。窦文章(2000)等以时间序列为主线分析了国内外区域旅游竞争的研究情况,提出决定区域旅游竞争力的5个基本因素是资源条件、需求条件、旅游环境、区域行为和介入机会[4]。朱竑等(2005)以东莞为例,分析了在“阴影遮蔽”下的地区旅游业通过加强与地方产业和人居环境改善的结合,依靠人文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再造获取独立和持续的发展空间[5]。温碧燕等(2007)提出了评价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多层次指标体系,并分析了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得出两个主要结论:区域旅游竞争力主要受旅游资源与产品、旅游服务、客源市场、区位与交通、城区环境、政策与经济环境等6方面因素的影响[2]。比较分析以上观点,旅游资源因素是国内外学者共同认可的影响因素。
此外,C.A.Gunn(1988)从系统论的角度提出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认为旅游系统应由旅游吸引物、服务与设施、交通、信息与引导和旅游者5个部分组成[6]。Meinung(1989)从区域旅游吸引力角度将影响因子分为3大类:固定不变的稳定因子(包括景观、景观形式、气候及其医疗价值、交通方式、文化等)、动态因子(包括旅游供给、管理和政治因素、旅游市场趋势等)、瞬时因子(包括区域营销、价格状况、组织活动等)[7]。从系统论角度提出的影响因素涵盖面较广也比较全面,但是,如果将其用于指导区域旅游发展的实践,“多而全”且主次不清的影响因素分析往往会导致地方政府无所适从、顾此失彼。
由于旅游业本身具有的复杂性和关联性,使得影响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因素也很复杂,也使得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影响因素多而杂。但是作者认为在区域旅游竞争的过程中,应该存在几个普适性的因素真正起决定作用,由于旅游产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产业市场竞争结构以及产业政策各不相同,其中一些因素可能演变成次要因素或非关键因素,而另一些因素在竞争过程中则变成关键性的决定因素。正是这些不同的关键因素决定着不同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不同形成过程,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发展模式。
因此,合理解释现实案例的普适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可以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简单有效的分析框架,从而有助于地方政府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二、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提出
为了梳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我们假设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的主体,因为世界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政府主导型战略的有效性[8]。
本文以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提出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分析框架,“钻石模型”是用于分析一个国家某种产业为什么会在国际上有较强的竞争力,而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区域(地方政府)旅游业为什么会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影响因素是什么。两者研究的前提设定都是行政主体,研究对象都是竞争力,而且前者的研究范围涵盖了后者。
“钻石模型”由4个因素2个变量组成,4个因素是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构成“钻石模型”的基本要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同业竞争;两个变量是政府与机会。钻石模型的命名,来自于这4个要素和2个变量所构建的菱形关系。
将“钻石模型”应用于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分析,其影响因素可以对应为4个基本因素和2个变量(见图1和表1)。
图1 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钻石模型”
至于机会与政府两个变量,波特认为,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一个产业的竞争力而言,机会可能与该国的环境无关,甚至同企业内部也没有关系,政府也难以施加影响。政府并不能凭空创造出有竞争力的产业,只能在钻石体系其他要素的基础上加以引导才能做到。政府的角色是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而非直接参与。
对于区域旅游竞争力而言,机会就是不可控制的随机事件。例如,英国作家希尔顿·詹姆斯写的《消失的地平线》广为流传后,使众多的中外游客纷纷涌入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中甸(现为香格里拉县),该地的旅游竞争力快速提升。至于政府变量,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有逐渐由变量向常量演化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由全省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各厅局主要领导参加,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到会作报告的高规格旅游发展大会,已在四川、云南、浙江、广东、海南、青海、河北等10多个省市区先后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绝大多数已将旅游业定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或先导产业;地方政府将旅游业纳入重点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格局已在全国形成。地方政府作为区域旅游业发展推动者和号召者的角色日渐明晰。
从旅游业的性质出发,也是为了便于比较,本文将生产要素中的旅游资源作为比较因素,忽略了生产要素中的地理位置、人口、气候、旅游人才、高等教育体系、现代通讯等基础设施等内容(这些要素在一定时期内可以被视为常量),且以《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为标准进行比较。
三、基于四因素的案例比较
1.案例的基本事实比较
业绩观和因素观是温碧燕(2007)总结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的两种观点[2],本文从业绩观的角度选取了5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见表2)。因为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高低,最终体现为其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盈利率(业绩),这是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最终实现指标,反映了区域旅游业之间竞争的实际结果。因此,本文选择了5个在市场占有率、盈利率、美誉度等方面表现较好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5个区域都在各自的条件下获得了竞争力的提升,取得了区域旅游经济的较好发展。那么,能否在4个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影响以上案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以及这些关键因素是否与事实特征一致就成为判断4个影响因素普适性的关键。
2.基于4个因素的配对比较
配对比较法(paired comparison)最早是在心理学实验中使用的,是制作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实验心理学家乔恩(J.Chon)在颜色偏好研究中首次引入。他把所有待比较的刺激一一配对,然后一对一地呈现给被试,要求被试对各个配对刺激就给定的某种属性作比较,并判断其中哪一个属性更强。当每个刺激都分别同其它刺激比较后,便得到它的各自强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再依据它们百分比的大小形成一个顺序量表[9]。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强迫人们在两种差异不大的刺激中做出选择。因而被认为是评价和判断最简便、最经济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很多研究领域都适用,如消费行为、认知决策等。本文作者将没有包含评判结果的表3和表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给国内21位旅游专家,并附上5个区域和4个因素相关的基本信息,例如,旅游资源、区域内交通、酒店接待设施等情况。收到有效回复18份。用“+”和“-”标明强和弱,以多数专家的意见为评判结果,例如,在资源因素比较中,以碧峰峡为主体与大连进行比较(列方向),12位专家给了“+”,6位专家给了“-”,那么表3对应的结果就为“+”。最后统计结果形成表5。这样就可以得到各自的关键影响因素(即分值最高者)。
从表5的结果来观察,碧峰峡模式属于特例,影响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不清晰。但分析其竞争力形成的基本事实可以发现,政府变量是此模式的关键因素。雅安市政府在全国首次采用了旅游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模式,这一制度的创新带来的制度优势使得该区域旅游竞争力迅速提升。其他模式通过配对比较法都可以找到关键因素,也与事实特征基本一致。例如,需求条件和相关与支持性产业两个因素是深圳模式的关键因素,印证了“区位优势,文化移植”的基本事实;区域旅游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区域竞争因素是大连模式的唯一关键因素,与“策划节庆,借势造势”的事实特征也比较相符;生产要素和区域旅游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区域竞争因素是丽江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这与丽江当地政府在独特民俗资源和历史古城基础上申报世界遗产从而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事实也是相符的;生产要素是开封模式的唯一关键因素,即开封作为七大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在旅游资源方面具有潜在优势,印证了“历史再现,提升体验”是开封旅游竞争力提升的最佳选择。
通过以上的分析,4个影响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现实中的5个案例,而且用配对比较法得出的关键因素也基本上涵盖了国内外学者提出的主要观点。例如,碧峰峡模式的成功归可以用张梦(2007)提出制度竞争力进行解释,即“钻石模型”中的政府变量;深圳模式的成功符合许晓春提出的依附式发展论,归因于需求因素的推动;大连模式来源于区域旅游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区域竞争因素,与S.Demars的观点基本一致。开封模式和丽江模式符合G.R.Deasy和P.R.Griess(1996)提出的竞争力资源指向性的观点,即生产要素中的旅游资源因素。
四、结论
本文选取了国内较为有名的5个案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提出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区域旅游战略及其结构以及区域竞争因素是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的普适性影响因素,并且基于国内的5个案例运用配对比较法进行解释性检验,得出的关键因素也符合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的观点。本文的研究仅仅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开始,更深层次的研究应该是在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