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娣
(江苏省建湖县恒济镇卫生院 224700)
【摘要】 目的:分析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搜集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的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为89.3%(50/56)、治疗依从性为96.4%、控制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35.7%(20/56)、80.4%、32.1%(18/56)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更有利对血压的控制,应该引起社区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高血压;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282-02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具有患病率高、危害性高、增长趋势高“三高”的特点,同时还具有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三低”特点,是老年人群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本文选取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的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的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女性30例,男性26例;平均年龄:(57.56±7.26)岁,年龄范围:48~7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3.67±0.68)年。高血压的诊断符合国际高血压的评判标准,排除严重的肝、肾衰竭患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健康教育方式:1)发放高血压疾病的宣传手册,在社区的公告栏张贴宣传单页,让社区高血压患者了解该病;2)定期组织社区高血压讲座,向社区居民传授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3)定期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测量工作,提高人们对于高血压的认识度,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4)对于年长的患者,可以提供上门服务,上门为患者测量血压,提供生活、饮食等注意事项。5)一旦发现严重高血压患者,要通知其尽快就医,预防病情的继续恶化。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进行检验,采用t检验所得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所得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1.4.1认知度评价标准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打分,满分为100分,优秀≥85分,及格61~84分,不及格<60分。认知度=优秀率+及格率。
1.4.2血压控制评价标准
显著:患者的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患者的血压有所下降,但还需持续治疗一段时间;无效:患者的血压值与治疗前无差异,甚至更高。
2.结果
2.1 两组对高血压疾病的认知度比较
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为89.3%(50/56),健康教育前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为35.7%(20/56),两组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认知度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P<0.05(详见表一)。
2.3 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高血压的控制率为94.6%(53/56)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32.1%(18/56), P<0.05(详见表三)。
3.讨论
高血压健康教育科研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该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充分认识自我保健在防止高血压中的重要性,并努力掌握自我锻炼、优化生活方式的实际技能[2]。高血压是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疾病,包括年龄、遗传、饮食、生活等,导致血压的调节功能失衡,从而引发高血压疾病[3]。本研究选取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的56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健康教育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通过试验发现,两组比较,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度、治疗依从性为、控制率显著高于健康教育前。因此,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让患者对高血压有个全面的认识,便于更好地进行治疗。
综上认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更有利对血压的控制,应该引起社区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赵桂娟,劳伟锋,林桂兰.社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5):685-686.
[2] 王润洁.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8):374-375.
[3] 王方琴.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06-407.
论文作者:史金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8
标签:高血压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患者论文; 高血压患者论文; 社区论文; 血压论文; 认知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