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_教研活动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_教研活动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的校本教研活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本论文,新课程论文,教研活动论文,高中生物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校本”(school-based)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等国[1],美国于上个世纪90年代提出的“School-Based in-Service-Education Model”意即“基于学校的教育服务”,含义一是基于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为了学校。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活动[2]。概括地说,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它也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改进教学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以专业引领为催化剂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简言之,校本教研即“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一、新课改背景下开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必要性

2007年以来,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生物教师在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整合资源等能力方面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靠搞一些大型的教研活动是无法解决的,因为这些大型的教研活动不能兼顾每个学校生物教学的具体情况,因此必须把教研重心下移到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上来。

另外由专家决策编制的国家课程带有普遍的适应性和较长的周期性,它难以及时吸纳现代信息、反映当前生物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实施校本教研活动,可以在保证国家对教育的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反映地方、学校、学生的差异性,同时也能及时地将最新的生物科技成果融入课堂,因此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是实施国家课程有益且重要的补充。

校本教研活动注重教师的参与,使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拥有一定的课程决策权,因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成长创设了专业化的环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拥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课程决策权之后,就可以按照社区、学校、教师自身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课程开发,并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修改课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逐渐改变了对课程的“被动消费者”的角色,逐渐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评价者。教师在对课程进行摸索、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使自身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不断地完善着专业的学科知识、综合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实践知识。教师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潜力。而对自身价值的认识,又进而转化为自我向上的需要,从而使教师得以从“经验型”向“专家型”发展。

二、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概念模糊

许多人对校本教研活动产生了误解,有的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选修课、活动课,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蕴涵的“以校为本”的课程理念,也有人把校本教研活动等同于学校自编教材,忽略了校本教研活动所体现的“儿童中心”“兴趣中心”“问题中心”的特点。

2.缺少与兄弟学校及大学、科研院所的交流

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缺乏校本教研活动的专项经费,加上生物教师人数少,使得“请高等院校的专家对生物校本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和支持”成为一种奢望;而中学日常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学校间教师的“访问式交流”及教育资源共享几乎成为不可能。

3.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时间投入的不足

“没有时间”是很多教师无法参与或更多地参与校本教研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目前教师评价中仍旧是以“学生成绩”为主要参照标准的,学生成绩的好坏直接决定教师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教师通常会将时间过多投入到“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不是寻找一切可以寻找的时间为自己“充电”。升学压力过大使教师无法专心投入校本教研。

4.评价基础薄弱,反馈性能差

大多数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实行内部评价,存在着评价标准不高、评价过程不严密等问题。其原因主要有:

(1)学校没有对教师的评价能力进行必要的培训;

(2)参与校本教研活动的教师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订计划、实施计划,但对评价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有计划地实施评价。此外,由于国家统一考试的测试结果(如高考和会考)往往成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主要依据,从而导致学校重视外部的评价,使学校内部评价得不到保障。

三、新课改背景下开展高中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

1.通过高中生物校本教研选择适合的校本课程内容

我们通过校本教研来开发校本课程,而校本课程内容的选择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校本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符合当前社会和周围世界的现实需求,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互补充、相互衔接和相互融合,构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如在《探索生命的奥秘》这一校本教材中,我们选取了“试管婴儿”“克隆与克隆羊”“双胞胎与多胞胎”等素材对学生进行介绍,扩充学生对细胞工程知识的了解与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必修教材中“细胞”“生殖”两章的内容以及与实际的联系。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双胞胎与多胞胎”与“试管婴儿”等问题引入校本课程后,使学生理解了胚胎移植、胚胎分割移植的差异,也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其次,校本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学生感兴趣、易于被学生消化和吸收的内容。如由学生参与鉴定血型,参与校园植物的种属鉴定,参与检测学校饮用水的卫生情况等等,让学生拥有科学探究经历和体验,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充分体验到发现的乐趣、成功的愉悦。

第三,校本课程内容要及时补充一些最新的科技进展。比如1985年4月,医学家们在英国首先发现了疯牛病,其病原体是朊病毒。由于食用被疯牛病污染了的牛肉、牛脊髓的人,有可能染上致命的疾病,因而疯牛病倍受人们的关注。朊病毒是利用正常细胞中氨基酸排列顺序一致的蛋白进行复制,它是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形式,没有DNA或RNA进行复制。在校本课程中我们选择了这一内容,让学生对疯牛病的名字来历和危害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再如2000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宣告完成,我国科研工作者参与完成了其中1.1%的工作。于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基因与人类基因组计划”进行了补充和充实。

2.通过校本教研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源,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校本教研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改倡导教学方法应该是开放的、实践的和体验的,应强调探究学习、问题学习、合作学习和体验学习。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独特的性能和使用条件,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情境选择一种或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充分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避免各自的不足,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们在进行“生物竞赛辅导”这一校本教研活动时,由于这一活动主要是帮助学生组织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并加深理解,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较多地采用讲座、讨论的方式。又如,我们在进行“人体的营养与健康”这部分教学时,给学生出了“美食,想说爱你不容易”这一课题,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媒体去搜寻有关的证据和材料,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对常吃的食品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并以不同形式做总结汇报,在形成初步观点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之间持不同论点的人可以辩论,促使对此问题的正确理解。通过上述这些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采用视听法,适当地辅助一些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视听材料,以引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3.及时反思总结,提高专业水平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1989年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3]。生物教师是生物学科的专业人员,其个人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自我研究是进行生物校本教研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是生物校本教研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有助于改进和提升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就生物教师而言,主要是做好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增强教学反思的时空性。

4.全员参与、同伴互助,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

著名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博士认为,如果过去还有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诺贝尔奖项的话,那么,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信息社会以来,没有人们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合作,任何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不可能的。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学生物教研组人员比较少,生物校本教研的研究气氛不够浓郁,可供共享的资源有限。因此,要提高生物校本教研的品质,必须全员参与、同伴互助,必须营造同伴共同学习、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良好环境,一定要重视并发挥骨干教师、优秀教研组的引领作用。

标签:;  ;  ;  ;  ;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_教研活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