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P89-90页内容。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在复习活动中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成功学习数学和自信心和创新意识,渗透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整理知识框架,提高学习的系统性,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等自我复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加强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3.知识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能正确迅速地解比例、化简比和求比值;(2)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应用比例尺的知识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掌握关于比和比例的一些实际运用和计算。
【教学难点】能理清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网络。
【课前准备】1.把学生分成四大组,让学生给自己组取名,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义”“比和比例的性质”“求比例和化简比”“比例尺”四大块,让每一组抽签确定本组的一个研究主题,然后分组研究本部分的知识包含哪些我们需要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重点和难点,最后拟定五个问题。要求这五个问题反映本组全体同学的水平,而且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要有一定的思考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后依次向其它小组提问,请他们作答;2.每个小组准备一面小旗,并写上自己小组的名字;3.教师准备地图一张、课件;4.每一小组有一信封,信封内装有比和比例各部分内容和一张白纸。
设计意图:小学生喜欢争强好胜,在学习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障碍,引入竞争机制,犹如给学习活动加入了催化剂,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合作、勇于探索,避免常规复习课的枯燥乏味。但这节课的课前准备必须是充分的,要求必须明确,这样的课前准备其实是调动了学生自主复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习活动在上课前就已热烈地展开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复习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活动吗?今天我们一起举行一个比赛活动,你们愿意参加吗?
二、展开活动,自主复习
1.师:今天的活动我们有个主题,出示,比和比例。为了在这次活动中玩出水平、赛出成绩,我们各小组都进行了认真的复习,在提问和被提问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们有信心夺取冠军吗?
2.请各小组自我介绍。
3.师:希望各小组成员正如你们组的名字一样能赛出水平、赛出成绩、赛出风格。
4.老师宣布:比赛现在开始。多媒体出示比赛规则,请一位同学宣读。
第一回合的比赛:A.回收各小组的问题,再由各小组长抽签决定要回答的题目;B.小组讨论5分钟;C.各组轮流答题。
5.学生活动开始。
设计意图:在课前学生已经分小组充分合作复习研讨的基础上,学生的竞争意识早已让他们盼望着上课的开始。教师以主持人的身份调控比赛的时间、顺序,以协作者的热情感染了整个课堂气氛,使复习内容在学生的答辩中明了清晰,而且由于学生想难住对方,想出的问题一定是他们认为其他组不易答出的问题,或许本就是他们心中的疑惑之处,于是,在争论中也解决了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
6.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学生提问结束:
(1)师述:刚才的答题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各小组都答表现得很棒,成绩不分上下,不过同学们不用担心,接下来我们还有第二回合的比赛。黑板上的板书是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把比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整理成一个图表,不知道你们整理又是怎么样的呢?
(2)展示学生成果,汇报整理情况。
课件出示评比标准,请一位同学宣读。
第二回合的比赛:
各小组展示、汇报整理方案,评出“最佳整理方案”。
(3)学生汇报完毕由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意见。
(4)各小组参考同学的补充意见用老师黑板上的板书对自己的整理方案再作修改。
设计意图:复习课重在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整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网络,把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能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展示成果又让学生们能互补互学,达到最优化。
7.教师小结:今天的比赛第**小组团结协作,发挥出色,比其他小组略胜一筹,荣获冠军,老师为你们祝贺!但老师觉得另外三组不甘示弱,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同样值得老师喝彩!这样的讨论和竞争,让我们大家一起对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的认识更有条理,印象也更深刻了。
设计意图:适当的总结和鼓励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了较好的评价,学生从教师赏识的话语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就感,能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和饱满的情绪迎接更大的学习挑战。
三、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师:现在老师这儿有一些数学问题,你们能用你们刚才复习的知识来解决它们吗?(多媒体出示)
四、总结
同学们,上了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和感受?你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板书设计:
比和比例复习与整理。
论文作者:白月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7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比例论文; 比例尺论文; 知识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们论文; 《教育学》2020年2月总第20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