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广州明城墙遗址保护与利用方法论文_韦丽沙

探索广州明城墙遗址保护与利用方法论文_韦丽沙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530000

摘要:古城墙在历史上作为一个特殊的构筑物,因它外形结构的特殊,承载无数文明的历史,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广州明城墙遗址同样有着悠久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本文基于城市遗产廊道的规划基础,历史文化景观点的丰富条件,尊重明城墙遗址价值的同时,坚持保护利用原则,以明城墙遗迹线及古城主要城市交通线为基础,规划设计古城遗产廊道。探索一条适合广州明城墙遗迹的保护利用道路。

关键词:广州明城墙;遗产廊道;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利用

引言

城墙是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中智慧、勤劳、文化的产物,对一个城市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情感,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历史,成为一道特殊的历史文化景观点。但在城市飞速发展中陆续被拆卸、摧毁,仅存的城墙遗址已不多。在研究各地对古城墙的保护利用过程中,发现城墙影响城市交通的问题、城墙影响整体景观的优良性等问题。因此,在对广州明城墙遗址的保护利用中,笔者从微观层面上将城墙遗址及周边环境组成历史文化景观点;从中观层面上结合古城内其他文物单位,如古建筑、历史街区等形成区域性景观;从宏观层面上重新构建城市遗产廊道,将历史文化景观加入体系中,构成更丰富的城市遗产空间网。

一 广州明城墙遗址的价值

1.1历史价值

广州城从秦汉时期发展就已展现出它强大的“外交”能力和优越的自然风景魅力。盘山而上和依水而筑的城墙将古城紧紧包围;护城河与城墙双重合并,不仅能抵御外寇的侵扰还能抵御洪水潮汐的侵袭,起到多重保护作用。广州明城墙作为广州城的筑城历史书,只可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几乎消失殆尽。越秀山段幸存下的明城墙成为了唯一,也成为一部研究广州城历史发展最重要最有根据的残缺的“文献资料”。

1.2美学与艺术价值

广州现存城墙遗址为明代,但城市历史可追溯至秦代。明城墙在不同时期经历多次扩大、重建、修葺,明代城墙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明代时期修筑,而是在唐宋的基础上增建。现存明城墙越秀山段可发现,有的地段的墙基还能看到明代以前的材料和做法。多层历史筑墙的痕迹叠加,充分展现了城墙的历史价值。现存城墙遗址大多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原貌,其筑墙材料和砌筑方法、型制做法、刻印等都真实的反映了历史资料文献所叙述的模样,具有重要的技艺价值。

1.3社会价值

广州明城墙的功能从“实用型”转换为“历史文化型”,其社会地位像是从一位英姿飒爽的“大将军”转为历尽沧桑且学识渊博“老者”,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的改变带来的转变,是时代发展产生的必然,仍有它与时同步的社会价值。

二 广州明城墙遗址现存状况

2.1 自然因素破坏

2.1.1雨水冲刷、风化严重。广州雨水多,城墙全年不断的在被雨水冲刷,阳光暴晒之间交替着接受考验,导致城墙被侵蚀严重,下雨过后出现墙面渗水、膨胀鼓起、裂缝、表面凹凸不平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湿热的天气使城墙踏道易长苔藓,城道湿滑。尤其墙基的红砂岩极易受到风化,出现穿孔、松散、斑驳、酥碱的现象。

2.1.2植物侵犯。由于城墙内芯是夯实土,植物生长的条件足够,长势茂盛,从城墙的顶部、侧面均有大小不同的植物蹿出,连攀藤类植物也参与霸占墙体。尤其是榕树,根繁叶茂,强大的根系结实的包裹着城墙,而枝展宽大的冠幅又加重城墙的负荷,使得城墙出现崩裂、松动、砖脱落、透水等严重问题。

2.2 人为破坏因素

2.2.1人为破坏因素乱搭乱建。越秀山城墙上,发现有几处房屋直接搭建在城墙上。镇安路上的一处小洋楼背面即是城墙面,已出现严重的倾斜坍塌,结构损坏严重,裂缝、沉降情况常有发生,严重影响住户和过往城墙边的游人的安全。另外,还有在城墙上建休息亭、连廊等,使得该处城墙超负荷压迫出现裂缝,极易出现坍塌状况。且亭子的风格、色调均与城墙不搭调,破坏了和谐统一性。

2.2.2肆意拆除、刻画。在拆墙运动中广州城墙几乎被拆毁,拆下来的砖块用作铺路或建造房屋。仔细观察城墙砖,还发现有游客在城砖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等字样,行为十分恶劣,严重破坏遗址。在美术馆东面原有一段城墙,由于保护管理缺失,导致此段城墙现已消失不见,只剩零星碎石。

2.2.3工程垃圾处理不当。在城墙表面看到一些未及时埋地的电线耷拉下来,或悬挂半空中;还有的电线直接从墙顶拉过,电线杆建在城墙上,固定电线的铁脚架也未清除彻底。在防空洞上部山体上,还发现有一段低矮的水泥挡土墙和一些建筑垃圾。在城墙表面,还发现有加设的排水管道和废弃的落水管,很突兀的沿着墙面穿过,破坏了城墙整体历史风貌。

2.2.4垃圾乱丢。不难发现越秀公园内的城墙拐角处和墙上部建有房屋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垃圾污染。角落里生活垃圾、废弃建筑材料等堆积一摞;潮湿、污水、垃圾的发酵,靠近时还闻到一股恶臭。人民中路处的城墙遗址也发现在角落处有零星垃圾,还看到附近居民遛狗时,狗在遗址边的种植池排粪便却不清理,严重破坏城墙的历史文明价值。

三 广州明城墙保护与利用方法研究

3.1基于遗产廊道的明城墙遗址保护与利用方法

经过多层分析,笔者将基于各时期古城的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景观点(多以明代古城内的为主),并将明代古城墙遗迹线作为其中的保护要素,规划设计古城内三部分遗产廊道。

3.1.1环形遗产廊道——明代古城城墙遗迹线

环形遗产廊道是将明代老城部分的城墙遗迹线与东濠涌城市绿道、越秀公园城墙遗址连接起来,用“山—水—路”的形式,将明代古城的轮廓线强化凸显,形成环形遗产廊道,并将周边的历史文化景观纳入廊道中,丰富廊道内容,增加廊道的厚重感。环形廊道从盘福路起往西与东风西路汇合并连到人民中路,顺延直至大德路,往东进入大南路,直至文明路,与越秀南路相接,到东濠涌。该线路将古城老城四面城门、水关及新城北面城门串连起来,并给予适当的景观改造和绿地设计,增加道路的绿化,改善现道路遮阴不足问题的同时,还能增加城市干道的魅力,突出城墙遗迹线的存在感,将明城墙重新带回市民的视线中。虽然完全复原西濠和玉带濠的可能性极小,但可建议在水关或古桥附近路段揭盖,重现水渠的的轮廓,还能为周边市民增加休闲街头绿地。

3.1.2南北向遗产廊道——明代古城城市结构线

南北向遗产廊道目前可分为三条,原有的传统中轴线可列为其中,另外两条是本文新规划的。西侧一条为2号遗产廊道,传统中轴线为1号遗产廊道,东侧一条为3号遗产廊道。这两条遗产廊道将明六脉渠的两脉还原,还与明古城南北主要街道并行

论文作者:韦丽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6

标签:;  ;  ;  ;  ;  ;  ;  ;  

探索广州明城墙遗址保护与利用方法论文_韦丽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