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编教材的质量控制
王新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摘要: 联编教材作为一种教材编写方式,对组织工作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联编教材的特点,从多个环节进行控制,才能有效保证教材质量。
关键词: 联编教材;质量保证;图书出版
联编教材(又称合编教材)是指来自多所院校的作者共同编写的教材。联编教材的作者少则几位,多则十几位,来自几所甚至十几所院校。联编教材往往是成系列开发,面向区域数省或全国开设同类专业的院校,全系列教材一般包括十几甚至数十个品种,涉及众多作者及院校(有时不限于院校)。联编教材作为现阶段一种重要的教材编写方式,有其出现的必然性和自身的特点。[1]
一、联编教材的特点
相对于单一作者编写的教材而言,联编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有利于院校间的交流,使教材反映普通院校的教学需求;2.编写时间较短,交稿快;3.作者教材用量较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出版社的经营风险;4.组织工作量较大,编辑和主编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组织、沟通上。[2]
在大众0AM干式双离合变速器中,里程数较高的变速器容易在图11所示的分泵处产生泄压,即便是维修过阀体后,只要此处的油封没有更换,在车辆行驶到一定里程后变速器内油封便会出现老化变形,阀体输出的推动K1和K2离合器的油压会从此处泄漏,导致阀体对K1和K2离合器的控制失效。
联编教材的特点,使其成为一种应用较多的教材编写方式,不仅中小出版社越来越多地采用,就是部属出版社,在进入本社非传统专业教材领域时,也经常采用这种模式。
人体正常吞咽功能由双侧大脑多处皮质及皮质下激活,而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相关脑区则存在功能障碍[4] 。经颅直流电刺激法则可释放微弱电流,并通过电极而使脑兴奋,从而能改够变脑中枢的兴奋性,达到改善吞咽障碍的作用。综上可见,针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在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再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故值得推广。
教材大纲是教材的“宪法”,一旦制定,所有作者都要遵守。在编写过程中如果需要调整,小的变动要经过主编同意,大的修改要由各作者讨论,并告知编辑。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语言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从中心范畴向外扩展,甚至会有一些完全颠覆传统的语言使用方式,而这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使用方式实际上蕴含着特有的内在规律,也正是人的一般认知方式的体现。
二、联编教材常见的质量问题
联编教材只是教材的一种策划方式,因此,通常教材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在联编教材中都有可能出现。联编教材的作者数、参编院校数相对较多,有些质量问题出现的概率更大,更加突出。
永济市把城市驿站作为政策宣传窗口,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三基建设”工作,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低保、扶贫、养老、教育、医疗等民生部门的宣传折页和便民服务手册全部集中放置到驿站,方便居民索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4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同样,强大军队离不开先进文化感召,落后文化不可能造就强大军队。在长期实践中,人民陆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也不时显现一些消极文化因素的负面影响。建设强大现代化新型陆军,必须深刻剖析制约陆军发展的消极文化因素,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夯实文化根基,激发建设的强大动力。
历代医家都致力于制定规范的病名、分期、证候诊断、疗效评定等各种标准,为反应疾病的本质提出“证候要素”一词。朱文锋[1] 等提出,辨证的核心是“证素”,通过对证的认识而得到的病性和病位,就组成了临床辨证的证型。永炎院士[2] 指出通过证候要素的提取即"降维”和证候要素的重新组合即"升阶”,可以增加诊疗辨证方法体系在临床应用中的灵活性和适用性,符合患者的特殊个体差异和医生的机圆法活的需求。对临床证候进行分解,分解开来的最小元素便是“证素”,它是联系病机与证候之间的桥梁,不同的证素在临床表现中皆对应不同的一组症状或体征,且其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3-5]。
三、联编教材的质量控制措施
联编教材的特点决定了在使用联编模式进行教材策划时,组织工作量很大,需要沟通、控制的环节更多。只要把握好各关键环节,认真操作,谨慎预防,联编教材的质量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一)严格遵守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章制度
联编教材与普通教材并无本质区别,只是作者人数多一些。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章制度同样能够有效防范联编教材的质量问题。因此,要保证联编教材的质量,首先必须严格遵守各项编辑出版管理规章制度,如“三审三校一通读”制度、责任编辑制度、责任校对制度、质量检验制度等。
(二)明确教材的读者定位,并据此筛选参编院校、作者
不同专业、层次的院系,虽然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可能相同,但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课时数会有差异。在选题调研、设计阶段,就要明确教材的读者对象,包括专业、层次等,在邀请作者时,要事先对此给予说明。一方面便于邀请对象考虑是否参加编写;另一方面,编辑对邀请对象也要进行筛选,保证作者和作者院校具有同类性,这是后期统一编写思路、形成教材特色的前提。
为了保证作者具备基本素质,对邀请对象应有教龄、职称、课程建设经验积累等方面的要求,并据此进行作者资格审查。
(三)有针对性地“培训”作者
组织系列化联编教材时,参与作者众多,其中有部分作者是第一次编书,对编写程序、要求不甚了解。因此,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作者“培训”,通常穿插在研讨会的大会议程中进行。邀请教指委专家作报告,传达教育部、教指委的教改精神;请资深作者介绍编书经验;策划编辑作策划报告,介绍系列教材的读者定位、进度要求、统稿步骤、稿件要求、格式模板、知识产权提示等。
联编教材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1.全书风格不统一,如名词术语不统一、单位形式不统一、图表形式不统一、数字用法不统一、语言风格不统一等;2.重复、脱节,有些交叉性知识点在不同章节出现时,叙述重复,有时还不完全一致,有的概念重复定义,或没有定义就直接使用了;3.质量不均衡,有的章节规范到位,有的章节拼凑痕迹明显;4.篇幅失当,通常是偏大。[1]
(四)慎重确定主编
研讨会后,由主编起草教材附件,将经过讨论的编写思路固定下来,发给各位作者。
(五)教材大纲要经过认真讨论,要细化
教材大纲一般由主编起草,编写组讨论、确定。大纲讨论的过程,就是各位作者编写思想融合的过程,所以教材大纲的讨论十分重要。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联编模式也带来教材质量控制上的困难,必须在组织过程中加以注意,防止出现质量问题。[3]
大纲要细化,一般细至三级标题,也可至四级(知识点),同时规定各部分大致字数、学时数。细化的大纲对于各章节作者既有指导作用,又是一种约束。
该工程混凝土的测温分为热电偶测温和温度计测温两种形式。温度监测点的布置范围为基础浇筑体平面对称轴线的一半区域为测试区,在测试区内监测点按平面层布置。测温点沿混凝土浇筑体厚度方向,自上而下50 mm、800 mm、1 500 mm、2 200 mm、2 950 mm,共5层布置,即混凝土外表、底面、中心以及上中部、下中部测温点,共计60个,其中24个热电偶,36个测温孔。另外,在混凝土外表面的养护膜内布置10个温度测点,在大气环境中布置气温测点2个,合计72个。测温孔采用直径Φ 50 mm的钢管。
(六)在分工编写之前,先编写教材附件
教材附件一般有扉页、内容提要、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等。有的读者可能不太注意教材附件内容,其实附件反映了教材的读者定位、指导思想、内容架构、组织过程,是编写思路的说明性文件。
在教材编写的前期研讨过程(有时是教材研讨会)中,需要讨论确定的内容,除了目录外,还有书名、教材编写宗旨和特色、编写分工、字数(课时数)、编写进度、主要参考文献等。这些内容都会反映到附件中。要判断教材研讨会是否圆满完成任务,可以试着问一下主编:“教材附件可以起草了吗?还差什么内容?”
出现这些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作者的编写思路不完全一样,在编辑、主编的组织不到位,作者沟通不充分的情况下容易出现这种情况;二是“短板”效应,作者的专业水平、写作水平、认真程度不一样,导致书稿各章节编写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主编统稿不到位,不能弥补初稿中的缺陷,会出现个别章节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从而影响全书的质量水平。[4]
联编教材的组织难度大、任务重,其中相当部分组织工作是由主编完成的。因此,应确定主编推荐标准,通常包括学校影响力、专业规模、精品课程建设,本人学历、教龄、职称、职务、编著情况等,还要强调的是,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主编可以由出版社确定,也可由本书编写组议定。主编的职责要事先明确。[5]
(七)确定本书体例、名词统一标准,编制样章
在分工编写前,确定章(节)内模块、名词统一标准、单位形式(如g/L 或g.L-1)、图表例式的编序及形式、字体字号等,并编制样章,发给各位作者作为标准。
(八)保持良好的沟通
作者来自不同的院校,在分工编写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沟通十分重要。考虑建立QQ 群或讨论组,这样可以基本做到即时交换意见。主编、编辑需要及时了解各作者的编写进度、遇到的困难,并对大纲调整、名词统一、专业问题等作出回复。
(九)主编统稿时严格把关
主编将各章节稿件汇总合并前,要初步审查,以前定大纲、教材附件、名词统一标准、样章为依据,重点审查内容是否与大纲相符,字数是否在规定的限度内等。对于达不到基本要求的稿件,指出问题所在,要求返修或重写,保证当初的编写思想得到体现。主编可以组织各章节作者互审,一般来说,发现别人的错误比发现自己的错误更容易些。
主编将各部分稿件收齐后合并,对全书稿统一修改、整理,达到“齐、清、定”的要求。根据情况,也可召开定稿会。
(十)把好审稿关
编辑审稿时要针对联编教材的特点,重点审查是否有重复、脱节现象,在加工时注意名词术语的统一、量和单位的规范统一。
强调三审编辑的专业配置,初、复审编辑中,至少有一人有本专业背景。必要时增加外审环节帮助进行专业把关。
(十一)重视教材修订
对于书稿中错误的“漏网之鱼”,争取在重印或再版时“一网打尽”。联编教材的作者较多,在教材使用过程中多几双眼睛找错,这时作者人数就成为一种优势。
参考文献:
[1]张欣.高校合编教材编写现状刍议[J].科技与出版,2007(9):14.
[2]龚文斌,张剑荣,孙尔康.多校联编实验教材 共享优质教学资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7):211-213.
[3]滑玉,付娇.对合编教材的几点认识[J]..科技与出版,2009(9):26-27.
[4]谭小艺.合编教材策划中的常见问题与编辑作为[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
[5]冯并.主编不编与主编不主[J].光谱实验室,2013,30(5).
作者简介: 王新华(1969-),男,汉族,环境科学硕士,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编辑,主要从事图书策划与审读。
标签:联编教材论文; 质量保证论文; 图书出版论文;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