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积极倡导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和思考者。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追求学生发展的最大化是评价课堂教学效能的核心,情境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课堂里生命的律动,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我在教学时找准切入口,以创设情境教学活动为依托,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式活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能。我设计情境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构建充满生机的课堂氛围”,做到先学后教、先议后导。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读一读”、“查一查”、“议一议”、“找一找”、“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情境教学活动来进行。
一、设计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的情境,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
首先,在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一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同一主题这一特点,站在单元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单元的角度出发去搜集资料。
比如在教学《太阳》一课前,让学生在自读课文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鼓励学生查找更多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有关太阳的科学知识、故事、儿歌、歌曲、图片、谜语等。为了让学生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布置一些必答题,如:
1.太阳是怎么出来的?
2.太阳为人类做了哪些贡献?
3.你喜欢太阳公公吗?为什么?
从搜集资料入手,从一年级开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这些资料的收集有的是学生在幼儿园学过的童谣,有的是收看电视节目中学到的,还有的是平时学习中的积累。通过交流,同学们都觉得搜集资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同时,这些资料的收集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为本单元的学习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且让课堂教学有效向课外延伸,更重要的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构建互动的情境教学关系,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上课时,我尽量把有限的时间留给学生,学的过程交给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加强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活跃起来,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合作学习的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搜集到的资料积极组织学生交流,这既是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资料”的机会,也是学生互动、资源共享、锻炼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扩大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从而更激发起学生搜集资料的兴趣,增添了搜集资料的动力。
三、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良好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课前,针对一年级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我让学生们画了一幅题为《我最喜欢的太阳》的画,课上小组交流所画的内容,告诉小伙伴“我最喜欢什么样的太阳”,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他的画。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畅所欲言。
有一位同学说:“我喜欢一年四季有不同的太阳。春天,太阳是绿绿的;夏天,太阳是火红火红的;秋天,太阳是金黄金黄的;冬天,太阳是银白色的……”
一位同学说:“我最喜欢拿手机的太阳,如果天气太热,我给他打给电话,他就在家休息;如果天气太凉了,我就打电话让他出来……”
有的同学说:“我最喜欢大海上的太阳,因为大海上的太阳最亮、最美。”
还有的同学说:“我喜欢太阳,因为太阳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是太阳把世界照得更加美丽。”
四、捕捉有效的生成资源,超越预定的目标要求
同一主题的内容,通过交流,我鼓励学生课后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充实到自己的资料本中;还可以把学习完某一课后自己的奇思妙想不断充实到主题资料中。如:在学习了这首诗后,我设计活动引导学生续写《太阳》,讨论:“你还见到太阳是从哪里出来的?
有的同学说:“在画纸上,太阳是从同学们的笔尖里跑出来的。”
有的说:“在沙漠里,太阳是从沙子里钻出来的。”
有的说:“在山里,太阳是从山坡上爬出来的。”
有的说:“我希望工厂里,太阳是工人叔叔造出来的。”
还有的同学说:“我在书中看到,太阳是一颗恒星。”……
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由发散到集中,由浅入深,师生在互动中即兴创造,超越了预定的目标要求。
情境教学这种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勇于创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经。我们不但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还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以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窦桂梅《三个超越》。
论文作者:秦忠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太阳论文; 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资料论文; 学说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育学》2018年10月总第15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