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_英语论文

新课标理念下的外语教学和文化导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语教学论文,新课标论文,理念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加,不同文化的接触更加频繁。在当今外语教学中,适当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已被人们普遍接受。《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在总体目标设置上,突出了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各种版本的新教材也为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导入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在日益增长的文化教学热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中应导入文化的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导入,怎样将文化教学同传统教学相结合等等。本文是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的问题。

一、问题展现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种文化背景,往往会导致一些语用失误。下面是一则真实的事例。

一名外教暑假在我校的一次演讲结束后,几位同学热情地围上来,一位同学非常客气地说:“Mr.White,your lecture is really wonderful.I like it very much.”外教非常满意地回答:“Oh,thank you.”这时另外一个同学表示关心道:“Mr.White,you are sweating all over.You must be tired.Please take a rest.”外教露出了不适的神情,冲着这位同学幽默地做了一个鬼脸。显然,第一位同学讲得很得体,而第二位同学由于缺乏一些文化常识,作出了不得体的“关心”,弄巧成拙。诸如此类的语用失误在学生和外国人的交流过程中时常出现。另外,学生在初中学习的一些句子,如:“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Where do you come from?”“What are you doing now?”“Whom are you writing to?”等等,虽然在语法形式上没什么错误,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生搬硬套,使用不当,也不乏侵犯他人隐私的嫌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中西方文化、心理上的差异不能等闲视之,否则必然产生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脱节,使我们的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达不到外语教学的目的。

二、语言和文化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而语言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的反应,是一个民族历代智慧的积累,是一个文化的结晶体。

美国语言学家萨庇尔在《语言》一书中说道:文化可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体表达方式。可见,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一方面,每种语言不仅为文化服务,而且能反映文化需求,强化和保存信仰和习俗,甚至规定其未来发展的趋向。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化。另一方面,语言受到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相同的字词,对于不同的民族而言,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相异,可能具有不同的意义。总而言之,语言和文化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辅相成。

三、新课标和文化导入

1.新课标对文化导入的新要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2004)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标准明确地将文化意识添加到教学内容中,并界定: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四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

2.新教材(北师大版)中的文化内容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的编排和使用上,各地区结合自身实际采用了不同版本的教材(人教版、牛津版、北师大版等),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教材都注重了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

滁州地区目前所采用的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英语》教材,就是依据新课标的精神,让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交流和探究等一系列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整套教材将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特别是在每单元的最后部分设计添加了Culture Corner环节,对英美国家的习俗、风情、世态等都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他们了解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差异性,更好地接受英语文化,服务将来的跨文化交际。

四、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1.词汇方面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部分,然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使许多词汇的文化内涵出现了不对等性。教师在讲解单词的时候应该注意强调这些不对等性。

(1)词汇空缺

文化差异造成了两种语言之间的词汇空缺。如:a bingo game或a revival meeting在汉语中无对等的译词。而汉语谚语“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中的“三伏”和“三九”也会使英美国家的人感到莫名其妙。

(2)对应词词义范围不同

在英语和汉语中虽然有大量的对应词,但是多数对应词的词义范围宽窄不同。例如:在中国“知识分子”包括一切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人,而在英美国家,“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可见汉语中“知识分子”比英语中“intellectual”所指的范围要宽得多。再如英语中“modern”既是时间概念,也是文化概念,意味着对中世纪的反叛,倡导人文精神,尊重科学,不受缚于中世纪教条等等。这显然要比汉语中的“现代的”具有更宽的含义。

(3)词义褒贬不一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造成了英汉词汇文化内涵上质的差别,词义相同而褒贬不同,反映了不同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是非标准。例如:中国人往往用“狗”来骂人,“狗仗人势”、“狼心狗肺”、“狐朋狗友”、“走狗”、“狗腿子”等等,而西方人把狗视为“man's best friend”,因为它忠实、勇敢、聪明,所以狗在英语中常有褒义。如:“a lucky dog(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时)”,“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4)词汇内涵不同

有些英语的语汇与汉语的同义语汇在用词上存在明显差异。我们经常能够见到一些出乎意料的表达,如:“as strong as ahorse”,“as quiet as a mouse”,“as cunning as a dead pig”。而中国人用“梅、兰、竹、菊”所代表的高雅、正直、坚毅等品格,对于英美人来说也是无法理解的。

2.语句语篇方面

由于文化思维的差异,英汉句式也各有不同。英语注重形合,汉语讲究义合;汉语常用主动式,英语却习惯用被动式。如我们习惯说“大家认为……”,而英美人说“It is believed…”。

从语篇上讲,典型的英语文章行文方式是“直线型”的,即每一段落以主题开头,后接例句,最后收尾。或先有例证,最后结束于主题句。相比之下,汉语语篇的方式则偏向于“螺旋型”,即不直接论证段落主题,而是从外围间接论证。

3.日常交际方面

学生在日常交际中如果缺少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容易出现一些语用错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常提醒学生,使其尽量避免使用一些不得体的语用错误。教师可提醒学生以下几个常见的交际情景:称呼(Addressing)、介绍(Introducing)、关心(Showing concern)、谦虚(Modest)、恭维(Praising)、感谢(Expressing thanks)、道歉(Apologizing)、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calls)等等。

4.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方面

文化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它包罗万象,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北师大教材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也包含了许多跨文化因素,这为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创造了条件。以高一教学内容的四个模块(Module 1-4)为例,几乎每个单元都渗透了一些母语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下页表1为这四个模块中文化内容的分布。

从表1我们可以看到高一四个模块的12个单元中所涉及的文化因素。这些文化内容所涉及的话题范围相当广泛,包括人物、节日、体育、音乐、美术、戏剧、文物古迹、科技、旅游、历史、社会生活等,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学生对祖国文化和其他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五、文化导入的方法

目前,我国不少学者和专家(如束定芳[3]、鲍志坤[4]等)已经提出和采用多种文化导人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高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在课堂和课外,具体做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表1

1.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文化意蕴,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英美文化背景知识。高中英语教材,作为中学生获取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的主渠道,对文化因素的体现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教授北师大版高一Unit 3 Celebration时,就可以向学生介绍英美国家主要节日的历史、风俗以及内涵。教授高一Unit 12 Culture Shock时,教师可以将中国的礼貌与英美国家的礼貌作比较,揭示两者的异同点,让学生对这一专题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创造英语文化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必要的外国文化氛围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片、幻灯片、电影、电视等直观教具组织教学,提醒学生注意分辨出电视、影片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使其懂得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说得体的话。

3.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注意积累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书籍或印发一些相关文章供学生阅读,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开阔他们的视野。

4.举办一些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可举办一些文化背景常识的讲座,介绍英美国家与本国不同的风俗习惯,直接向学生渗透中西方文化差异。

5.课后帮助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有关文化、交际知识的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帮学生仿照影视片段组织圣诞晚会、生日晚会、短剧等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中西方文化差异。

六、结束语

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是客观存在的,语言与文化两者互相依附,互相渗透,互相约束。习得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门文化。离开该民族的文化,就不能准确地掌握和运用这个民族的语言,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必定会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外语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是获得这种能力的保证。

标签:;  ;  ;  ;  

新课程理念下的外语教学与文化导入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