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人口思想的主要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要特点论文,人口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邓小平同志虽然没有关于人口问题的专门著述,但他十分关注我国的人口问题,在他的谈话和文章中对人口问题所作的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概括了他对中国人口问题的认识、态度和解决人口问题的战略构想,表述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家的人口思想,邓小平人口思想是邓小平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灿的明珠,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和毛泽东人口思想在新形势下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小平同志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的人口思想是最具有影响力的。正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人口思想的指引下,制定了我国经济建设和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把实行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正是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统一了全党各级干部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发动了亿万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实践,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笔者在认真通读小平文选一、二、三卷时,把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学习,在学习中初步认识到,邓小平人口思想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切为人民利益着想
小平同志指出:“各项工作……,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小平同志的所有思想和探索,最后总是落在让中国在当今和未来世界有一席之地,落在“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全民所得”、“让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这些目标上。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自始至终都是从人民利益出发的。他说“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还不够发展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都成为严重的问题”; “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连温饱都没有保障,怎么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是为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教育问题、就业问题、富起来的问题着想,小平同志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行计划生育,控制我国人口增长,以求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因而他在设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中,每一步都有提高人均收入的目标,要求全党把人民的利益牢牢放在心上。十几年过去了,我国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民群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实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700元增至3600多元,人均粮食由500多斤增至760多斤,十亿农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人口从2亿5千多万减少到8千万。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交通等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巨大的进步。
坚持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于《邓小平文选》一、二、三卷的精髓。他在分析我国的国情时,实事求是地指出:“要使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耕地少,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这种情况不是很容易改变的。”他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的基本国情,实事求是承认我们的困难,有多少就承认多少,要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有多大就承认多大,承认落后,才能去改变落后,激发起急起直追的决心。让全党全国人民认识到,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生产力落后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因而全党和全国人民要一心一意搞四个现代化。小平同志在设计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充分考虑到底子薄、起点低的国情,采取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由解决温饱到小康逐步达到比较富裕的程度。他说:“我们确定的目标不高。从1981年开始到本世纪末,在二十年的时间,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年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八百到一千美元。在这个基础上,再花五十年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四千美元。那意味着什么?就是说,到下一世纪中叶,我们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种设计不是建立在主观随意性的基础上,而是从基本国情出发,根据现有人均产值、发展速度、人口增加因素等多方面评估测算出来的,尽管人们感到任重道远,但相信不是天方夜潭,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是可以实现的,由于有的参数不确,情况估计不足,具体指标有时也要加以修正,或者有些出入,但这毕竟是技术性问题,而不是指导思想的问题。这一点对于从那些历史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是体会深刻的,深感坚持实事求是多么难能可贵。
从全局高度来论人口
小平同志总是站在国家民族发展战略的高度来看问题,始终把人口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来考察,把人口与发展联系起来来规划、来处理。不仅仅就人口谈人口,就计划生育论计划生育的问题。他明确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是带战略性的大政策。1986年4月23日,他在会见日本首相福田赳夫时说:“中国对人口的增长实行严格控制,是从我们的切身利益出发的。……这是中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我们认为,实行计划生育可以使中国更快地发达起来。”在这里,小平同志确立了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的认识。主张控制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解决人口问题。正是从这种构想出发,他要求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还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还提出要抓住时机,加快发展。他的这个思想,已经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认同,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人士主张,从更宽的角度认识人口问题,从更广泛的领域采取综合措施来解决人口问题。国内许多地区和单位把计划生育与发展经济、帮助群众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三生服务中心户”、“新家庭计划”、“佳家工程”、“幸福工程”等,正体现了小平同志加快发展才能彻底解决人口问题的思想。
充满辩证法
小平同志的人口思想处处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充满了唯物辩证法。他既看到人多有利的一面,又看到人多带来的困难和压力;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既重视人口数量的控制,又重视人口质量的提高;既强调加速社会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优化人口的结构,充分发挥现有人口的作用。他早期提倡避孕节育更多考虑的是保护妇幼健康。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人口素质,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他还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又说:“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他还反复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注重教育,提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通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口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小平同志心里时刻想着我国人口中,农村人口比重太大,人口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不适应。在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必须逐步优化人口的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对此,小平同志提出农村要大办多种经营和乡镇工业,开发另一个广阔天地第三产业,实现乡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十几年来,我国乡镇工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迅猛增加,加快了人口产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调整。
坚定的独立自主精神
他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他说:“搞西方那一套不行”,“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来领导,许多事情很难办,首先吃饭问题就解决不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避免两极分化,才能有先有后最终走向共同富裕,最终解决十二亿人口的贫困问题和发展问题。
他坚信我国的人口战略是我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我国基本国情而制定的一项正确的基本国策。在揭露西方某些人以人权为借口攻击我国人口政策时,他指出:“有少数外国人骂我们的人口政策,他们真正的用心是要中国永远处于不发达状态”,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严肃对待国际上责备我们的人。因为我们有我们的责任,要对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负责,要发展经济,使他们生活得更好。”小平同志就是这样,看准了的事情,你骂你的,我干我的,不要争论,干好了再说。
他坚信严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不仅能加速中国的发展,而且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小平同志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我国实现人口控制和经济发展的目标,人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说明世界上不仅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坚持社会主义,而且社会主义确实比资本主义有优越性,给发展中国家和相信社会主义的人们以极大的鼓舞。如果中国听任人口增长泛滥,就有产生大量难民的可能性,就可能造成世界性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也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