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融的产生与发展_手工业论文

论金融的产生与发展_手工业论文

试论财务的产生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生与论文,财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对于财务范畴的产生与发展,学术界至今研究甚少,这一问题的研究对认识财务的性质与地位,加强财务管理均有现实意义。

财务属商品经济的范畴,随商品生产与交换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的中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人和牧人生产的产品不同,除自己消费外,出现的剩余产品相互有交换的必要,于是出现了原始的商品生产与交换形态。随后,逐渐产生了货币,于是出现了货币的保管与货币结算活动,及其在这些活动中产生的货币所有、使用与结算关系,这便是财务产生的雏形。

随着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出现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者以货币购买原材料,生产出手工业产品,其主要部分不是供自己消费,而是出售给农民和牧民,以及其他手工业者。他们从购买者手中取得货币收入,然后用一部分收入购买消费资料,另一部分重新购买原材料,再进行手工业品生产。手工业者所拥有的货币中,有一部分是为进行手工业产品生产而垫支的货币,即生产的本金。为了保证手工业生产的不断进行,这一部分本金不能用于生活消费,而必须不断地再投入,并从所带来的收入中扣回。这种手工业者的本金,即为最初的财务资金;本金的投入与收入活动,便是人类社会最初的财务活动。这种财务活动与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的货币保管与货币结算活动相比较,已有质的飞跃,表现在:(1)货币已转化为本金,即为进行商品生产交换活动而专门垫支的货币,不是简单地作为计量货币;(2)本金的投入与收入的不断进行,已产生了简单的本金循环周转运动,标志着财务已从雏形向独立财务形态的转化。可以说,财务范畴产生于原始社会的中期发生的第一次与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时期。财务的历史同商品生产与交换产生的历史一样久远。

在原始公社末期,“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出现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创造了一个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阶级——商人。”[①]商人以货币从商品生产者手中购买商品,然后出售给消费者,收回原垫支的货币,收回的货币比原垫支的货币是一个更大的量,即要赚钱。商人本金的投入与收入活动与手工业者的简单商品生产中的本金投入与收入活动相比较,已有进一步的发展,它包括本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补偿、纳税、积累、消费)等经济内容,且本金投入与收入的目的不仅仅为满足个人与家庭的生活需要,而是追求本金的增值。马克思指出:“因此,G—W—G过程所以有内容,不是因为两极有质的区别,(二者都是货币)而只是因为它们有量的不同。最后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的货币。……因此,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G,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②]因为,如果不追求本金增值,则成为以G交换G,对商人来说,这一过程毫无意义了。上述可见,原始公社末期由于商人的出现,财务活动所包含的筹资、投资、耗资、收入、分配等五项经济内容均已全部形成,在财务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即财务关系)也比第一、二次社会大分工时财务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关系更为丰富,已由商品买者与卖者的两者关系变成了商品生产者、商品经营者、商品消费者三者的关系。因此,可以说在第三次大分工后财务范畴已经完全产生了。

原始公社末期财务范畴产生后,对财务范畴的组织管理就构成原始社会的财务管理。由于那时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比较简单,所以财务管理工作并未形成专人管理,是由手工业者和商人直接掌握本金的投入与收入分配,财务管理与商品生产经营管理在职能上与人员上都没有分开。

财务范畴在原始公社末期产生后,相继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内容也不断丰富和发展。

在奴隶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普遍推行,商品生产与交换比原始公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一些手工业作坊产生了,一些较大规模的奴隶主庄园与商店也出现了。除奴隶主庄园大量使用奴隶劳动外,一些手工业作坊与商店也普遍使用奴隶作帮工。在奴隶社会,财务资金垫支的要素,由原来的购买工具、原材料和商品,发展到用于购买奴隶或雇佣帮工(使用自由民的手工业作坊和商店)的经济内容。财务活动中所形成的财务关系也更为复杂,不仅包括商品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之间的财务关系,还包括奴隶主、手工业主、店主与奴隶之间的财务关系(养活奴隶的费用支出),以及奴隶主相互之间买卖奴隶的财务关系(货币结算)。在奴隶社会,一些较大的奴隶主庄园开始设置簿记员从事记帐、算帐与报帐(向奴隶主)工作,会计职能开始与奴隶主管理职能分离,但财务管理职能仍由奴隶主本人行使。

在封建社会,随着手工业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大规模的地主庄园建立起来。这时的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比奴隶社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地主庄园内,常形成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综合发展。从商品贸易范围看,不仅在封建国家内部出现跨地区的贸易,甚至还出现了某些国外贸易活动。这时,财务活动的范围也从国内扩展到国外,财务关系在奴隶社会的基础上有了大的变化与发展。一方面,奴隶制废除后,奴隶买卖的财务关系和奴隶主剥削奴隶的财务关系一般不再存在;另一方面,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土地租赁中押金与地租收取和缴纳的财务关系有了普遍的发展,大地主、大商人在国外贸易中的财务结算关系也发展起来。在封建社会,财务管理比奴隶社会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由于财富的迅速增长,一些大的地主庄园、手工业作坊和商店已开始设立“银库”对货币资金进行专门保管。本金的投入与收入分配虽仍由地主、手工业主和店主直接控制,但已在他们的家庭中开始分离出管家直接审批财务收支。如小说《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这一典型的地主庄园,除设立专门的帐房从事会计工作外,还分工由王熙凤当管家,全面掌握庄园内外的财务收支审批活动,修建大观园的材料采购、预算开支都由她审批,连众多丫环的月薪发放与扣发也由她决定。

在资本主义社会,一部分原来的大手工业主和大商人已成为资本家(这一发展变化在封建社会末期就已开始),而广大的农民和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则逐渐变成一无所有的无产者,成为资本家工厂的工人。资本家原来的生产财务资金和商业财务资金也就转化为生产资本、商业资本,财务活动在内容与范围上又有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无产者的劳动力变成了商品,资本家的本金也就以资本的面目出现,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务活动表现为资本的筹集、投资、耗资、收入与分配活动,即资本的投入收益活动。资本主义社会的财务关系表现为资本家拥有资本,通过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并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的财务关系。随着国际资本的出现,财务也由某一国内的财务向国际财务发展,国际间的资本调度、财务结算、内部价格调节、利润转移、避税等财务活动与相应的财务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在财务管理方面,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的投入与收入分配活动仍主要由资本家直接掌握,但作为为财务管理提供信息的会计部门却由封建社会的简单帐房发展成较复杂的专职核算部门。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随着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资本主义企业管理权较多地交由专职管理部门和人员去行使,一部分资本投入与收入分配的财权由资本家授权经理人员去行使,而经理人员又交由原来的会计部门去进行,这时的会计部门逐渐变成财务与会计部门。但随着财务活动的迅猛发展和财务关系的复杂化,由会计部门兼管财务已不能适应管理的需要,于是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又纷纷设置专职的财务管理职能部门,与会计部门分开。在这两个专职部门之上设财务经理(大公司为财务副总经理)统一领导,下设财务部主任与会计部主任分别管理财务与会计两个职能部门。当然也应看到,资本管理的重大决策权(如重要筹资、投资、分配权)仍集中在资本家集团(如董事会),内部主要财务制度也是由这个集团制订,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只有一部分财权。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由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呈现复杂化的特点。由于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统治地位。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劳动者虽不再是受剥削的对象,而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但由于个别劳动者仍不能直接占有生产资料,只是间接地占有,所以劳动者的就业仍通过企业招聘形式进行,劳动力仍视同商品在劳动者与企业之间以劳动合同形式进行交换,工资仍在形式上表示为劳动力的价格。社会主义企业的本金仍是生产三要素(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劳动力)的垫支资金,本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分配仍是社会主义财务的经济内容。社会主义财务关系反映国家社会经济管理者、国家生产资料所有者、集体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本金所有、占有、使用、收益分配中的财务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中,除了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外,还有一部分私营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由于这些经济成份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也就存在资本投入与收入分配特征的财务活动和对工人进行剥削的财务关系。但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不占主要地位,且要受到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与政策的严格管制,所以私营资本家不能任意侵犯工人的利益,他们的财务活动是作为社会主义财务的补充和辅助成份而存在的,不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财务完全等同。

社会主义的财务管理,一方面要吸收资本主义企业财务管理中属于人类共同文明成果的先进管理理论与方法,摒弃剥削工人的腐朽理论与方法,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建立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财务理论与管理方法。在财务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置上,可根据企业性质与规模的大小采用不同模式。对大型企业可借鉴西方国家设置财务经理统一领导财务部与会计部的管理模式。对一般中小型企业则可设置财务主任统一领导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即在财务部门分别建立专管财务与专管会计的小组或专职人员即可,防止机构臃肿。至于在国有经济内部的财务管理,则呈现多层次的特点,包括国有资产专职管理部门财务、国有资产中介经营公司和国资企业财务几个层次。

从财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财务是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出现后产生的。在原始公社中期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后,出现了财务的雏型。随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财务初步产生,而在原始公社末期商人出现后,财务就完全形成了。学术界有人认为会计在原始公社就已存在,而财务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产生的,这一看法是将财务专业管理部门的形成与财务范畴的产生相混淆,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上是不符合历史的。

2.财务活动是商品生产与交换中关于本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与分配活动。本金是指为进行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所垫支的货币资金,它在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中不断循环周转。只有处于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中的货币资金才是本金。一般家庭所拥有的货币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为进行商品生产与交换活动而垫支的货币,即本金;一是为满足个人消费而收支的货币,这部分货币不是本金,而只能叫货币。

3.从原始公社中期财务产生以来,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社会形态,财务主体、内容与范围均有所发展变化,财务关系也不断变化。但是,作为商品生产与交换的本金投入与收入活动这一核心内容却是不同社会形态下财务的共性。因此,否认不同社会形态下财务具有共性,某些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具有普遍实用性的看法是不对的。

4.对财务活动的组织与财务关系的处理构成财务管理活动。财务范畴产生的同时就出现了财务管理,只不过早期的财务管理是由所有者自己进行,在封建社会中逐渐由地主家庭中分化出管家专职进行,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才逐渐由所有者授权经营者和专职部门进行一部分财务管理,而所有者仍控制着重大的财务决策权。从这一历史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财务始终是商品生产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研究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解释过去,而更重要的是指导现在和预见未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注释:

①许涤新主编《政治经济学辞典》(上)第59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②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1卷第172页。

标签:;  ;  ;  ;  ;  ;  ;  ;  ;  

论金融的产生与发展_手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