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论文_王永涛

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论文_王永涛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710062

摘 要:微课,作为一种特色突出、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资源,日益备受师生的青睐,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焦点。本文针对微课“热”现象发现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使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 微课热 冷思考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强调:站在学生的角度,给予自由的空间,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自然会找到未来的兴趣和方向。事实说明微课教学主题更加突出,教学指向更加明确,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正在掀起一股微课的变革热潮。然而,在这股热潮之下,如何正确地将微课融入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需要教师冷静地思考、不断地探索,才能让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思考一:技术与设计的有效统一

脚本设计是制作微课的关键,但制作技术又直接制约着微课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常常急于运用多种技巧,把重心放在课件制作技术上,忽视了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活动的实施等核心环节。他们往往置教学内容不顾而追求形式,纯粹是为了使用而使用。有些教师甚至把一堂课的知识重难点的讲解全部由微课“代劳”,本应该是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也由电脑取代了,造成微课独霸课堂,教师几乎“隐身”,此时的教师俨然成为微课的奴隶。

制作微课不仅要求教师有过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还要有充足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有些教师利用微课教学,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课堂应变能力差;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授课,完全放弃了直观的教具与演示、板书,使得课堂教学缺少新意;有的教师为了把微课做得漂亮,在课件的制作上付出过量的时间和精力,相反忽略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对教学模式的选择,本末倒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没有摆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

技术与设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好的设计才能成就好的微课。微课的设计要以教学设计为基础,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者特征分析等方面进行。我们运用微课的目的是服务于教学,这就要求呈现信息的容量要适当、内容要科学合理,做到因材施教。制作微课时要保持内容与形式上高度统一,在编辑、合成过程中,将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有机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做到这些,微课才真正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当然,课堂的变革难免让老师感到压力和迷茫,但机会总是与挑战并存。在以微课为代表的“技术+教育”趋势下,教师的位置并未被边缘化,反而越来越重要。无论是微课视频还是课堂教学,都依赖于教师的构思设计,铭刻着教师的个性风格。教师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学生的导师、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课程的开发者、信息资源的查询者等角色转变。

思考二:数量与质量的均衡发展

微课开发还存在着“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现阶段,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的微课资源建设项目或举办的各类微课比赛活动,此类活动的确推动了微课的建设工作,促进教师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但往往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强制要求下,老师大都是为了比赛而制作微课,他们参与竞赛花费了大量精力制作的精品微课,赛后却无人问津。有些微课只为充数而质量不高,用不了多久就会面临新一轮的微课产能过剩,造成新的浪费,制约了微课的应用和创新。

我们常说:认识决定行动。上述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微课的本质认识不足,只仅仅抓住了微课的“形”,而没有掌握微课的本质。在实践中还会看到有些老师缺乏思考,只是大量地复制、合并教学资源,以致于微课成了教学资源的堆砌,缺乏鲜明的主题。信息时代,教师可以借助网络等多种途径获取多种教育教学资源,然而这些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合理的运用。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试图把搜索的教学资源放在微课视频中,却未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把微视频变成了教学资源的堆砌,多个知识点混合出现,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造成质量过低。

面对实践过程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微课,让微课真正发挥它的实效。微课与传统课堂相比,突出了“微”和“精”。这里的“微”是指内容少,更容易凸显重难点;视频时间短,微课时长约为5-10分钟不等,在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范围内,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精”是指主题突出、内容针对性强。微课教学改革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微课激发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课程和课堂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宽广,微课的制作与使用将越来越凸显教师的个人烙印,一个老师的学识、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都将鲜明地呈现。放眼未来,学生不仅是在选择课程内容,更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认同。这些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育意义来说,有优质的教师才有优质的课程,教师本身才是最好的课程。

参考文献

[1]胡铁生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4,(4)。

[2]赵国忠 傅一岑 微课课堂新革命[M].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论文作者:王永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总第3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对小学数学微课“热”的冷思考论文_王永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