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上海 200071)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8-0340-01
室性早搏,又称室性期前收缩,由房室结以下异位起搏点提前产生的心室激动,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临床上,病情轻者无明显不适,重者发作时多伴有心悸、胸闷、乏力、气短、恶心等不适症状,频发室早形成短阵心动过速时病情严重,可增加室颤的风险,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室性早博属于中医“心悸”范畴,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可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诱发,脉象或数或迟,节律不齐。
1.病名沿革
心悸在《内经》中虽无此病名,但那时起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及脉象变化,记载心律不齐是本病的表现。心悸病名,首见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明确提出“惊悸”病名。历史上各医家对心悸的相关描述虽病名不一,但总结起来与心悸各有相关。综合关于心悸历史沿革的情况,逐渐形成了采用心悸为病名的统一趋势,沿用至今。
2.室性早博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本病与体虚劳倦、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及药食不当有关,导致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心神不宁所致,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
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气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
3.室性早博的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心悸之辨证应分清虚实。虚证分别予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
聂惠民教授[1]善用经方治疗心悸。辨证分清虚悸、实悸、虚实夹杂悸,在此基础上分别用经方化裁,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张伯礼[2]认为治疗应明辨心悸之阴阳虚实之本,谨查痰、瘀、火扰心之标,临床治疗需切中病机,临证之时还需根据病情加减变化用药。
治疗心悸可从调理脾胃为出发点,加以养心之法。因为[3]心与脾胃为母子关系;在形体上通过经络紧密相连;在功能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发为心悸。脾失健运,水湿内生,上凌于心,或蕴湿成痰,痰湿阻络,或痰浊日久化火,上扰于心,均可致心悸。
心悸从肝论治:心与肝关系从五行、经络、气血神志方面均密切相关。[4]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故肝为发病之源,心为传病之所,肝之疏泄失司而变生郁火、痰浊、瘀血等诸邪皆可致心悸。
3.2 经验方
郭素芬[5]将气阴两虚型心悸病患者分组,对照组采取倍他乐克治疗,观察组则行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症状均明显下降。
崔健昆,赵莹[6]收录早搏患者属心悸心血亏虚证,随机抽取室性早搏46例,室上性早搏60例,以灵芝静心汤治疗4周后对比患者动态心电图前后早搏数量变化,临床疗效显著。
范红玲[7]将心脾两虚兼有血瘀证的室性早搏患者分组。治疗组采用加味定心汤治疗,对照组进行原发病基础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4.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认识及应用
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型患者有很多,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本病有着重要的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肾气渐虚,心气不足,久则心气推动心血无力,致心脉瘀阻。另一方面,阴虚致虚火扰心,心失濡养,日久则易耗气,进一步加重气虚,气阴两虚导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根据这一认识,法随证立,方从法出,确立益气养阴、宁心定悸的治则。
宋丹[8]等运用酸枣仁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给两组患者分别口服加味酸枣仁汤和美托洛尔缓释片,得出结论: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室性早搏临床疗效优于美托洛尔缓释片。
赵连瑜,刘佳音[9]将气阴两虚型心悸患者分两组对比治疗。认为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可有效地减少早搏次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药品不良反应也明显低于西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丁波,卓泽君[10]通过对当代多位名老中医治疗心悸的经验总结,看出中医治疗心悸具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好的疗效。列举出的多位名老中医使用方剂比较多的是生脉饮和炙甘草汤。
5.结语
源于中医药的历史悠久性,中医治疗室性早搏具有一定的优势,不但能够控制症状,也因为其良好的安全性,病人对于中药的服用也有很好的依从性,对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医治疗室性早博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缺乏统一的病机认识与辨证分型,临床诊治标准不一,实验研究缺乏靶向性,缺少急救性药物的研究。对药物的作用机理及具体治疗靶点不十分明确;中医研究的投入不足,深入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应继续发扬传统中医的优势,积极改善中医的不足之处,以利于更好的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郭华,李献平,等.聂惠民教授运用经方辨治心悸的经验[J].中医现代临床,2015,22(5):1-3.
[2]马妍,江丰,等.张伯礼治疗心悸经验[J].中医杂志,2014,55(12):1003-1006.
[3]王艳荣,杨毅玲.杨毅玲教授心悸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总结[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35):106-108.
[4]韩伟.参芪养神汤治疗心悸60例[J].河南中医药,2010,30(9):886.
[5]郭素芬.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心悸病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6,31(3):454-455.
[6]崔健昆,赵莹.灵芝静心汤治疗早搏属心悸病心血亏虚证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15,5(5):10-11.
[7]范红玲,加味定心汤治疗室性早搏46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2):231-232.
[8]宋丹,丁碧云.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西部中医药,2012,25(3):60-61.
[9]赵连瑜,刘佳音.中医治疗气阴两虚心悸(室性早搏)38例临床观察[J].求医问药,2013,11(4):137.
[10]丁波,卓泽君.当代名老中医治疗疑难病经验概述(二)-心律失常[J].中国中医药,2015,12(20):33-34.
论文作者:任健,徐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早搏论文; 加味论文; 病名论文; 虚实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