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之初探论文_祝隆鑫

习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之初探论文_祝隆鑫

祝隆鑫(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 四川 马边 614600)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277-01

“核心素养”并不是飘在空中的浮云,也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个抽象概念,它是由各学科素养共同形成的一个集合体系,就如同参天大树深植于大地的条条根系一样。小学语文学科便是学生发展最具活力、最富营养的那条根!小学语文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习、积累必要的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语文、对母语热爱的情感,具备语文学科所独有的语文能力。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所以在习作教学中要落实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走进学生,激发兴趣

1.让学生在体会成功中激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乐趣,提高习作水平和写作能力。小学生 “怕”写作文,一见作文就发愁,教师“忧”作文,一改作文就头痛,成了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应走进学生的心声,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感受老师的亲切,才能充分了解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2.让学生在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激趣。千篇一律的课堂形式,一成不变的指导模式,会使学生感到作文枯燥乏味,失去写作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教师在习作课堂中要大胆的“放”,允许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见到、听到、想到的, 毫无顾忌的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就来了,学生笔下的内容就丰富起来,活起来了。让学生 “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来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3.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激趣。鲁迅先生说过:“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作文的评议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终身受用的,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该循循善诱的引导和指点,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多种方法与技能,如:自改、同桌互改、小组合作修改、示范修改、集体评改法等。真正体现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

二、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1.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读是写的基础,写以读为前提,学生读得多了,语言自然会丰富多彩,写作时才能思如泉涌。大文学家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是解决学生“有话道不出”的重要方法。在大量的阅读背诵中,达到“语言积蓄”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把读到的新鲜词、精彩句段摘抄下来,制作成“手抄报”或“采蜜集”。

2.留心观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留心观察,亲身实践,去体验,去感悟, 随时记录所见所感,从而使习作内容更加生动丰富。

3.勤写日记,在练习中积累素材。如果说作文有“秘诀”的话,那就是鲁迅先生所讲过的:“要多看、多想、多读、多写。”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也可写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

三、独具匠心,巧用技法

1.注意有序描写。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完成一篇习作,内容也是空洞的,词不表意,条理分不清,牛头不对马嘴。教师应指导学生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习作。

2.注重细节描写。要想把习作写清楚、写具体、写生动,就离不开细节描写。如:在描写人物时,少不了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精彩的地方让学生学会“慢写”,充分发挥想象,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才能扣人心弦,真正打动人心,做到独具一格。

3.学会模仿创造。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学以致用。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作者为了突出桂林的水静、清、绿三大特点而采用了排比。我引导学生在想象创造中进行模仿练习(随堂微写):展开丰富的想象,像这样用排比的形式来写写自己想写的事物。在教学老舍的《猫》时,我引导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来写写自己喜欢的动物……在不断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习作能力。

4.巧用好词佳句。首先要想习作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就要巧用一些特别的词语,如:象声词、叠词、各类成语、含有“得、地、的”的短语。其次习作时要巧用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习作平淡乏味,就如同吃凉拌菜没放油盐酱醋一样。恰如其分的巧用修辞手法是写好佳作的法宝,它能使习作与众不同。最后习作时还要巧引名言警句、歇后语、古诗等。

5.勤写小练笔。课内课外只有坚持不懈地写小练笔,习作方能水到渠成。

小练笔的形式要多种多样,灵活性要强。比如:可以是课文的精彩句段或各种修辞手法的仿写;可以是课文留白处的想象补写;可以是课文的继写;可以是课文中人物的评价;也可以是学习一篇课文的感受与收获等。

6.表达真情实感。在习作中,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表达,要让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学生日积月累的素材才会伴着自己的情感不禁流露出来,笔端的文字就会如涓涓细流,涌动不止,再不会像以往那样因受固定模式的制约,导致学生难以下笔。

虽然写作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训练过程。只要我们要把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作为核心,树立大作文观,把听、说、读、写有机结合。就能让孩子们在文学修养和情趣风格方面奠定坚实的基础。“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付出辛勤的耕耘,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我深信:习作教学只要持之以恒地围绕着核心素养走下去,孩子们的习作之花一定会流光溢彩,孩子们的习作能力一定会锦上添花。

论文作者:祝隆鑫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习作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之初探论文_祝隆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