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泵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处理及分析论文_孙艳秋,姜涛

汽泵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处理及分析论文_孙艳秋,姜涛

(江西中电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景德镇分公司)

摘要: 本文通过某厂多次处理600MW机组配套的汽动给水泵汽轮机1号轴瓦温度高及钨金碾瓦故障,分析了造成可倾瓦温度高及轴瓦钨金碾瓦的因素,并通过检查油路、调整处理轴承的油隙、轴瓦的紧力、修刮可倾瓦的进口油楔、研磨垫铁等手段,使该轴瓦温度正常,确保了机组的安全运行。

关键字:轴承;温度;碾瓦;垫铁

一、设备概述

该厂汽轮机为超超临界压力汽轮机,是典型的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三缸四排汽、双背压、纯凝汽式汽轮机,本工程采用的小汽轮机为变转速凝汽式汽轮机,该汽轮机用于驱动半容量汽动给水泵,设计为单缸、单流、冲动式、纯凝汽式。小机前、后支持轴承均为可倾瓦轴承,瓦块分别装在上、下剖分的轴瓦体内,上半三块,下半两块。前后支持轴承采用球面自位式轴承,并带有调整垫块,便于机组安装时中心的找正以及运行时的自行对中,汽轮机转子与给水泵轴为挠性联轴器联接。

二、设备情况及处理经过

该小机1、2号轴瓦运行中温度一直偏高,夏季满负荷运行最高达95℃,且有增大趋势,该小机支持轴承设计105℃报警,115℃停机,轴瓦温度高危及轴承使用寿命甚至损坏,严重影响了机组运行安全。为此利用临停对轴瓦进行检查,发现1号下瓦钨金面严重碾瓦,更换新瓦,2号轴轴瓦未发现异常对其进行了修刮,开机后1号轴瓦温度正常,2号轴瓦温度仍然偏高。后再次利用夜间低负荷停小机重新检查2号轴瓦,对轴瓦接触及油隙紧力重新了调整,开机时发现转速达660转/分时,1号轴瓦温度瞬间升到90℃,手动停机。随即对1号轴瓦进行了解体,1号瓦下瓦再次出现钨金碾瓦现象,由于1号轴瓦为新更换轴瓦,出现再次碾瓦现象极不正常,遂对产生此故障的原因逐项排查:调取小机上次停机过程温度记录、全面排查油路情况、滤网及节流孔圈疏通、垫铁接触及轴瓦自定位能力检查、瓦块更换等,通过上述一系列检修工作,小机开机后两个轴瓦温度正常。

三、影响轴瓦温度的因素

由于汽轮机轴承处在高转速、大载荷的工作条件下,所以要求轴承工作必须安全可靠,且摩擦力小。为了满足这两点要求,汽轮机轴承都采用以油膜润滑理论为基础供油,由供油系统连续不断的向轴承内供给压力、温度符合要求的润滑油。转子的轴颈支撑在浇有一层质软、熔点低的巴氏合金上,并作高速旋转,使轴颈与轴瓦之间形成油膜,建立液体摩擦,从而减小摩擦阻力。摩擦产生的热量由回油带走,使轴承温度始终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轴承的工作情况主要依据轴承温度、轴承回油温度、轴承振动、轴系的稳定性等来衡量。影响轴瓦温度的因素有:

1)轴瓦乌金工作面有脱胎、损伤现象,或与轴颈接触不均匀。若轴瓦有脱落、损伤会破坏油膜稳定性,接触不良会导致轴颈与轴瓦局部摩擦增大,轴瓦温度升高。

2)轴瓦载荷分配不均。轴瓦载荷分配不均造成的原因是转子中心偏差、轴承座温度和杨度变化、转子受到向下的力过大、轴振动过大、转速超过允许值、轴封漏汽引起轴承座标高发生变化等。对于动压式滑动轴承,如果轴承载载过轻,轴承油膜过厚,油膜容易失稳而发生油膜振荡;如果轴承载荷过重,油膜容易破裂而产生轴瓦和轴颈局部干磨擦而使轴瓦温度升高。

3)轴承润滑油温度过高。油温度过高或过低、润滑油黏度不合格、油流量过大或过小,管路是否异物堵塞。、润滑油短油、回油不畅、油质不良或油质恶化、润滑油油压力过低或过高、油流中或轴承内存在气体或杂物、顶轴油管逆止阀不严油膜压力下降等都会造成轴承润滑油温度过高,使得润滑油失去润滑冷却效果,使轴瓦温度升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润滑油量影响。轴承润滑油有润滑和冷却功能,如果轴瓦进油量不足或排油不畅,使得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带走,就会导致轴瓦温度偏高。

5)轴瓦油隙不合格也会造成轴瓦温度高。轴瓦与轴顶部间隙过小,机组高速旋转过程中紧力大,油膜受到破坏,导致轴颈与轴瓦乌金表面干摩擦,造成轴瓦温度升高。

6)轴瓦安装有问题,使轴瓦球面自动调整能力差或进油孔处垫铁接触不好。轴承紧力过大、轴承底座垫片过多、可倾瓦垫块方向装反限制了活动范围、轴承安装偏斜、轴承与轴颈杨度不一致(不同心)等,都可能是轴瓦自动调整能力变差,从而使轴瓦温度升高。

7)温度测量存在错误,轴承温度测量系统异常。例如温度测量元件损坏、温度测量后补偿方法或标准不对、安装不正确、温度补偿系统受外界干扰等,都会使测温产生误差。

四、轴瓦温度升高的现象及分析

1、2号轴承均为可倾瓦轴承,由五块能在支点上自由倾斜的弧形瓦块组成,上半轴承三块可倾瓦,下半轴承两块可倾瓦,瓦块在工作时随着转速或载荷及油温的不同而自由摆动,在轴颈四周形成多油楔。若忽略瓦块的惯性、支点的摩擦阻力及油膜剪切摩擦阻力等的影响,则每个瓦块作用到轴颈上的油膜作用力总是通过轴颈中心,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轴承的润滑油由轴承底部的一个通道进入,通过轴承键中心的一个孔口进入轴承外壳的下半部,沿轴流向轴承外壳环状空间两端。油再从环形空间经5个孔口进入轴承瓦块,沿轴颈分布,并从轴颈两端排出。在轴承的两侧均装有油封环,以防止润滑油的大量泄漏。

1)轴瓦解体检修中发现的问题及分析:

对1号轴瓦进行全面解体,测得顶隙0.35mm(标准0.26-0.36mm),球面间隙0.03mm(标准0.03-0.08mm),#1瓦下瓦有碾瓦现象,经修刮下瓦和检查轴瓦油挡结合面间隙及侧隙都在设计范围值内,对应转子轴颈表面部分有严重划痕。对2号轴瓦进行全面解体,测得顶隙0.67mm,球面间隙0.03mm,转子轴颈无异常,对两轴承下部垫铁进行接触检查,发现1瓦油孔的垫铁与轴承座洼窝接触均不好。并对轴承节流孔板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异物,孔径大小与设计值相符。调取上次小机正常停机曲线发现一号瓦在停机时转速至220转时,温度上升至92℃,说明1号碾瓦情况发生在停机过程中,且1瓦两次在低转速发生碾瓦现象,说明1瓦油膜没有正常形成。

处理实施及总结

轴承是汽轮机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温度过高,不仅会损坏部件,甚至会被迫停机,造成损失,为电力生产带来了安全隐患。根据我们检查的情况得出此案例影响轴瓦温度的主要因素为三个:

1、轴瓦垫铁接触较差。重新研瓦,使其垫铁接触符合轴瓦检修工艺要求。既垫铁与轴承座洼窝的接触痕迹应占垫铁总面积的75﹪以上,且接触点应均匀分布,特别是对带有来油孔的垫铁,油孔周围接触点一定要严密,以防润滑油外泄。

2、轴瓦的定位能力差。检查轴瓦球面与底座出现毛刺及伤痕,进行了光洁处理,并对轴与轴瓦、瓦衬及轴承座各间隙及紧力重新调整,符合相关规范要求,落入下瓦时一定要放正,检查下半可倾瓦瓦块活动情况,要活动自如,没有明显的阻力。

3、增加润滑油冷却效果。修刮可倾瓦块的进、出油斜边,减小流通阻力,从而增加进入轴颈润滑油冷却流量。

经过以上措施处理,机组成功启动,轴瓦温度明显下降,其它运行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郭建秋. 大型火电机组检修应用技术丛书—汽轮机分册.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施维新.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及事故[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3]张磊,柴彤. 大型火电发电机组故障分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4]孙孜平,徐经华等. 300MW火电发电机组运行与检修技术培训教材.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5]王殿武,火力发电职业技能培训教材—汽轮机设备检修.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论文作者:孙艳秋,姜涛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  ;  ;  ;  ;  ;  ;  ;  

汽泵汽轮机轴瓦温度高的处理及分析论文_孙艳秋,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