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注重发展铁路建设,而铁路电力项目是铁路工程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它是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专业众多、资源密集、交叉施工等特点于一身的社会化、系统化工程,它对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以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做好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铁路电力项目的质量。
关键词:提升;铁路;电力项目;质量;安全
引言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们已经逐渐步入了现代化电气时代,我们所用的铁路运输工具大幅度的出现增加的趋势,这也就迫使我们增大铁道工程的质量检测力度,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是,随着铁路运输的线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广泛就会对我们的铁路电力系统产生更大的能力要求,由此目前铁道工程系统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满足铁道运输工程的需求,保证铁道运输的安全稳定成为人们探讨的问题之一。当前,随着我国铁路的飞速发展,大家越来越多的关注到铁路建设质量,因为它不仅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同时它也是决定社会安定、人民安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铁路电力施工项目,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列车的运行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如何做好质量控制迫在眉睫。因此,如何在施工的全过程中更好的进行项目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
1铁道工程现代化更新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的科学研究与发展,我们知道还需进一步加强、更新铁道工程系统类的质量的控制保护体系,特别是那些处于边缘地区附近的铁道,他们所受到的安全威胁的概率会更大,也会更容易被损坏。铁道工程的现代化改进也要伴随着一系列整个铁路系统的现代化更新,如果只会固守传统,采用传统的保护措施,势必是不会适应于当今的铁路运输情况的,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2铁路供电线路系统简介
铁路系统获取的电能是从发电厂通过升压将电力传输到铁道供电系统的变电所,变电所将电压或者电流降低至适合于铁道列车使用的范围,然后再由架空线或者电力电缆输送到列车。所以说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是铁路供电线路系统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下面对这两种供电线路的特点进行简单介绍:
2.1架空线路
架空线路是利用绝缘子将导线固定于直立的电杆上以传送电力的输电线路,架空线路主要由输电导线、绝缘子、电杆以及接地装置等组成。同电缆线路相比较,其优点在于架空线路的成本低,架设的时间短,并且便于维护和检修;然而架空线路也有着明显的缺点,由于其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会受到各种气象条件的影响,例如气温变化、暴雨袭击、冰雹、闪电等这都会对架空线路的保护层造成严重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停电事故。
2.2电缆线路
电缆线路通常由导线、绝缘层以及保护层构成。电缆线路一般用于架空线路难以架设的地区,例如城市、隧道等特殊地段。同架空线路相比较,电缆线路的优点在于其供电可靠性高,不用占用地面上的空间,不需要架设电杆,节约了木材、水泥等,此外,由于电缆线路的可靠性很高,所以其运行维护以及检修非常简单。不过电缆线路也有着比较明显的缺点,首先电缆价格昂贵,另外电缆接头的施工工艺较为复杂,容易出现故障,并且在敷设完成后,对电缆进行检修非常困难。
3铁路电力工程施工技术简介
在电力传输中,电力电缆的使用的比重逐渐增加,并且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电力电缆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铁路供电系统。因此在铁路电力工程施工中,电力电缆的使用率逐年增加,故下文主要介绍铁路电力工程施工中电力电缆的施工技术。
3.1施工步骤
3.1.1现场测量
为达到整体到位一次安装成功的目的,要对每一根支柱进行实际安装状态的测量,不仅要将各支柱线路的实际状态用数据表示出来,而且所测量的数据的精确度必须要足够高。
3.1.2计算
支柱装配、预配尺寸是通过对测量取得的支柱埋深、支柱斜率值、侧面限界、线路超高及设计结构高度、拉出值、导高、定位器坡度等进行计算,然后给出拉杆长度、鞍子、定位管、定位环、定位器的安装位置。可将计算过程通过计算机语言编写成应用软件,直接利用现场测得的数据,算出所需预配安装尺寸。
3.2承力索、接触线超拉工艺技术
承力索和接触线架设中实现超拉的主要目的是克服新线初伸长对电网整体状态的影响。通过研究及试验后确定出超拉的方式和超拉的数据与时间,作为超拉工艺的主要技术参数。
国内外铜电车线、钢绞线初伸长消除方式,美国国铁在绞线安装前以破断张力的50%~70%进行预拉,人为地造成永久性伸长,而避免绞线在安装后运行中再产生永久性伸长。铜电车线、钢绞线的初伸长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部分:其一,下锚端的延伸结果直接使补偿坠砣的高度产生过大偏差,可能形成坠砣卡滞的严重后果;其二,被悬挂定位处的延伸,导致定位件、悬挂件纵向偏差过大,甚至产生严重的横向偏差。
一次到位安装铜电车线、钢绞线消除初伸长超拉方式、超拉张力的确定。超拉方式的确定。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技术手册中明确指出:“金属绞线的初伸长大小,与其自身结构、弹性系数、外加荷重的大小及加荷时间有关”。
3.3铁路电力电缆的施工敷设方式
3.3.1路基区段
在普通的路基区段,电力电缆应该沿着轨道两侧预留的槽进行敷设,在穿过轨道时,电缆外应套上钢管进行保护。此外在路基段与桥梁段、隧道段的过渡区应该设置过渡段,并且还需要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
3.3.2桥梁区段
在桥梁区段,电力电缆应该沿着桥梁轨道两侧预留的槽进行敷设,并且在桥梁上还需要考虑预留电力电缆用于引上或者引下的锯齿形槽口;在将电缆线引出电缆槽或引下桥梁时,应将引出的电缆敷设在桥墩上的电缆桥架上。
3.3.3隧道区段
在隧道区段,电力电缆需要敷设在沿着隧道轨道两侧预留的槽中,并且在隧道的照明洞室内应当设置满足电缆完全半径要求的余长腔,此外在隧道的进出口以及隧道内各腔室的附近应该设置一组过轨钢管,以保证电缆不受损坏。
3.3.4站场区段
在站场区段,高压低压的线路全部采用电力电缆,通常应该敷设在沿途的沟槽中,部分地段可以采用加钢管保护的直埋敷设。
3.4铁路电力电缆敷设施工工艺
3.4.1直埋敷设施工工艺
直埋敷设施工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开挖沟槽、直埋电缆敷设以及填回土。
开挖沟槽。主要有以下要求:第一,沟槽距离地面的深度至少为0.7m,在沟槽穿越道路时,应该加深至1m,穿越农地时深度至少为1.2m,在电缆供电电压超过35kV时,深度至少为1m;第二,穿越城市轨道交通时,电缆应安装规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第三,沟槽的转弯半径应该满足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要求;第四,在山坡地段挖槽时,应挖成摆线形式的曲线,以便于电缆的敷设,且能减小电缆被洪水冲断的可能性。
直埋电缆敷设。在直埋电缆敷设前,应该对施工现场,电缆线等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电缆损坏。敷设时,电缆应该摆放整齐,不出现交叉,并在电缆外加盖电缆保护板,在电缆引出地段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在电缆的接头处注上标记等。在敷设完毕之后需要对电缆端部做密封处理,防止电缆线受潮。
填回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用于回填的土质应对电缆外层无腐蚀且土质中不能含有小石子等硬质杂物;填完土之后,应该进行夯实,并且在直埋电缆的土层上方设置相应的提醒标识牌。
3.4.2电缆管道敷设施工工艺
电缆敷设前,应检查电缆的线芯应该满足非磁性材料的要求,用于敷设的管道内部必须无杂物,电缆穿过管道时,不能造成电缆损伤。敷设电缆时,电缆所受的牵引力、侧压力应该满足不同电缆质量要求,敷设弯曲半径满足电缆弯曲半径的要求,并在电缆的接头处、拐弯处等易造成电缆损伤的地方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且电缆电压超过110kV时,拐弯处的侧压力不能超过3kN/m(电缆制造厂有特殊规定除外)。在电缆敷设后,应该按照规定将电缆固定于电缆支架上,并做好管道中电缆的密封,在电缆接头处注上标记。
4误差控制
4.1测量误差控制
跨距除决定支柱纵向安装位置外,还会直接影响跨间吊弦长度,在整体吊弦施工前,先测量支柱跨距,沿钢轨布置吊弦间距,用红油漆标注在钢轨上(包括悬挂点处),测量误差控制在±5mm内。另外,结构高度测量同样影响吊弦长度,须在接触线架设完成后方可测量,用测量杆挂到钩头鞍子中,测量承力索悬挂点到线路轨平面的距离,误差控制在±3mm。
4.2承力索、接触线张力控制
承力索、接触线的张力是靠附挂坠砣重量的滑轮补偿式恒张力装置来实现的,由计算过程可见导线的张力是决定吊弦长度的直接因素之一,因此要选择传动效率高的组合构件。严格控制坠砣重量误差,总误差控制在±1%。虽然在铁道系统被投入到真正的运行之前,他都会被很严格的进行检验,比如当他遭受短路电流时,对系统的一次性设备所进行的的短路动、而稳定度的检验,如果当这些检验系统及其设备都能通过的话,这些铁道系统才能被投入到运行之中。可是,一次的检验只能保证该系统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承受住短路电流的破坏,当时间长了,他们都会遭受到破坏的,因此在铁路质量检测体系里面,想要完全杜绝这些事故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由此为了降低这些事故所发生的频率,我们可以采取铁道工程质量保护系统。
5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1项目部多为临时组建,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需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铁路系统的电力施工项目,但是由于各工程局、段之间存在较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使行业垄断倾向依然比较明显,导致项目组由一些对投资效益理念、施工合同意识以及造价控制方面完全没有认识的人员组成;在电力项目施工过程中仍采用踩踏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造成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意外频发,比如,由于对合同管理不够重视,导致工程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落到实处,引起质量事故的发生,造成人们安全利益的损失;由于我国在铁路电力施工项目管理的发展方面以及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国家,对我国铁路电力工程项目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不够完善、不合理的电力项目作业经验、严重趋向形式化发展等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
5.2决策水平缺陷
项目的成败有时仅决定于决策水平,决策的正确与否对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铁路电力项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可以说铁路电力项目是投资额巨大的一项民生工程,但是在实际的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中,由于铁路电力施工是一个非常大的,复杂的工程,致使时常会出现一些凭主观和经验进行决策的不合理的决策现象,这种完全没有客观依据做前提的决策往往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可预估的严重后果,因此,项目决策人员应注意合理决策的重要性,不能盲目进行决策,应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经由大家集体商议后再做出决定。
5.3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落后
科技的发展对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可以说,现有的管理发展速度已不是传统的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管理模式能满足的,也正是由于这种模式改革的需求,导致在实际施工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很多疏漏。传统的管理模式不仅观念落后,还会影响经济体制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在管理方面出现缺失。质量是经过一系列的过程之后形成的,项目施工的质量受每一个环节的施工质量的影响,传统的管理模式是在工程结束时对其进行检验,这样的情况下问题已然发生。
5.4难以实现项目全程监控
铁路电力项目施工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复杂工程,不仅施工内容非常多,施工环节也非常复杂,因此,这种大工程量的施工环境必然导致一些隐患,比如,工序交接时不够明确、隐蔽环节不够严谨以及工程材料物资质量存在问题等。往往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就会为项目质量埋下隐患,最终导致工程质量出现大问题。要全程监控每一个阶段的工程质量,难度较大,比如材料物资供应环节,针对如此复杂的工程,物资绝不是由一家供应商便可保障的,因此,要把握好每一个产品的质量不仅工作量很大,还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对于工程进度而言必定会造成阻碍,以至于工作人员忽视了全程监控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6提升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6.1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组织机构对整个项目的施工是不可或缺的,建设单位应以符合实际铁路电力项目的相关规定为依据建立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存在必须具备实质的价值,不管在责任心方面,还是在专业知识以及现场实践方面,都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辨别能力,这样才能避免该组织机构是一个徒有虚表的存在,才能为电力项目的质量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另一个保障电力项目质量的根本依据,其制度制定不仅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还要整合相关要素和资源,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规范他们的管理行为,使规章制度不仅能为电力施工工作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还能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及管理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这样,一方面能减少甚至杜绝质量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能使领导和员工互相监督,进而促进项目的整体实施。因此,健全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对工程质量和安全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6.2培养铁路电力项目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施工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铁路项目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加强铁路电力项目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对他们的专业技能素质进行培养,使其能确保电力项目的施工水平;另一方面对他们的质量意识素质进行培养,使他们能确保电力项目职工质量,进而实现提高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的目的。首先,铁路电力项目对专业技能要求极高,企业除了在人员选择时要优先考虑专业技能较高的人才,还应广泛利用相关的学习锻炼机会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6.3加强铁路电力项目的全方位控制管理
任何一个施工环节的失误都会给铁路电路项目造成极大的质量损失,因此,加强铁路电力项目的全方位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电力工程任务一旦交予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就要在施工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就必须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将施工组织和设计准备得当,这样才能确保生产的正常运行,使施工质量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7结束语
总之,铁路电力项目施工质量的管理任务是非常繁重的,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将项目质量管理及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根据项目的施工特点,科学管理、规范施工,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因素得到严格控制,才能提升铁路电力项目的施工质量。除此之外,社会的发展使铁路电力施工的技术标准不断提高,为了紧随时代步伐,满足现代化建设需求,项目部门还要不断地学习进步,从而逐步完善电力项目的综合管理,使其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海龙,高靖,牛祉霏.电力施工中输电线路施工质量控制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15):328.
[2]王雪峰.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施工质量管控策略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8):47-48.
[3]姜冰.电力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影响因素及其控制[J].电站系统工程,2016(5):80-81.
[4]李玉成.关于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的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6,23(3):14-15.
[5]蒋葆华.浅析铁路电力工程施工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6,(18).
论文作者:温天琦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4
标签:电缆论文; 电力论文; 项目论文; 铁路论文; 线路论文; 铁道论文; 施工质量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