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云南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李能改

浅谈云南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李能改

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平达乡幼儿园 李能改

傣族孔雀舞的传承和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传统文化,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所以,我们要坚持与发展优秀的傣族孔雀舞与时俱进,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创造的非常丰富而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是我们的幸事,也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一.云南傣族孔雀舞简介

孔雀舞是傣族最古老的民间舞蹈,也是傣族人民尊重喜爱的舞蹈。傣语叫 “嘎洛拥”、 “嘎朗洛”、 “烦喃婼”等,即跳孔雀的意思,现一般称孔雀舞。流传于瑞丽、潞西、景洪、勐海、勐腊、孟连、景谷、耿马县孟定、沧源县勐懂等傣族聚居区,其中以瑞丽市的孔雀舞最有代表性,在这里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人跳孔雀舞。傣族人民喜爱孔雀,在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赶摆”等民俗节日,傣族人民都会聚集在尽兴欢乐的场所敲响大铓锣,敲起象脚鼓,跳起舞姿优美的孔雀舞,歌舞声不断,呈现出一派喜庆和团结的景象。

二.傣族孔雀舞的由来

关于孔雀舞的由来在傣族人民中流传着许多动人心弦的传说:1.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的领袖召麻粟带领4000人去寻找幸福,到了“来少勐”后,听到了水果掉进水中的声音和鱼吃水的声音,看到孔雀随着这优美的声音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他们回来后,就模仿这些声音和孔雀动作,以鼓、镲等来伴奏,跳起了孔雀舞。2.流传于德宏一带的“孔雀的来历”说:在茫茫的森林里,各种动物都在自由自在地生活,后来这里出现了一个魔鬼,不仅要霸占森林,还要抢夺美丽的孔雀为妻。聪明的孔雀不仅长于歌舞,而且还能巧妙的战胜魔鬼,使森林里的各种动物免遭残害,当他战胜魔鬼回来时,所有的动物载歌载舞来欢迎它,孔雀也和大家翩翩起舞,以示庆贺,由此形成了孔雀舞。

民间传说虽不是古籍文献,不是切实记录的史实,但在那遥远的古代,没有文字、没有其他记录手段的情况下,人们只有相互讲述,口口相传并流传下来。传说为我们提供了孔雀舞产生于傣族很古老的年代,产生于南传佛教传入之前的可贵史料。

傣族人民热爱艺术、热爱舞蹈。“孔雀舞”作为傣族的代表性舞蹈,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最早有关《孔雀舞》的记载是在唐史上《新唐书》:唐代的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骤国派人带了一个班子到长安献艺,这次的演出中有个节目就叫“孔雀桃台”,根据古语的研究,“孔雀桃台”可以理解为孔雀舞。这就是唐代对孔雀舞最早的记载。明代《南诏野史》中也有关于孔雀舞的记载:“婚娶长幼跳舞,吹芦笙为孔雀舞……”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人们不但在家园中饲养孔雀,而且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也是变化和发展幅度最大的舞蹈之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傣族民间传统的《孔雀舞》有着很长的历史,并被纳入了宗教的礼仪之中。有鉴于此,每年的佛教节日和迎接新年时,都一定要表演《孔雀舞》。关于必须要表演《孔雀舞》原因,还有着这么一段优美的传说: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孔雀的羽毛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绚丽多彩,也没有那美丽的“圆眼”羽翎。只因它驯良、温顺而被人喜爱。一次,在当地举行小乘佛教“摆帕拉”宗教节日庆典时,佛祖为此下凡此地。为能得到佛光的普照,虔诚的信徒们纷纷都赶到了寺院,把佛祖围得水泄不通。有一只栖息在遥远天柱山上的雄孔雀得知佛祖下凡的消息后,急忙赶往寺庙可惜已经太迟了无法靠近佛祖,只能在人群外急得团团转。孔雀的虔诚之心被佛祖察觉后,便朝孔雀投去一束佛光。正巧这束神力无比的佛光,落在了来回打转的孔雀的尾部,使雄孔雀尾部的根根羽翎霎时镶上了带有金圈的“圆眼”纹图案,成为现在人们所见到的样子。在佛祖离去时,特意嘱咐孔雀在明年的“摆帕拉”节时再见。从此以后,每当“摆帕拉”节,佛祖释迦牟尼便会高坐于莲花宝座上,接受人们朝拜之后,便观看从天柱山赶来的孔雀向佛祖献演的《孔雀舞》。同时,孔雀也将向人们展现佛祖赐予它的羽毛的异彩。从此以后,每当宗教节日和年节庆典,人们为了赕佛和祈求吉祥,就都要表演民间传统的《孔雀舞》。传统的《孔雀舞》,过去都由男子头戴金盔、假面,身着有支撑架子孔雀羽翼的表演装束,在象脚鼓、铓锣、镲等乐器伴奏下舞蹈。舞蹈有严格的程式和规格要求,其中有多种多样、带有寓意的手形与各种跳跃、转动等舞姿,伴随着优美的“三道弯”身体造型,塑造孔雀“林中窥看”、 “漫步森林”、 “饮泉戏水”和“追逐嬉戏”等神态和自然情景。虽然由男子表演的传统《孔雀舞》动作偏于矫健、挺拔少有阴柔之美,但流畅的舞姿与模拟孔雀的优美造型往往令观者沉醉,而忽略了表演者的性别。

三.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

孔雀舞在傣族地区有着悠久的传承。人们生活在傣族地区“孔雀之乡”总能寻觅到与孔雀息息相关的东西,比如孔雀羽毛是傣族家里和缅寺里佛坛上不可缺少的摆设,在雕刻的手工工具、工艺品、乐器、纺织品的衣料挂包上几乎都有孔雀的图案,并且在傣族地区有很多佛寺保存有《孔雀舞》壁画。如:澜沧上允小寨佛寺舞蹈壁画,景洪广佛寺壁画《孔雀舞》,景洪嘎洒佛寺《孔雀舞》木雕,沧源广允寺壁画《孔雀月神》……等这些壁画中的孔雀舞大多为人面鸟身的孔雀形象,这正与傣族人民现有的头戴尖塔和假面、身穿孔雀服的孔雀舞装扮十分相似,可见孔雀舞的历史源远流长。

四.面对民间舞蹈的不同形态,讨论民间舞蹈的继承与发展

近年来,舞蹈界对如何发展傣族孔雀舞,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梳理这些年孔雀舞的发展历程,我们发现孔雀舞发展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两类三层”的特点。两类指自娱性与表演性。三层指:第一层是自娱性的传统舞蹈。这种舞蹈动作语言淳朴,形式多样,有一定的格式套路,但又不是完全按照格式照本宣科式的表演;第二层是在传统基础之上,进行编创、加工的民间舞蹈,但仍旧保持传统舞蹈的特色。它可以在广场表演,也适用于学院的舞蹈教学、旅游舞蹈等;第三层是纯属艺术家个人的创作,用某一民间舞蹈素材表现个人理念,多在舞台上呈现。它以人体的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传播着民族文化与精神,宣扬着民族文化与情感。这是当下我国民间舞蹈的发展状态。这三种不同取向的民间舞蹈形态,在现实生活中都拥有各自特定的审美观众群体。

论文作者:李能改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3

标签:;  ;  ;  ;  ;  ;  ;  ;  

浅谈云南傣族孔雀舞的传承与发展论文_李能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