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图式作业的设计与应用_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图式作业的设计与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式论文,作业论文,地理论文,中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一环,对习得知识有着理解、巩固和深化的作用。根据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图式作业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其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掌握结构化的地理知识,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图式作业的设计思路

所谓图式作业,是为了帮助和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地理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由学生自主或半自主完成的绘制地图和认知结构式学业任务。

图式作业设计源于对地理学科教与学特点的思考。与其他学科相比,地理学科有自身的独特之处,这就是图形语言的充分表征。图式既是地理教学内容的空间表征形式,也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1)图式作业由“图”和“式”组成,常规的形式是左“图”右“式”。针对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图式的呈现形态和功能指向会有所变化。

(2)“图”和“式”的功能指向不同,“图”侧重训练学生对地理事象的空间感知能力,觉察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空间格局,养成在空间中感知、认识地理事象的习惯;“式”侧重改变学生认知结构杂乱无章的局面,实现知识同化与类属,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3)图式作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虽有相对稳定的格式,但构建的内容是动态的。不同学生认知水平不同,所构建的内容也不同;同一学生随认知水平的变化而有所改变。图式作业中的知识关联可以无限拓展延伸,不断扩张联系。

(4)图式作业注重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强调作业尽可能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做好引导辅助工作,逐步减少对“底图”和“结构式”的预设,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图文结合,绘出相关的图式,“原生态”地反映学习的结果。

(5)图式作业是一项长期的常规作业,一课一练。可作为课前预习作业,或课后巩固作业,也可以在课堂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一部分。

二、图式作业的分类设计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三部分,不同的教学内容,各自有不同的特点和目标指向,因而,笔者设计了不同类型的图式作业。

1.自然地理图式作业

自然地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原理部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如自然要素相互作用原理、水平衡原理、地质作用原理和生态平衡原理等;规律部分包括了分布规律、运动规律、变化规律、联系规律等,如时区变化规律、经纬度变化规律、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阳光直射点移动规律、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四季变化规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火山地震分布规律等。这些原理和规律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而往往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瓶颈”,若借助图式来巧妙地展示其过程,则可一图道破天机,使阻隔思维之门顿开。

自然地理图式作业设计为“图解式”,核心是“图解”,是借助“图”对自然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形成进行“过程式”的剖解,通过归纳和演绎,让学生在图解中学会原理和规律的生成机理、法则技巧和运用方法。其基本模式为图1所示。

例如,“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图式作业(图2~图4及相关文字)。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圈)的移动,从而使南北半球各地的昼夜长短也发生变化。

①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②春、秋分:全球昼夜等长。

③北半球夏半年(a+b):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④北半球冬半年(c+d):与北半球夏半年相反。

⑤除春、秋分外,纬度越高昼夜时长之差越大。

简略方法:

①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另一半球反之。

②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增长、南半球白昼缩短的过程。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白昼最长,北极圈内为极昼,南半球反之。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过程就是北半球白昼缩短、南半球白昼增长的过程。冬至日,北半球各地黑夜最长,北极圈内为极夜,南半球反之。

2.人文地理图式作业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有所不同,蕴含的原理性知识相对较少,主要是观点、方法的运用,以及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在人文地理学中,区位是核心概念,区位分析是最主要的地理方法,而地域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全球变化的观点,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全球观则是重要的理论观点。将这些观点、方法应用于土地利用、生产布局、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区域发展、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中,可促进认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评价地理环境,提出发展建议。

基于此,人文地理图式作业设计为“认知结构式”,着重构建在地理学重要观点的统领下运用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其基本框架如图5所示。

在此思维框架下,学生可以构建相应的认知网络结构。这个结构不是一个封闭的集合,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由学生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不同的认知方式和认知水平拓展、延伸和改变。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例,学生构建出如图6所示的知识图式。

3.区域地理图式作业

区域地理学习重在区域的定位、区域地理特征的记忆、理解、分析和表述,因此,笔者设计了“图文交合式”图式作业,采用常规的“左图右式”的呈现方式;“左图”用于空间的定位训练,以及地理事物的图式表征;“右式”用于文字表征知识的结构联系,“左图”和“右式”相互配合联系,表征知识内容,如下面关于印度的“图式作业”设计。(编者注:由于该“图式作业”所占篇幅较大,文中无法呈现,此处略去,读者可在网站www.jwdili.com查阅)

(1)“左图”。要求学生连续画三幅区域轮廓图,第一幅图可以让学生用一张16开的透明纸在左半边描摹出区域的轮廓作为底图,底图为何要求描摹而不选用草图,是为让学生对图形有更直观、更精确的认识,以避免使用草图造成空间模糊;第二幅轮廓图要求先描经纬网再绘制轮廓;第三幅轮廓图则要求先绘轮廓再描出经纬线。通过先“描红”再用不同方式二次仿绘,让学生能“熟悉”区域的轮廓形状和在经纬网之中的空间位置。然后进一步在构建“右式”时不断添加相关主题内容。

(2)“右式”。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构建知识网络结构,通常我们结合三幅图,把知识内容分为三块来构建。结合第一幅图,确定以区域的位置、地形、河流为内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结合第二幅图,构建气候与农业相关内容的知识网络结构;结合第三幅图,构建自然资源、工业区与城市等相关内容的知识网络结构。三部分知识内容的网络结构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根据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相互串联的,从而形成区域完整的知识网络结构。

(3)“左图”与“右式”的使用。根据“图文合一,知识钉图”的思路,三部分知识内容分别在“左图”和“右式”中同时展开,如在“印度”的“图式作业”的第一部分“位置、地形、河流”知识中,在“左图”上添绘出具体的三大地形和三条河流,在经纬网上勾画出“田”字形;在“右式”中则构建出相关的知识意义;同时,“右式”中的“三大地形区”用箭头在“左图”中相应分布区域指示出来,达到图文合一的作用;而“左图”中的“田”字形则是映射“右式”中的区域位置,运用“田”字控位法,框定大致的经纬网范围,并确定中心点或主要城市的经纬度,掌握精确的区域空间定位。

三、地理图式作业的操作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勤动手勤动脑,变“被动学”为“主动学”,逐渐养成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同时,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合作,在此过程中互帮互助,交流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合作学习意识。

2.对教师的要求

要让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时间和思考问题的时间,不能求快,指导学习一步步展开,同时,教师要具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己设计图式,重组内化知识结构体系或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填充,留下“隐线”启发学生去挖掘,留下“悬念”吸引学生去追本溯源,同时,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搭建知识网络结构,如对于资源利用问题,都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展开分析的。

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质的下降,量的减少;找到了原因,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提出措施。教师在引导中要使学生的思维顺序递进,不要跳跃,要让学生结合切身的体会去理解。

3.课前预习作业的要求

要在透明的纸上描摹出区域的轮廓图,按照不同类型先进行知识的初步建模,对地理事物的几个特征点进行预习,并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对有疑问的地方记录下来,带着问题上课。对于教师,课前要精选图形,设计好问题,以便于教学时环环相扣。

4.课中习得作业的要求

把课中作业设计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有三种进行方式。一是作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一种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明确作业任务,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学法指导工作,如让学生知道学习目标是什么?怎样去学习?遇到困难怎么办?以何方式呈现?要重视学习结果的反馈,在交流中发现问题、探讨思路、纠正错误和总结提炼。二是教学时以“图式”为载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完成构建“图式”的过程,学生边学习边构建,由此来习得新知识。三是深化课前预习作业,根据课前预习作业的情况开展教学,在授课结束后,让学生修改自己的预习作业,纠正错误,深化知识。

5.课后巩固作业的要求

要求控制作业量,课后作业可分为课后的反思和适量的练习,尤其要注重反思环节,要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在分析不同地理事物的区位条件时,都可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展开。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水文)、地质(土壤)等;人文条件从市场、技术、劳动力、交通、国家政策等入手,但其对不同事物不同要素的影响程度不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适当的比较。即使是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地区也要做不同的分析,如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是土质疏松,长江中下游的丘陵山区是地形坡度大,而云贵高原则是石灰岩地貌,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后对细节问题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练习,加以练习巩固,增加熟练度。

在地理教学中,图式的作用主要反映在知识概念层次、知识脉络维度和知识的迁移水平上,它拓宽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加强知识间的联结和同化,真正做到了知识层面的扩大和深度的挖掘,特别是在学生的认知领域,更能发挥其巩固记忆、全面理解、熟练应用的巨大功效。同时,图式作业以“左图右文”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投入学习中,更能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标签:;  ;  ;  

中学地理图式作业的设计与应用_地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