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儿科 山东莱芜 271103)
【摘要】目的: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120例患儿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到儿科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风险防范式护理;儿科;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98-02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较差,如果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则可引发护理不良事件,甚至医疗纠纷[1]。所以,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对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笔者对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患儿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儿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患儿,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为1~8岁,平均年龄为(4.7±1.4)岁。护理人员22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3~44岁,平均年龄为(29.2±3.6)岁;其中护士11名,护师8名,主管护师3名。观察组120例患儿,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龄为1~10岁,平均年龄为(5.1±1.6)岁。护理人员22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29.8±3.4)岁;其中护士9名,护师9名,主管护师4名。两组患儿及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风险防范式护理,具体如下:①成立领导小组。挑选年资较高、业务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对2014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总结、分析,找出主要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2014年1月~12月,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风险为静脉穿刺失败、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用药错误等。②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技能与工作需求,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题化培训教育,对国内医疗护理纠纷事件进行综合分析,互相交流看法意见,对科室的典型风险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引发原因、存在问题及应对方法等。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及专业技能水平。③为患儿与家属开展健康教育:患儿由于年龄较小、好动,容易发生坠床、碰撞及摔伤等风险。所以,在患儿入院后,要积极对患儿与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详细讲解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护理依从性。为患儿采取必要防护措施,注意检查床位栏杆是否牢固,以免出现坠床事件。指导患儿采取正确卧姿休息,避免造成四肢挤压。④PDCA循环[2]: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检查,严格遵守PDCA理念改善儿科护理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注意对护理管理措施定期进行检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及时纠正。每月对护理工作中落实不到位的方面、需要改进的方面、下月护理管理质量目标等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结合参考文献标准与我科实际[3],制定调查量表,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调查,量表共包括病房护理、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特色护理技术5个项目,每个项目满分100,得分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0软件包处理分析,以χ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儿科患儿因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差,导致儿科为医患纠纷的高发科室,给护患双方均带来不良影响[4]。所以,针对儿科护理中潜在的护理风险,积极采取防护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风险防范式护理为预见性护理管理,通过对护理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及原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从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等方面做好护理风险防范,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发生率。研究显示,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防范式护理对于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技能水平、责任心与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均有着重要作用。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定期进行护理质量考核检查及护理风险研讨,可帮助护理人员更好的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及自身业务技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总之,在儿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与治疗效果,密切护患关系,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小雅.PDCA循证护理理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4,35(16):3582-3583
[2]左世红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191-192.
[3]杨春菊.儿科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27(2):234-235.
[4]王芳.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9):92-93.
论文作者:甘海霞,康怀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6
标签:儿科论文; 范式论文; 风险论文; 患儿论文; 质量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年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