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瑞华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456550
摘要:近年来,我国河道污染日益严重,而水利工程与河道治理密切相关,将生态水利应用到现代河道治理中已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话题。由于传统的河道治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对于环境的需要,人们逐渐将治理河道的方向转向生态水利。将生态水利应用到现代河道治理中,不仅仅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而且能够充分体现我国水利工程技术水平。因此,本文通过对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作用以及现今河道治理现状的描述,提出生态水利设计的原则,望推动我国河道环境的友好发展。
关键词:生态水利;现代河道治理;应用
引言
传统水利工程主要是通过水流控制,满足供水以及防洪等要求,这种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使得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失衡。生态水利就是兼顾水利枢纽建设以及生态系统建设,使完整生态体系得以保留。
1生态水利概念
生态水利就是在对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不但要构建相关水利枢纽,还要构建生态系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生态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之中,河流是其中的骨干。为了实现生态水利建设,不但要对水力水文特性进行研究,同时还要对生物种群以及河流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在开发河流的时候,需要对水利资源进行重视,同时还要保证完善的生态系统。在对河流进行开发设计的时候,要将河流上下游和周围聚集生物当做整体加以考虑,确保满足开发功用,同时还要保证完善的生态系统以及多样的物种,特别需要对湿地生态系统加以保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原则分析
2.1坚持多样性原则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需要建设生态水利,这就需要坚持多样性的原则,从而对河流形态具备的空间异质性进行改善。这是由于如果异质性比较高,那么形成的生物环境就会具有多样性,这样很多物种就能够共同生存。这样的话,因为建设水利工程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破坏就能够在异质性的影响下而改善[2]。对于生态水利工程来说,其主要目标就是使高生物群落实现多样性,而不能依靠人工种植或者是引进别的物种的方式,要保证河流流域之中的生物具有异质性以及多样性,从而确保生态环境良好。所以,在对生态水利工程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河流流域的实际特点提升其异质性。
2.2保证整体性
在对河道进行治理,建设生态水利的过程中,需要对景观尺度问题加以重视,确保整体性。对生态水利进行建设,需要在河流领域范围之内开展,因此,需要确保其整体性,必须要从大范围的方面进行考虑,对河流整个流域中的生态环境加以考虑。
2.3生态原则
从根本上来说,生态水利属于开放的系统,与自然界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的时候,必须要确保符合周边自然环境的特点,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生态水利建设,将对周边河道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放在首位,更好的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水利建设,不但能够提升河道管控力度,还能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实现河道的综合生态化管理,发挥出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
2.4水利稳定性原则
由于生态水利在进行具体应用的时候,主要是建设相应的护坡,这样会导致水利工程原有的护坡出现一定的性能改变。所以在进行生态水利建设的时候,必须要确保水利工程自身稳定性的要求。对于利用生态水利的护坡,必需要做好全面的稳定性研究,防止出现稳定性的变化,导致整体的水利工程稳定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另外还需要对坡低的结构面进行分析,确保坡低的结构稳定,根据水利工程的特点,综合的应用生态水利技术。
3水利建设对河道产生具体作用
2.1积极作用
生态水利从根本上来说是以生态为基础,进行水利建设,实现河道生态环境的改善。我国目前的河道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十分严重,采用生态水利的方式,可以转变原有的状态,更好的保持环境,防止出现生态问题,实现对河流污染的治理。另外生态水利的建设符合我国的发展要求,通过合理的利用生态水利,可以减少河道污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2负面作用
水利建设主要是为了确保河道的良好运转,防止对周边的人们安全产生影响。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河道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河道出现环境的较大变化,导致水环境变差,出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具有污染性的废水,这些废水的出现会导致周边的环境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污染物的扩散。水利建设有时候还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主要是会产生粉尘和其他污染物,影响周边的环境,这些都是比较突出的负面影响,必须要给予重视。
4生态水利在现代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关于生态河堤
生态河堤也就是利用人工方式对自然河堤进行恢复,这是一种人工护岸的方式,不但能够使河床保持自己原来的功能,还能够具有良好的渗透性,确保河流和河岸之间具有水分交换以及调节的作用,同时还能够保证良好抗洪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生态河堤的主要类型有三种:一种是自然原型护岸,主要是通过植物对河堤进行保护,比如,水杨以及芦苇和柳树等植物。一种是自然型护岸,和自然原型护岸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增添天然材料护底工作。最终一种就是人工自然型,这种方式利用了混凝土,其防洪能力比较强。
在对生态护岸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坚持两个原则:首先是经济性,也就是说在确保功能良好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减少工程造价。其次是协调性,这一点强调在对工程环境进行美化的同时要减少对于刚性结构的应用。在建设生态河堤的时候,要开展水文分析工作,保证不同区域之中植被的种类以及数量,同时还要坚持多孔性构造,在建设过程中还要尽可能使用自然材料,防止材料造成的二次污染,另外,还要坚持亲水性这一原则。在对工程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对岸边线进行重视,仔细考虑其布置,不然就会对河流整体形态以及景观效果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还要对亲水性加以重视,可以设计低护岸,营造出近水之感。另外,在对施工材料进行选择的时候,还要对这一区域之中的自然条件进行考虑,保证护岸表面形态具有多样化,比如,天然材料以及浆砌块石还有混凝土和叠砌块石。
4.2自然化河流
对自然化河流进行建设,也就是说在对河流进行治理的时候,不但要保证河流流域原来的自然风情,同时还要保证水系功能完好。这一点并不是简单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需要在保证防洪抗涝等功能的基础上减少对于河流环境造成的损害,和自然之间实现和谐相处。在对自然化河流进行建设的时候,水边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空间环境以及水环境与生物环境等,需要对其加以重视。
在对自然化河流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保证趋向自然的基础上营造出良好环境条件,比如,在对河岸线进行设计的时候,可以设计成为不规则的形状,实现结构多样性。同时还要顺应自然,比如,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要分区域,也要分阶段,对自然动力进行充分利用,构建绿化网络,河流是一种孤立生态系统,需要保证水与绿化实现网络化,保证生物物种的丰富性与稳定性,营造出比较简洁的景观,使用具有自然特性的植被石材,保证河流形态接近原生态。
结语
河道的治理,最终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處,因此传统的河道治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治理需要,必须要提升河道治理的水平,更好的利用生态水利的治理方法,逐渐改善河道治理效果,确保实现环境的保护。在进行现代河道治理的时候,需要综合的应用生态水利的技术,坚持生态原则,提升水利的稳定性,发挥出生态水利的合理设计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东海.生态水利设计理念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7,(11).
[2]刘广明,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水利应用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
论文作者:蔡朋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水利论文; 河流论文; 在对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建设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