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地整治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进一步调整土地关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面积和耕地面积的增加,促进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在当前土地开发整治工作中,需要基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开展具体的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实现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并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保证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从而获得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关键词:土地开发整治;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1 土地整治概述
土地整治主要是在一定区域内对我国土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与利用,依照国家相关政策或者当地政府的土地规划方案对土地资源进行管理与整顿的一项措施,对土地资源进行再组织与再优化的过程。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必然会影响到区域内的相关资源的组织与分配,从本质上来说,土地开发整治活动是对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优化以及重新构建的过程。在土地开发整治活动中,需要对特定区域内的地貌、水文、土壤以及水资源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在整个活动中,势必会对当地植被、水生态以及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土地整治工作涉及范围广、覆盖面大,内容复杂繁琐。现阶段我国土地整治工作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都还不够成熟,相关政策制度不够完善,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就是一项比较突出的问题。面对我国十分有限的土地资源,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决策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生态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施土地整治活动,提高土地利用率,引导人们运用正确的方式提高耕作质量,从而增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生产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土地开发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2.1 作物单一影响生态平衡
随着土地平整工作的大规模开展,耕地面积增加,垦殖率提升,但是却导致原生、次生自然植被出现了大面积的退化与减少。农作物比较单一,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破坏,如果出现了大面积的病虫害,受灾的范围将会急剧扩大,并且农作物单一还会使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
2.2 水资源流失严重
耕地大量开垦需要建立新的农田水利工程,尽管能够使粮食产出增加,但是水资源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使得地表水系结构发生变化,这对于水环境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而且需要修建大量的水渠以及道路,虽然能够使渠道维护以及除草工作减少,但是涵养水源会受到影响,容易出现洪水宣泄。有些地区的梯田建设效果不佳,土壤侵蚀严重,使得流域水源补给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原本就比较脆弱的生态环境就面临更加严重的影响。
2.3 研究论证不到位
在对土地整治规划以及设计时,是需要对土地整治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论证与分析,但是我国缺少完善可行的生态绩效评价体系,导致土地生态环境评估工作的落实有难度。还有些工作人员为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化平衡,注重土地整治的数量,忽视土地整治的质量,使得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影响。
2.4 生态系统结构简单
在修建农田灌溉、排水渠道时,为减少工程投资,使设备更加耐用,常将沟渠设计成直线状,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为实现土地整治的结构与效果,会大量的对混凝土沟渠以及路面进行铺设,不仅不能对水源进行涵养,还会使地表水土流失更加严重,水中生物无法寄养,水生物的自净能力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非灌溉期间水渠无积水,生态系统结构简单,更容易受到破坏。
3 加强土地开发整治力度,促进生态环境平衡的具体策略
3.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
在当前土地整治过程中,多是基于耕地占补平衡角度进行考虑,对于生态环境考虑的较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且在具体整治过程中,缺乏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的规划,这与当前民众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人们树立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能够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土地开发整治,即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条件,在具体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提高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在保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来开展具体的开发整治工作,以此来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效率,进一步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3.2 加强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管理及产业化发展
在实际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开展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土地开发整治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针对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开展具体的评价,以此来确定项目的可行性,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验收和规划设计。而且在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要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以此来提高土地开发整治项目管理水平,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土地开发整治作为一项重大的土地利用工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存在投资大及回收期长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就必然会增加资金的投入,因此要构建稳定、充足的资金运作机制,为土地开发整治提供重要的资金保障。基于当前国家投入资金有限的情况,需要积极吸收社会资金的加入,以此来推进土地整治产业化的发展。
3.3 采用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在使用土地时,应该根据土壤、地形、地质以及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进行确定土地利用形式,比如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带,不能进行改造水田,或者将土地开开发整治成水田,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或者有盐碱化危害的地区,应该采取基塘台田的形式。
3.4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在农业生态系统中,通过保护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土壤侵蚀,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更好的实现对土壤中有益生物的保护,降低环境所带来的污染。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一些关键性物种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息息相关,一旦关键物种消失,则会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营养动态带来彻底的改变,因此在土地开发整治过程中,需要重视重要物种敏感物种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以此来更好的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3.5 协调土地质、量关系,提高土地利用率
为使土地能够得到高效利用,优化土地结构,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人与地之间的矛盾进行协调处理,使土地生产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土地作为自然地产物,其质量的提升需要满足一定规律,对生态因素间的平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土地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考虑,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生物工程技术。
3.6 科学规划景观生态
地表景观是由地球上土壤、生物、气候以及地貌构成的,在对土地进行整治开发时,不能只看到土地整治、改造,还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规划与开发。比如在池塘、小溪边因地制宜的种植树木,既美观还可以降低水温,改善气候环境。
4 结束语
总之,在开展土地开发整治工作中,需要树立先进的观念,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基于全局性、系统性来考虑问题。具体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增加耕地面积,同时还要考虑相关要素改变对周围生态景观的影响,要基于整体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基础上来考虑局部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即需要以正确的科学理论为依据,将土地开发整治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此来推动土地开发整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实现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以此来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确保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王秀茹,韩兴,朱国平,等.关于土地开发整治与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6(3):151-153.
[2]徐翠兰,朱成立.土地开发整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6(07):3837-3839+3842.
[3]付光辉.土地整治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
论文作者:王海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9
标签:土地论文; 土地开发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地资源论文; 生态系统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