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毕水莲[1]2011年在《奇异变形杆菌可移动耐药基因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沙门氏基因组岛(Salmonella Genomic Island 1, SGI1)作为细菌编码抗性的可移动元件,于2007年在P. mirabilis菌株中发现,它在细菌多重耐药基因传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P. mirabilis中SGI1介导耐药基因的水平传播。通过对广州市天河区食品和临床P. mirabilis菌株的分离,研究这些菌株对17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及Ⅰ类、Ⅱ类和Ⅲ类整合子,耐药基因盒的携带情况。采用PFGE方法分析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同源性以及携带相同耐药基因盒菌株间的亲缘关系。结合耐药基因盒信息,对P. mirabilis分离株中SGI1的携带情况、基因岛的结构与序列进行解析,结果如下:使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建立的靶基因为tuf基因的变形杆菌属PCR方法对肉类产品中分离的可疑菌株和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进行鉴定,PCR方法和生化实验结果完全一致,从食品中分离到14株P. mirabilis菌株并验证了46株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的准确性。46株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普遍具有多重耐药性,其中耐10种以上抗生素高达69.6%。14株P. mirabilis食品分离株均耐5种以下抗生素,28.6%耐3-5种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抗菌药物不适合治疗本地区P. mirabilis引起的感染。头孢曲松、头孢西丁的敏感率达到88.3%~91.7 %,可作为首选药物。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34株(56.7%),其中,4株携带blaP1和aadA2基因盒,对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19株携带dfrA17和aadA5基因盒,对磺胺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3株分别携带blaP1、dfrA1和aadB基因盒;8株携带dfrA5基因盒。17株(28.3%)菌株携带Ⅱ类整合子和dfrA1、sat2、aadA1基因盒,其中16株(94.1%)携带Ⅰ类整合子且均携带dfrA17和aadA5基因盒,Ⅰ、Ⅱ类整合子阳性率为26.7%。没有检测到Ⅲ类整合子。56株P. mirabilis成功分型,相似值为0.40~1.00。12组,42株P. mirabilis的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 PFGE)图谱分别相同,表明在病原学上具有同源性,为克隆相关菌株。同时携带Ⅰ类和Ⅱ类整合子的菌株同源性很高,相似值约0.72~1.00。2株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分别携带SGI1-B和SGI1-O。4株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携带SGI1,且这4株为克隆相关菌株。5株P. mirabilis临床分离株和3株P. mirabilis食品分离株携带一种新型基因岛变异体SGI1-U,且为相同克隆菌株,提示了该岛从食源到人类水平传播的可能性。前叁种基因岛均位于染色体thdF和hipB基因间,而SGI1-U染色体缺失了hipB和hipA基因,插入在thdF和PMI3124基因之间。综上所述,P. mirabilis菌株携带多种SGI1且携带率很高,研究结果为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依据,为了解细菌多重耐药性获得和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郇娟[2]2015年在《急性腹泻患者变形杆菌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文中认为目的:变形杆菌在食源性疾病病原菌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研究以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变形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PFGE分型,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1类整合酶基因、2类整合酶基因和变形杆菌中基因岛连接序列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特点、耐药特征与可能的耐药播散机制,为了解多重耐药变形杆菌从食物和环境向人体的播散、防控变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与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1、收集2013年5月-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肠道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分离的变形杆菌,利用传统分离培养法和以tuf基因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2、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提取变形杆菌菌株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I酶切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3、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变形杆菌对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四环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等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分析变形杆菌的耐药特点。4、PCR方法扩增变形杆菌中1类整合酶基因、2类整合酶基因和变形杆菌中基因岛左右连接序列,对2类整合酶基因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其内部终止密码子是否有突变;分析菌株的耐药性与整合子、基因岛连接序列之间的关联。结果:1、本研究用PCR方法和生化鉴定均检测出62株变形杆菌,其中生化鉴定出48株奇异变形杆菌,8株普通变形杆菌,4株产粘液变形杆菌,2株潘氏变形杆菌;基于tuf基因作为靶基因的PCR方法可以快速鉴定出腹泻患者粪便中的变形杆菌。2、62株变形杆菌共分为51个不同的PFGE带型,相似性在40%-100%之间。62株变形杆菌中分别有5株、3株、3株、2株、2株、2株菌各自具有100%相似度的PFGE带型,且各组菌株分离时间相近,提示本地区出现相同克隆株所致的聚集性感染。3、急性腹泻患者分离的变形杆菌呈现明显的多重耐药(26%)和ACSSuT耐药(16%),少数菌株对亚胺培南中介、对叁代头孢菌素耐药;出现了对临床重要抗菌药物(叁代头孢菌素、氟喹诺酮和亚胺培南)都不敏感的菌株。4、1类和2类整合子的携带率分别为54%(27/50)和32%(16/50),1类和2类整合子均阳性的为26%(13/50);2类整合子阳性的16株菌株中,有6株(37.5%)菌株的2类整合酶基因内部原来的终止密码子TAA突变为可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CAA;36%的菌株(18/50)耐药基因岛连接序列阳性。5、多重耐药菌株携带1类整合子(92.3%)、2类整合子(61.5%)以及同时携带这两类整合子(53.8%)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多重耐药菌株(P分别为0.001、0.014、0.023)。6、ACSSu T耐药菌株携带2类整合子(87.5%)以及同时携带1类、2类整合子、基因岛连接序列(50%)的比例明显高于非ACSSuT耐药菌株(P分别为0.001、0.016)。结论:1、传统分离培养法和PCR检测相结合可对变形杆菌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有利于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变形杆菌相同克隆株所致的聚集性感染在本地区可能并不少见。2、本地区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变形杆菌呈现明显的多重耐药和ACSSuT耐药,少数菌株甚至对临床重要的抗菌药物(叁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均不敏感。菌株携带1类和2类整合子的比例较高,与菌株的多重耐药、ACSSuT耐药有关。3、本地区急性腹泻患者分离的变形杆菌中,有较高比例携带耐药基因岛连接序列,还发现部分菌株2类整合酶基因发生突变,成为有功能的整合酶,这些菌株是否携带完整的耐药基因岛以及有功能的2类整合酶对菌株耐药播散的影响都值得进一步研究。4、本地区食源性变形杆菌处于明显的抗菌药物选择压力之下,其对临床的威胁需要高度关注,应继续深入进行相关研究。

贾宁[3]2001年在《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文中研究表明本实验对1998.8-1999.12临床分离的32株奇异变形杆菌和 13株普通变形杆菌对12种抗生素敏感性进行了检测,采用纸片扩 散法、双纸片协同实验(DDST)、Etest、纸片确认法、PCR、PFGE 和等点聚焦等方法对产ESBLs变形杆菌进行了筛选和分子生物学特性 研究;应用PFGE、RAPD、rep-PCR和ERIC-PCR对所有菌株进行了基 因分型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所有分离株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其次为头孢他啶、氨曲南和丁胺卡那霉素,对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 和庆大霉素的敏感性低;(2)几种筛选ESBLs的方法结果一致性好, 纸片扩散法初筛实验与DDST结合判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且简 单、易行、廉价,不失为临床广泛应用的有效方法;(3)所有产ESBLs 变形杆菌都具有多重耐药性,头孢噻肟检测产ESBLs变形杆菌的敏 感性高于头孢他啶;(4)PCR和等点聚焦结合可初步判断ESBLs的类 型;PFGE在分析菌株同源性、鉴别感染流行等方面是理想的方法, 但对确定耐药基因,研究细菌的耐药性仍有局限性。(5)PFGE、RAPD、 Rep-PCR和ERIC-PCR四种基因分型方法的分型力和分辨力均很好(DI 均大于0.90),其中PFGE分辨力最高,重复性好,但实验费用高, 时间长,对大规模广泛应用有局限性;Rep-PCR和ERIC-PCR分辨率 虽略低于RAPD,但重复性好,结果稳定,可广泛应用于多种菌属, 不需要重复设计引物,易于实现标准化,且实验时间短,操作简便, 费用低,不失为实用而准确的分型方法。(6)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合理 使用抗生素的观念,对产ESBLs细菌高度重视,及时发现并控制其引 发医院感染和暴发流行。

梁紫璐, 王宗源, 杨小蓉, 陈林珍, 毕水莲[4]2018年在《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敏分析及ERIC-PCR分型》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耐药性情况及菌株间亲缘关系,为临床用药及菌株追踪溯源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2015年部分临床标本中分离、鉴定的77株奇异变形杆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进行20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并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ERIC-PCR)法对77株耐药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检测的20种抗菌药物中,奇异变形杆菌对红霉素耐药情况最严重,耐药率为97.40%,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吡肟最为敏感,耐药率均仅为2.60%和7.79%;77株奇异变形杆菌可划分为16(I~XVI)个基因簇,54株菌株相似性>70%。结论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且耐药谱种类繁多。从分型结果得出,奇异变形杆菌菌株基因型相对多样,菌株基因型与耐药表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丛日超[5]2016年在《山东地区病死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文中提出鸭胚在孵化的过程中会有多种原因致使胚体死亡,胚胎发育受阻,孵化率降低。其中细菌感染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且因为其广泛的传播性和抗生素的滥用,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增强,细菌感染已经给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2014年9月份以来,山东规模化种鸭孵化场的胚胎死亡率和弱雏率明显升高,死亡鸭胚的类型以臭蛋为主,然而该孵化场的消毒工作做的非常到位,鸭群中并未出现明显的发病状况,所以初步怀疑为种源性细菌感染所致。为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引起该种蛋孵化场鸭胚致死的原因,本研究通过对死亡鸭胚中细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对其某些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为阐释鸭胚死亡原因和细菌性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共分五部分。1.死亡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通过的对蛋壳无破损的死亡鸭胚细菌分离培养、形态染色、16S r DNA基因检测等检测方法对11个批次的220枚死亡鸭胚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其中175枚鸭胚中存在细菌的感染,共分得细菌187株,21种不同的菌株,混合感染的有13枚,细菌的感染率为79.5%。187株细菌中,大肠杆菌98株(52.4%),沙门氏菌15株(8.6%),奇异变形杆菌21株(11.2%),其他克雷伯肺炎菌、绿脓杆菌、沙雷氏菌等18个菌种有53株(27.8%)。结果表明,造成该种鸭场孵化率和弱雏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所致,并且主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奇异变形杆菌。2.主要的致病菌的耐药性调查采用Kirby-Bauer法对分离鉴定的98株鸭源大肠杆菌,16株鸭源沙门氏菌,21株鸭源奇异变形杆菌进行18种抗生素(头孢噻吩、四环素、卡那霉素、诺氟沙星等)的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叁种主要致病菌对18种抗生素的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大肠杆菌敏感性较高的几种抗生素为庆大霉素(82.7%),卡那霉素(54.1%),链霉素(71.4%),呋喃妥因(84.7%),新霉素(59.2%),多粘菌素B(95.9%)。沙门氏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75.0%),头孢噻吩(75.0%),庆大霉素(93.7%),卡那霉素(81.2%),链霉素(100%),四环素(93.7%),环丙沙星(93.7%),诺氟沙星(93.7%),氯霉素(87.5%),头孢氨苄(75.0%),新霉素(100%),多粘菌素B(100%)。奇异变形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吩(57.1%),庆大霉素(80.9%),链霉素(71.4%)。该项研究调查表明,在治疗和预防山东地区种鸭孵化场致病性细菌感染时可以选择性地使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同时也为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某种细菌病原感染提供理论依据。3.鸭源大肠杆菌的Eric-PCR分型鉴定采用非加权对数算术平均法,在相似性系数为0.7时,98株大肠杆菌明显分为A、B、C、D、E、F、G、H8个类群,主要类群为B型,含有32株菌。相似性系数为100%共有14组,其中组成员数最多为11株菌,最少为2株。B类群大肠杆菌在7批死胚中都出现过,说明B类群大肠杆菌可能在整个山东省广泛传播。不同基因型的大肠杆菌在不同的分菌批次有比较大的差异性和随机性,说明不同地区大肠杆菌的流行状况有很大的差异,存在着地域性差别。4.鸭源大肠杆菌LPS外核心多糖分型鉴定运用LPS外核心多糖的PCR分型方法对分离出来的大肠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结果为R1(71.4%),R2(6.1%),R3(8.2%),R4(12.2%),K12(2.1%)。该结果显示,山东地区种鸭中比较流行的大肠杆菌LPS外核心多糖类型为R1,该核糖型的流行病学调查为其种鸭场对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保护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5.鸭源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利用毒力基因多重PCR检测方法对所分离到的鸭源大肠杆菌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结果分离强毒株33株(33.2%)。其中fim C,Mat,ibe B,Vat四种基因有非常高的检出率,此项调查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的长期监测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陈荀[6]2012年在《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PFGE分型及耐喹诺酮类药物gyrA基因突变分析》文中认为空肠弯曲杆菌(Campylobacter ieiuni, C.jejuni)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食用受到污染的食品可引起腹泻或食物中毒,严重的可导致败血症、反应性关节炎、格林巴利综合症等,这些疾病都离不开抗生素的治疗,然而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空肠弯曲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已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从雅安养鸡场、屠宰场和市场中分离收集空肠弯曲杆菌,对鸡肉生产链(养殖场-屠宰场-市场)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及耐药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和耐喹诺酮类药物gyrA基因突变检测进行了分析。参考GB/T4789.9-2008、SN0175-2010、ISO10272-1:2006、FDA/BAM:2001、 USDA/FSIS:1998等方法,从鸡肉生产链中采集样品519份,分离鉴定出空肠弯曲杆菌180株,分离率为34.87%。其中,养鸡场和屠宰场鸡粪样空肠弯曲杆菌分离率分别为74.29%和66.38%,屠宰场和市场的鸡肉样中空肠弯曲杆菌的分离率分别为17.33%和13.66%。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空肠弯曲杆菌对8种抗生素(组合)的药敏实验结果表明,180株空肠弯曲杆菌对环丙沙星、左氟沙星、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4.44%、93.89%、91.67%和78.33%;对红霉素(20.00%)、链霉素(20.56%)、庆大霉素(17.78%)、氟苯尼考(12.22%)呈现出不同的耐药率;多重耐药率为100%。从养殖场到市场,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对上述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呈持平或上升趋势。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严重,对喹诺酮类药物、四环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采用Sma I对83株空肠弯曲杆菌进行PFGE分型,通过Info Quest(?) FP (version5.0)指纹图谱分析软件的聚类分析,结果产生了45种不同的谱型。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空肠弯曲杆菌在鸡肉生产链中存在水平传播现象,部分耐药表型相同的菌株其基因型相似度较高,说明空肠弯曲杆菌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采用错配扩增突变分析PCR (MAMA PCR)技术,检测137株耐环丙沙星的空肠弯曲杆菌的gyrA基因257位突变情况,结果有131株空肠弯曲杆菌在gyrA基因257位发生点突变,检测突变率为95.62%。10株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均没有检测出gyrA基因的突变。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的测序结果表明对环丙沙星耐药的菌株MJF31和MJF53都在第257位碱基发生了C→T(苏氨酸到异亮氨酸)的突变,而对环丙沙星敏感的菌株JF9和JF136均未发生C→T(苏氨酸到异亮氨酸)突变。本研究分析了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和耐药情况,为监测空肠弯曲杆菌的污染情况和耐药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对鸡肉生产链中的空肠弯曲杆菌进行PFGE分型,为研究空肠弯曲杆菌在食品链中的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采用MAMAPCR技术对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空肠弯曲杆菌的gyrA基因进行了检测,为研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提供了参考。论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孔繁德[7]2006年在《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及其耐药性分析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体系,包括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免疫金试纸条法、PCR快速检测法和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对一系列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已应用于日常检测和厦门市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状况的调查,检测时间从常规法的4-5天缩短为2天,大大加快了沙门氏菌的检测速度。同时对分离的沙门氏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和耐药程度分析,以了解沙门氏菌当前的耐药情况,建立了多重PCR方法同时检测四环素二种耐药基因,从分子水平了解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现将所做工作摘要如下:1、沙门氏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的研制与应用。应用提纯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包被硝酸纤维素膜检测线,羊抗兔IgG包被对照线,然后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建立了检测沙门氏菌的快速检测试纸条。该法通过胶体金标记兔抗沙门氏菌抗体直接显色,阳性者检测线出现红色线,整个试验过程仅需10~15 min即可判断结果。与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等常见肠道菌不发生交叉反应。与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量为2.3×10~5 cfu/ml,且检测时间从国标法的4~5天缩短到2天,并与国标法的符合率达到100%。将试纸条4℃或37℃存放9个月,检测结果无差异。整个操作过程不到1分钟,比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更为简便,实验结果更加直观,肉眼即可判断,且可以保存。非常适合广大养殖户、基层检疫部门和突发中毒事件时使用。2、斑点免疫金渗滤法检测沙门氏菌的研制与应用。首先将制备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用与之出现交叉反应的大肠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和阴沟杆菌等进行吸附,然后离心,取上清液用Protein A Sepharose TMCL-4B柱进行纯化,测的蛋白含量为3.84mg/mL。然后用胶体金标记纯化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SPA(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包被硝酸纤维素膜作对照点,用沙门氏菌标准菌株进行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直接检测沙门氏菌的斑点免疫金渗滤法(DIGFA)检测试纸盒。整个试验过程仅需10~15分钟即可判断结果,操作简单,无需特殊仪器设备,阳性者出现红色斑点,结果易于判断,与大肠杆菌、枸橼酸杆菌、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等不发生交叉反应。与沙门氏菌的最低检测量为4.5×10~6cfu/mL,同时将该法与国标法检测效果比较,检测时间从4~5天缩短到2天,符合率达100%。将胶体金标记的兔抗沙门氏菌抗体冻干粉4℃存放12个月,检测结果无差异。该方法非常适合基层普查使用。3、沙门氏菌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根据沙门氏菌属高度保守的菌毛fimY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建立了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PCR方法。对收集的A-F群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的60株沙门氏菌分离株和11种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1.8%琼脂糖电泳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沙门氏菌均扩增出526bp的特异性条带,而非沙门氏菌菌株未扩增出任何条带。通过电泳判定结果,该法可检出扩增体系中93cfu的沙门氏菌,还可检出含3cfu沙门氏菌的样品用BP预增菌或用MM增菌后的菌液。而且该试剂稳定性良好,冷冻至少能保存12个月。说明该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采用直接菌体加入法、热裂解、反复冻融、CTAB碱裂解法和柱式试剂盒提取法分别提取核酸模板,结果CTAB法效果最好,但操作烦琐,而直接菌体加入法和热裂解法可以达到和柱式试剂盒同样的效果,且操作简便快速、经济、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为沙门氏菌属的检测提供了简洁、敏感、特异的新方法。也可以作为斑点免疫金渗滤法和免疫金试纸条法的确认方法。4、沙门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根据沙门氏菌属高度保守的菌毛fimY基因序列设计了一对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了用于检测沙门氏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组装成快速检测试剂盒,其检测灵敏度达到4.5cfu,比常规PCR高100倍,而且稳定性良好,冷冻至少可以保存9个月,而与其它非沙门氏菌不存在交叉反应。特别适合有条件的检疫部门开展大量样品的检测。5、沙门氏菌快速检测系列方法的应用。将建立的四种检测方法用于厦门市畜禽产品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的调查。通过近叁年调查,厦门市畜禽产品等沙门氏菌污染率为1.72%(81/4705),其中超市销售的畜禽产品总体状况良好,污染率为0.43%(9/2350)。厦门地区生猪养殖场部分猪场(26.7%)、农贸市场销售的猪产品(9.33%)和现场屠宰的禽类(2.67%)以及原高崎肉联厂屠宰生猪(10%)沙门氏菌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管理,特别应加强消毒清浩工作。6、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沙门氏菌四环素二种耐药基因方法的建立和应用。根据质粒pRT11和质粒pBR322中相应的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和TetC的基因序列设计了两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同时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TetB和TetC的多重PCR方法。通过对35株沙门氏菌临床分离株的四环素耐药性的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沙门氏菌分离株均含TetC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65.7%(23/35),其中8株同时含有TetB基因,与药敏试验结果阳性符合率100%,选取其中部分菌株扩增出的TetB和TetC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所测5株菌的TetB基因扩增产物与质粒pRT11中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均为99.7%,而相互之间的同源性为100%;所测14株菌的TetC基因扩增产物与质粒pBR322中的相应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均为100%。证实沙门氏菌耐药基因普遍存在,且同时含有TetB和TetC基因的菌株表现耐药。建立多重PCR技术同时检测四环素耐药基因,简便快速、省时省财,特别适合于大量样本的检测,这对开展沙门氏菌四环素多种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有效的检测途径。将建立的多重PCR方法用于检测临床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和绿脓杆菌,发现四环素耐药基因TetC也普遍存在上述细菌中,同时检出TetB和TetC的概率也很高。说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作为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的通用方法。7、对厦门市畜禽产品中分离的沙门氏菌分离株进行了24种药物敏感试验和五种抗生素的药物耐受研究。采用24种常用药敏试纸开展59株沙门氏菌分离株的耐药情况分析,为养殖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实验结果发现当前沙门氏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其中普遍对四环素、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红霉素、利福平、麦迪霉素、新生霉素、痢特灵和氯霉素等耐药,有些菌株甚至对高效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Ⅴ、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出现耐药。其中能耐受3~10种抗生素的菌株数为2、5、6、13、11、7、3和2,所占百分比为3.4、8.5、10.2、22.0、18.6、11.9、5.1和3.4,能耐受12、14和15种抗生素的菌株为1、5和4株,占1.7%、8.5%和6.8%。其中从厦门地区生猪饲养户分离的4株菌有3株能耐受15种抗生素,1株耐7种。同时还重点开展了51株分离株对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和磺胺等五种抗生素的药物耐受研究,结果四环素耐药超过16ug/ml的菌株达35株(占68.6%,35/51),链霉素耐药超过16ug/ml的菌株达23株(45.1%,23/51)、氨苄青霉素超过16ug/ml的菌株达14株(占27.5%,14/51)、氯霉素超过16ug/ml的菌株达31株(占60.8%,31/51)和磺胺超过1600ug/ml的菌株达51株(占100%,51/51)。这提示细菌的耐药程度越来越严重,再次提醒人们合理使用药物。

谢苗苗[8]2016年在《畜禽肉源大肠杆菌CTX-M型ESBLs的流行状况及传播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抗生素在动物生产中的广泛使用,使得动物源细菌的耐药现象十分严重。β-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黏肽转肽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呈现广谱、高效的杀菌活性,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以控制奶牛乳房炎、细菌感染引起的畜禽胃肠道、呼吸道等疾病。但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不仅使动物源细菌对其产生耐药性、增加了畜禽内源性感染的风险;而且长期使用会造成畜禽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和抗生素在畜产品与环境中的残留。畜禽产品和环境中抗生素的残留、及其携带的耐药菌可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增加人类细菌性感染疾病治疗的难度。畜禽肉是人类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优质蛋白的首要来源,也是耐药细菌向人类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E.coli)是动物肠道固有菌,也是致人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因此监测畜禽肉中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研究其耐药性的来源与传播机制,对于指导畜牧生产中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由细菌质粒介导,是导致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对广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重要机制。本研究以深圳市各大超市及市场的畜禽肉样品为对象,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对其耐药水平、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以及ESBLs耐药基因的遗传环境进行研究,以阐明畜禽肉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本研究包括以下部分:1.畜禽肉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及ESBLs和磷霉素耐药基因检测本试验旨在了解目前深圳市畜禽冷鲜肉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监测产CTX-M型ESBLs菌株的检出率、流行特征、耐药表型以及基因型,为指导畜牧生产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其耐药程度和控制其耐药性的传播扩散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首先,试验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对分离自120份畜禽冷鲜肉的80株大肠杆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检测。结果表明,80株大肠杆菌对12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美罗培南敏感;55株头孢噻肟耐药的大肠杆菌对其他种类抗生素表现出不同水平的耐药性,比如四环素(78%)、萘啶酸(71%)、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65%)、氯霉素(58%)、环丙沙星(56%)、卡那霉素(47%)、磷霉素(22%);多数分离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第二,采用PCR法检测55株头孢噻肟耐药大肠杆菌中ESBLs及磷霉素耐药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在55株头孢噻肟耐药的大肠杆菌中,有37株检测到blaCTX-M基因,16株检测到blaCMY-2基因,4株检测到blaACT-2基因;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在12株头孢噻肟耐药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且foA3基因只存在于blaCTX-M阳性菌株中,而在blaCMY-2和blaACT-2阳性菌株中并未发现。综上所述,深圳市畜禽肉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水平都不低,且多数大肠杆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畜禽肉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基因型以CTX-M型和TEM型为主,CTX-M型ESBLs是深圳市畜禽肉源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原因。2.畜禽肉源大肠杆菌blfaCTX-M基因的传播机制研究本试验旨在研究畜禽肉源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质粒的水平转移,分析耐药基因的遗传环境,以阐明畜禽肉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畜禽肉源细菌耐药基因向人类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首先,以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为供体菌,以大肠杆菌J53为受体菌进行接合实验,以证明blaCTX-M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表明,37株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中有15株将耐药性转移到受体菌内,CTX-M型基因中CTX-M-1组相较于CTX-M-9组更容易通过接合方式转移质粒。第二,采用PCR扩增法对15株接合子进行质粒的复制子分型,分析接合性质粒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15株接合子中10株分型成功,主要有叁种类型,包括Inc I1型6株,IncFII型3株及IncFIV型1株,其余5株分型失败。第叁,利用IS26、ISEcp1等插入序列分析blaCTX-M及fosA3基因的遗传环境。结果表明,在5株接合子的CTX-M-55基因上游区域检测到插入序列IS26,同时在下游检测到ORF477;在2株接合子的fosA3基因上游区域也检测到IS26插入序列;ISEcp1、ISCR1和IS903在15株接合子中均未检测到。第四,采用S1-PFGE及Southern杂交,深入分析大肠杆菌接合性质粒的传播机制。结果表明,多数大肠杆菌携带多种不同大小的质粒,blaCTX-M基因主要位于四种不同大小的接合性质粒上,分别是78kb、104kb、130kb和138kb。综上所述,畜禽肉源大肠杆菌blaCTX-M基因的传播主要是以质粒的水平传播为主,克隆传播占极少数。细菌可通过接合方式将耐药性质粒转移到受体菌,从而实现耐药基因在不同细菌间的传播和扩散。3.畜禽肉源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本试验旨在研究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间的亲缘关系,探究接合性质粒在畜禽肉源大肠杆菌中的传播途经,为指导畜牧养殖业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广泛传播提供理论基础。首先,通过大肠杆菌种族系统进化分析,阐明可接合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结果表明9株携带接合性质粒的大肠杆菌属于B1组,其次是A组和D组,未发现菌株属于B2组,表明该15株可接合的大肠杆菌大多属于肠道共生型菌株,而非毒力型菌株。其次,MLST分型结果表明,15株可接合大肠杆菌的MLST分型多达11种,呈现高度的多样性;其中包括ST156型3株、ST155型2株和ST88型2株等;但是没有检测到ST131型。第叁,通过PFGE分型研究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间的同源性关系,分析可接合大肠杆菌间的亲缘关系,从而探究blaCTX-M基因在畜禽肉源大肠杆菌间的传播途经。PFGE分型结果表明,34株blaCTX-M阳性大肠杆菌中有29种不同的PFGE图谱,且大部分菌株呈现唯一的PFGE图谱;15株可接合大肠杆菌呈现出14种不同的PFGE图谱,表明携带blaCTX-M基因的大肠杆菌同源性较低,极个别菌株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综上所述,畜禽肉源大肠杆菌blaCTX-M基因的传播以水平传播为主,同时存在零星的克隆传播;耐药基因水平传播的方式使得耐药性的传播更加广泛复杂,加剧了日益严重的耐药形势。全文结论:深圳市畜禽肉源大肠杆菌对抗生素呈现出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ESBLs基因的流行比较普遍,blaCTX-M基因是造成畜禽肉源大肠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高水平耐药的主要原因。大肠杆菌对于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易通过接合方式在大肠杆菌之间相互传递。产ESBLs大肠杆菌blaCTX-M基因的传播以质粒的水平转移为主,但部分菌株也存在克隆传播。畜禽肉源大肠杆菌的blaCTX-M基因多位于Inc I1型和Inc FII型质粒上,其中以Inc I1型为主。插入序列IS26和ISEcp1与blfaCTX-M基因的传播密切相关,基因环境的多样性促进了耐药基因在细菌间快速广泛的传播。畜禽肉源大肠杆菌携带blaCTX-M基因将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提醒我们应加强动物养殖环节抗生素使用的监控,从源头控制耐药细菌的产生,同时加强畜禽肉源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和控制畜禽肉源细菌耐药基因向人类的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魏莲花[9]2014年在《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以甘肃某叁甲医院各临床科室各类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为研究对象,对此类细菌进行分布调查及耐药表型监测;对引起医院感染最常见的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进行分子水平研究。从而全面系统了解甘肃省某叁甲医院临床各类标本中引起医院感染的细菌种类别及临床分布、耐药特点和耐药机制。进一步了解引起医院感染排列前10位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洛菲不动杆菌等病原菌对临床常用的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表型及各种引起临床感染的各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为甘肃地区临床医生经验型选用抗菌药物用于诊治医院感染性疾病以及为当地卫生管理部门制定遏制耐药菌传播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严格按照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规范从甘肃省某叁甲医院呼吸科、血液科、泌尿外科、肿瘤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神内科、肾外科、妇产科、耳鼻喉科、鼾病科、小儿科等临床各科室采集血液、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胆汁、粪便、伤口分泌物、咽拭子、脑脊液等标本。根据标本类型,选择自动化血培养仪配套的需氧及厌氧菌专用血液培养瓶进行血培养;选用绵羊血琼脂基础平板、巧克力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当作其他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分离培养基。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叁版进行准确操作。利用分段划线技术将不同类型标本接种于该规程规定的相应的琼脂平板上,置35℃普通环境或35℃,CO2环境孵育18-24h,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直接涂片及革兰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根据细菌的革兰染色特点及形态特点,确定待检菌是革兰阴性或阳性,球菌或杆菌。结合细菌显微镜下形态特点,采用传统手工方法、自动化仪器(法国Vitek32微生物自动化分析仪、美国MicroScan-Auto-4半自动细菌分析仪)、API系统细菌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进行菌株准确鉴定;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K irby-Bauer method,K-B法)进行药敏试验。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药敏试验,临床常用药物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头孢噻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多粘菌素、红霉素、四环素等。采用双纸片协同法检测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的ESBL 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法筛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菌株;采用E-test法检测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分离菌株;用K-B法检测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属细菌菌株。根据最新版的美国临床微生物研究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指南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采用统一的细菌耐药监测方案对待检菌的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用WHONET5.6软件统计分析数据。采用PCR技术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基因、SCCmec分型、fem基因、耐消毒剂基因检测;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检测;采用PCR技术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检测。【结果】本论文研究结果如下:(一)菌群分布2008年1月-2012年12月从各病区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430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900株,占27.8%;革兰阴性菌7530株,占72.2%。监测结果表明,甘肃省某叁甲医院引起医院感染前10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lebsiella pneumonia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阴沟肠杆菌(Ente robacter cloacae)、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 as aeruginosa)、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 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洛菲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lwoffi)。某叁甲医院位居前十位的革兰阳性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 us)、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肺炎链球菌(Str eptococcus pneumoniae)、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草绿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pp.)、棉子糖肠球菌(Enterococcus raffinosus)、溶血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ae molyticus)。某叁甲医院位居前十位的革兰阴性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鲍曼不动杆菌(Ac inetobacter baumanii)、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洛菲不动杆菌(Acinet obacter lwoffi)、副流感嗜血杆菌(Parahaemophilus influenzae、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 otrophomonas maltophilia)、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弗劳地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5年来该叁甲医院病原菌株不同病房分布情况分别为:呼吸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血液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泌尿外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肿瘤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屎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球菌。重症监护病房(ICU)前5位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神经内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神经外科病房前5位细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妇产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鼾病科病房前5位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小儿科病房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5年来该医院不同的临床标本中细菌分布分别为:血液标本中分离的前5位细菌:下呼吸道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尿液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阴沟肠球菌、奇异变形杆菌。胆汁标本前5位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伤口分泌物标本前5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阴沟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二)5年监测研究的各类细菌耐药谱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细菌之一。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ONS)、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SP)是革兰阳性菌中的重点监测对象。金黄色葡萄球菌(Sta phycocci aureus)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MRSA和MRCNS)平均为55.0%和70.7%。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和其他类的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着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5年的耐药监测研究中,未发现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肠球菌中,屎肠球菌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非脑膜炎来源的肺炎链球菌分离率有所增高,未发现耐青霉素类药物的肺炎链球菌(PRSP)。革兰阴性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_S)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是本监测研究的重点菌种。大肠埃希菌产ESBL_S百分率:2008年为65.7%,2009年为64.8%,2010年为73.3%,2011年为71.2%,2012年为70.3%;克雷伯菌属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产ESBL_S率:2008年38.8%,2009年30.5%,2010年为30.8%,2011年为31.2%%,2012年为30.8%。奇异变形杆菌产ESBLS率2008年38.8%;2009年30.5%;2010年为30.8%;2011年为20.1%;2012年为21.2%。肠杆菌科细菌中产ESBL_S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E SBL_S细菌的耐药率。肠杆菌科细菌对碳氢酶烯类药物仍然保持较高的敏感性,总耐药率小于2%。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9.2%、8.9%;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29.1%和28.2%。(叁)多重耐药MRSA的mec A、SCCmec分型、杀白细胞毒素(PVL)、耐消毒剂基因(QacA/B)检测收集烧伤创面、下呼吸道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02株,采用PCR技术对其进行mecA检测、SCCmec基因分型、杀白细胞毒素(PVL)检测及耐消毒剂基因(Qac A/B)检测。结果表明:某叁甲医院烧伤创面标本及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MRSA中均检出mecA基因;SCCmec分型多数为SCCmecⅢ型,少数为SCCme cII型,未分离出SCCmecVI型;所有菌株中均未检测出PVL,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q acA)检出率较高,占38.7%。(四)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子水平研究收集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用K-B纸片扩散法对其进行细菌药敏试验;采用PFGE技术进行同源性检测。【结论】1.5年来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某叁甲医院,引起的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在不同病区病原菌谱不同;不同的临床标本中病原菌分布也有差异。2.从5年来的监测结果看出,在甘肃某叁甲医院某些细菌耐药性变化趋势不大,但有些细菌耐药性呈增长趋势。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具有较高的分离率但MRSA有下降趋势。多重耐药的MRSA、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已经成为感染性疾病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应引起医院各科室临床医生以及医院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临床医生可根据医院细菌室提供的菌种报告和耐药性报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前临床医生可根据耐药监测数据经验型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患者。3.在甘肃某叁甲医院,由多重耐药菌尤其MRSA引起的医院感染已很普遍,而且广泛耐医院常用的季铵盐类消毒剂,已经成为医生抗感染治疗的棘手难题,应引起相关部门足够重视。4.从分子水平对MRSA耐药机制进行研究,MRSA主要耐药机制是mecA介导的PB P2a蛋白的产生;SCCmec是染色体基因岛,有区域性差异。某叁甲医院分离的所有MRS A均含有mecA基因,SCCmec型别以SCCmecIII型为主,其次为SCCmecII型,其他型少见。所分离的MRSA中耐消毒剂基因检出率为100%,预示MRSA对医院常用的消毒剂耐药。5.从分子水平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研究,鲍曼不动杆菌有较高的同源性,为克隆株流行。6.在医院感染防治中,针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中多重耐药的重点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除检测其耐药表型外,还应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其耐药机制,该研究可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和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7.5年的细菌耐药监测研究表明,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对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播散意义重大。

文建强[10]2008年在《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初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评价间隔寡核苷酸分型(Spoligotyping)及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两种分型方法在甘肃省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中的应用,初步探索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型及其分布,为防治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MLVA和Spoligotyping基因分型方法,对确诊的结核病患者分离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基因分型研究。MLVA方法选择了15个VNTR位点,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并利用BioNumerics4.5软件进行DNA指纹图谱多态性分析。Spoligotyping方法通过杂交技术对杂交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最后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215株结核分枝杆菌可分为3个基因群22种基因型,该地区主要流行株为北京家族基因型。也发现了在国内较少报道的H、T、MANU家族基因型菌株。北京家族菌株构成比在不同年龄组、性别、地区、发病情况、治疗情况和治疗史比较,除了兰州市病人菌株北京家族构成比明显大于非兰州市病人菌株外(p<0.05),其他不同分组显示北京家族构成比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发现北京家族与非北京家族基因型菌株的耐药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MLVA分型方法,根据被检菌株15个VNTR位点的重复次数,对21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聚类分析,215株结核分枝杆菌呈现7个基因群127种基因型,其中e群74.88%(161/215)为主要流行型(Spoligotyping鉴定为北京家族基因型)。不同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成簇率的差别,除了有抗结核治疗史患者菌株成簇率高于无抗结核治疗由患者外,性别、年龄、是否规则治疗、耐药性之间的成簇率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对甘肃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进行MLVA分型的位点中,MIRU21、MIRU26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最好,ETR-A、ETR-E、MIRU16、MIRU40位点呈中等多态性。两种新型的基因分型技术相比较,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把215株结核分枝杆菌分为22种基因型,而MLVA分型方法把21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分为127种基因型。对同一基因型的结核分枝杆菌分型的符合率为94.41%。结论初步结果证实甘肃省结核病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基因型具有多态性。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为该地区主要流行株、也发现了中国较为少见的基因型菌株H、T、MANU等基因型。目前的结果尚不能证明北京家族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与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MIRU21、MIRU26、ETR-A、ETR-E、MIRU16、MIRU40等位点是分析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型的首选位点。Spoligotyping在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株水平鉴定时,其辨别能力略低于MAVA,它可以用于有效的鉴定北京家族菌株,有较为完善的国际数据库,可以进行地区间的对比分析。MLVA省时、省力、准确、易于比较或共享的基因分型对含有IS6110拷贝数小于6的菌株有较好的鉴别能力。两种新型的基因分型技术相比较,MLVA分型方法比Spoligotyping分型方法的分辨力较好,但是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可大大提高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株水平基因分型的能力。两种分型技术重复性好,灵敏度、特异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尤其是两种分型方法不需要大量高质量的DNA,并且试验结果可以进行数字化编码,便于各个实验室之间结果的比较,为探讨疾病的感染源、病原流行株的分子进化、建立全球化数据库开辟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奇异变形杆菌可移动耐药基因岛研究[D]. 毕水莲. 华南理工大学. 2011

[2]. 急性腹泻患者变形杆菌分子分型和耐药特征[D]. 郇娟. 天津医科大学. 2015

[3]. 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D]. 贾宁. 军医进修学院. 2001

[4]. 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的药敏分析及ERIC-PCR分型[J]. 梁紫璐, 王宗源, 杨小蓉, 陈林珍, 毕水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8

[5]. 山东地区病死鸭胚中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大肠杆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D]. 丛日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6

[6]. 鸡肉生产链中空肠弯曲杆菌PFGE分型及耐喹诺酮类药物gyrA基因突变分析[D]. 陈荀.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7]. 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及其耐药性分析研究[D]. 孔繁德. 南京农业大学. 2006

[8]. 畜禽肉源大肠杆菌CTX-M型ESBLs的流行状况及传播机制研究[D]. 谢苗苗.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9]. 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监测及多重耐药细菌耐药机制分子水平研究[D]. 魏莲花. 甘肃农业大学. 2014

[10]. 甘肃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基因分型初步研究[D]. 文建强. 兰州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变形杆菌耐药性分析及基因分型方法比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