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林志娜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林志娜

舟山正大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舟山市 316101

摘要: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在预制生产车间中采用标准化的构件生产方式,按照设计图纸完成构件生产,在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我国建筑业实施建筑工业化生产的载体,具备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可以提高建造速度,建造时受气候环境影响小、效率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其造价成本相比传统现浇建筑要高,本文就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控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建筑;装配式;预制构件;造价成本;控制

前言

从 2014 年建筑业深化改革全面启动,到 2015 年底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召开,再到 2016 年,国办文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社会各界对装配式建筑的高度重视和推动,使得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建筑业在生存环境、生产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政策的推动下,沉寂了 30 多年的预制构件行业再次兴起,预制构件行业似乎又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为满足建设的需要,大量新建预制构件生产厂商也纷纷进入装配式建筑行业。

1、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现状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建筑工业化的一种结构形式,萌芽于 20 世纪初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于欧洲,而后逐步被推广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在 20 世纪末,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建筑、桥梁、水工等不同的结构领域,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90 年代以后,由于我国当时的技术比较落后,建筑装配式建筑存在整体性能差、抗震性能差、防水效果差、跨度小、承载性能差等问题,再加上现浇混凝土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进入低迷时期,甚至停滞不前。近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建筑产业的升级转型,预制装配式建筑再次进入“发展黄金期”。2016 年 2 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逐步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建筑业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11 月 19 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上海举行全国装配式建筑工作现场会,提出要加快形成一整套装配式建筑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三大结构体系的技术规程,同时要加快培育能够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链重点企业。预制装配式建筑“起、落、兴”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装配式建筑巨大的发展空间及市场。但从现阶段市场反应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建设成本普遍高于传统现浇建筑的建设成本,这对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发展和大范围应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从而也会直接影响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进程。

2、预制装配式和传统现浇式建筑造价成本的构成及对比

实践证明:采用装配式设计,在地下工程、砌筑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及防水工程、抹灰及零星工程以及措施项目中均比传统现浇设计造价成本要低,可是因为构件及安装一项,却使得装配式建筑比传统现浇建筑的总造价成本偏高。具体主要体现在土建工程阶段。

2.1传统现浇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

按照我国现行建筑定额计价模式,传统现浇建筑要根据施工图设计的图纸工程量,套用相关预算定额单价,然后按照政府确定的取费标准进行取费,计算出施工图预算。造价构成主要由直接工程费(人、材、机、措)、间接费(管理费、利润)、规费和税金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为施工企业主要成本支出,是构成建筑造价的主要部分,也是工程取费的计费基础,直接工程费对建筑工程造价形成最为直接的影响,而管理费和利润则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装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

装配式建筑土建工程造价构成除与传统现浇模式相同的直接工程费之外,还增加了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等环节费用。由于仍是仅有管理费和利润由企业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计取,规费和税金是非竞争性取费,费率标准由当地主管部门确定,因而亦可排除其对造价对比的影响。而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费用才是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经过对PC构件生产厂家的调研,PC构件生产费用包含建筑材料费、人工水电机械等成本费用、构件模具费、工厂摊销费、PC构件厂利润、税金组成;构件运输费主要是PC构件从工厂运输至工地的运费、短期仓储费和施工场地内的二次搬运费;构件安装费主要是构件场地内垂直运输、安装等费用。

3、预制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控制措施

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主要集中在PC构件生产、运输和安装环节。若要使得装配式建筑建设成本接近甚至低于传统现浇建筑,就必须降低PC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成本,笔者认为可尝试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3.1要不断探索新的施工方法与施工技术,引进专业人才以及对现有设计人员和施工操作人员及时进行专业的继续教育与培训。以做到:设计一次到位,减少二次拆分设计,进而降低设计成本;现场结构的安装连接遵循固定的流程,采用专业的安装团队,提高安装效率与质量标准进而达到减少施工安装成本。

3.2预制构件成本控制措施。在预制构件生产费中,预制剪力墙的影响最大,是预制构件生产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成本与构件厂的流水线、制作工艺、技术等有关。要降低预制构件生产成本,可以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3.2.1 正确的政策导向。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调研市场,确定装配式建筑的正确发展方向,颁布有利于推广住宅产业化的政策;基于政策,各地区应注重市场化引导,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建筑类型等要求选择不同的预制形式,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3.2.2 优化生产工艺,采用合理工法。对预制构件厂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形成合理的生产流水线;对形状相似的预制构件进行分组,用一个模具来生产多个预制构件,使模具最大化利用,减少生产成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保证质量、高效地生产构件;对预制剪力墙的形式和生产方式进行优化,降低其成本;扩大预制构件生产,在政策和制度的引导下,形成预制装配式住宅产业链,充分发挥规模化经济效益,降低单位成本。

3.2.3 优化建筑方案及结构体系。从设计源头优化方案可有效减少现场施工措施费,建筑物造型规则、洞口整齐统一,构件的平板化、简单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适当的预制率,合理拆分构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施工难度;使预制部分和现浇部分达到合理的比例,从而降低成本。现阶段构件预制率过高,将造成处理构件之间缝隙连接的材料、人工费增高,导致安装成本、运输费及辅料成本过高,不可盲目追求高构件预制率,而是提高建筑整体的装配化率。

3.3改变预制构件的装运形式,批量采购运输,缩短构件从工厂到现场的距离,提高运输效率;从物流成本上控制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

4、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标准化生产正以高效、集约、精益的工业化制造取代粗放、落后的手工作业。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承载着我国建筑业的升级与转型,对未来的建筑产业发着有很大的影响,是我国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目前还存在着一些关键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企业转变观念需要一定的时间,发展阶段会造成企业成本增加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2016 年 9 月

[2]岳清瑞,《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与思考》报告 2016 年 11 月

论文作者:林志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造价成本控制分析论文_林志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