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五个空间_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五个空间_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五大空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可持续论文,空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80年代起,我国的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一直在两位数以上,1991年-1996年更是高达11.6%,由于近几年GDP的下滑态势超出人们预料,人们开始对中国中长期经济的高速增长表示担忧,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更使人不仅从数字上,更从感觉上不太相信中国还能再度持续高速增长。我认为,中国中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如果一直放在需求管理上,增长的基本格局不变,那么以上的担忧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但是,如果调整宏观经济政策,转向以推动结构转换、消除供给约束的供给政策,中国经济仍能保持中长期高速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我们分析中国存在可持续性高速增长的五大空间,这五大空间应该是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着力方向。

城乡结构转换空间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产生的一个严重结构畸形问题,是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城镇化进展缓慢,城乡分割严重,城乡差距从一度缩小到再次扩大为超过改革开放以前的程度(约2.4∶1)。城镇化进程缓慢的一个后果是农村居民收入低,消费需求较低。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增长势头绝大部分是由城镇居民消费升级引发的,占全体人口70%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远未到足以引起工业增长向重化工业方式转换的时期。目前,中国的消费市场表现出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据估计,中国目前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家用机电产品中,只有自行车和电风扇基本饱和,彩电、冰箱、洗衣机等11种产品的全国平均普及率仅在25%左右,如果中国农村城市化步伐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中国市场需求就会呈现比较好的梯度,仅家电产业至少还可以高速增长20年,耐用消费品对中国的带动至少还有十余年。因此,现阶段投资的方向之一应向城市化发展方面倾斜,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为中心来调整投资方向。适当加大居民住宅投资与基础设施的公共投资的比重,通过促进城市化,实现大规模过剩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扩展就业的空间和层次,实现收入支出结构和总水平的调整和升级,带动产业关系的转变和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宏观供求格局。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空间

所有制结构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演进最根本的制度原因。在所有制结构变化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国有资产比重迅速下降,非国有资产比重持续上升;而随着资产比重的变化,是不同所有制结构主体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大的变化。以工业为例,国有资产占全社会资产比重(不包括土地),由1978年的88%降到1995年的67%,非国有资产上升到33%;而1978年国有经济的产值占81%,非国有经济的产值占19%,1995年非国有经济的产值占66%,国有经济只占33%。我们可以推算出,在工业中,非国有资产比重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对工业总产值的贡献大约为2.24个百分点,因此,非国有经济的成长,将换来经济高速增长的空间。

产业结构调整空间

对产业政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数量研究表明,产业政策的正确与否对经济增长关系重大,尤其是连续正确的产业政策能够产业的并不是简单的叠加的增长效应,而是累积的效应。

伴随买方市场的出现,中国工业经济结构矛盾日益突出,调整任务日益紧迫。1998年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工业增加值与去年同期相比仅增长7.8%,增幅回落3.7个百分点,不仅表明工业增速放慢的趋势没有得到扭转,还说明整个工业尚未走出调整期。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平均增速较低,居然还有像电子通信这样增长速度近30%的绝对高速成长的产业。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假如其他产业都以电子通信那样的速度发展,中国工业增长该有多高的速度?

中国目前的产业政策显然还没有将资源配置到这些有效率的产业中来,如股票上市,往往考虑是非产业因素,致使许多成长潜力不大的企业纷纷上市。

80年代被认为是我国经济由消费需求所主导的轻型化产业主导增长时期,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居民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我国经济增长阶段进入到由储蓄和投资需求所主导的重化工业阶段。根据日本和“亚洲四小”的经验,在进入到这一新的发展阶段后,经济增长有可能维持20年左右高达两位数的增长。当前的问题在于,虽然重化工业中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原材料已发展到近乎“相对过剩”的地步,但重加工业却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其中的关键则在于投资比例太低。因此,虽然存在对重加工产品的最终需求,却难以拉动与其相关的中间产业的发展,也就不能吸纳90年代以来新形成的基础产业(能源、电力、钢材、水泥、玻璃)的巨大生产能力。为此,有必要思考产业政策的取向,对需要振兴的支柱产业进行倾斜,特别是有效地增大投资力度,并对最终需求予以引导。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应尊重市场竞争的选择,单纯依靠政府的产业政策有许多经验教训,成功的概率较低。

区域结构转换空间

中国由于地域广大,且呈现出产业结构差异明显的东、中、西三个经济发展地带,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区域差异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从理论上说,中国这样一个12亿人口的经济大国,劳动力投入增长的可持续性可因为区域差异的存在而长久保持,支撑起中国30-40年的高速增长。

近几年我国区域经济已发生了一些重要变化,特别是从1994年起,我国中西部一些省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以至于1996年第一次出现了中部地区增长率高于东部地区1个百分点的情况,并体现出80年代沿海地区的增长特征,即先是农业增长高峰,然后是农村工业化高潮,并导致港台地区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移动的趋势。1997年西部地区投资大幅增长,达20.9%,增长速度居全国之首;中部地区投资增长9.7%,增幅超过东部1.6个百分点,反映国家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建设如南昆铁路、西南地区出海大通道、黄河小浪底工程、长江截流以及三峡工程等进展顺利。

国家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结构的大转换来拓展高速增长的空间。一是可以通过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资,改善其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借助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使我国经济增长源源不断地获得廉价劳动力,从而抵销他国货币贬值的压力,长久地赢得国际市场。二是在东部向更高的技术性产业发展时,鼓励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以继续发挥劳动力的比较优势。

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

中小企业的发展将成为支持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活力的一部分,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个数占全国企业的99%,雇佣75%的城镇劳动力,新增就业机会中80%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大约占GDP的60%,提供的利税占40%左右。

中小企业有以下三个重要特点:第一,中小企业的产权较明晰,激励制度强,因此效率高,这已为各国的实践所证明。在美国的研发费用中,大企业占90%,中小企业占10%,但是在1975-1995这20年间,美国在市场上成功的科研成果按价值量计算,中小企业却占了一半以上。第二,中小企业每单位投资吸收的劳动力多,有利于创造就业。第三,中小企业高风险,每年新生及死亡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

目前,中国的融资体制与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直接融资基本上不对中小企业开放,致使中小企业贷款难。经验表明,每一个高效、持续发展的经济都有活跃的中小企业,都较好地解决了如何支持中小企业的问题,如美国、日本、意大利、台湾省等,支持中小企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科技、培训、管理、金融服务、法律框架等一整套的服务体系。就金融而言,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的建立和运行,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繁杂,费用高的问题,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人们的目光开始转向中小企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转变。中小企业的成功将意味着我国经济效率、活力、就业及可持续有了基本保障。

综上所述可知,以财政和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调控是在给定的体制和结构条件下进行政策调整,以熨平经济波动,是经济生活中的“短期问题”;而从一个中长期的角度来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无法最终解决经济中存在的体制和结构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来解决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问题。

标签:;  ;  ;  ;  ;  ;  ;  

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五个空间_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