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
一、巧妙应用信息技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演示功能,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如果恰当地加以应用,就会变抽象为具体,从而轻易化解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弄懂的重、难点问题。例如,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来探究二次函数的性质、讲授“轴对称”的概念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既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提高了教育质量。信息技术进入数学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信息技术的这些特点可以解决传统课堂难以处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鲜明、充分、形象的视觉直观印象,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二、应用信息技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技术,对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是一场革命,由于其自身具有的巨大功能,使得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但传统教学手段,之所以可以延续至今,是因为有它巨大的教育功能。信息技术不可能简单地、完全地取代传统教学手段。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要注重吸收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的东西,才能做到优势互补,协同发挥其教学功能。要做好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就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在很多公开课上,有些教师会千方百计地搞一些课件,以此来体现这是一节充满现代感的好课。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对待课件应主要针对某个教学难点或重点来设计,紧扣教学内容,切忌脱离实际,使学生的注意力仅停留在课件本身上,对其内容却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此,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时,教师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习惯和规律,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有效地辅助教学。
二是以学生情况为背景。在许多学校,多媒体技术已成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个课件,不作任何改动就去上课了。这显然不符合本班的学生情况,在教学效果上可能会相差甚远。因此,教师要先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传统方式准备好教案,然后根据教案内容的层次,设置使用Word、PowerPoint、Flash的课件页面,再上网查询和教材有关的信息资料,最后经过比较、筛选,确定需要补充的内容,完成课件。
三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能离开学生发展这一基本原则,而其本身也应当成为学生学习及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目的在于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教学活动的探索中。因此,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系统考虑教学活动诸要素、诸环节的相互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激发学生积极参与。
四是找准切入点。信息技术的使用并不意味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并非每一节课都要用到。所以,教师应根据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应把信息技术的使用目的放在辅助学生学习上,而非辅助教师上课上。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如:在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中,也可以指导学生查询相关的“数学竞赛”网站,让学生在这些网站上查找有关初中数学竞赛的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应用,并参与网上讨论,扩展学生的视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课程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作者:袁愈鸿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教学手段论文; 课件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