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提高学生论文,思想品德论文,课教学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道德认识是指学生对是非、美丑、善恶的理解和认识,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它既是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又是道德行为和习惯养成的先导。一个人只有知道了应该怎样行动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行动,有可能信服这些观点并自觉地产生相应的行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道德认识的教学,以提高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遵循规律,运用直观教学法,引导学生悟理。
道德认识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遵循这一认识规律,我们在教学时应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小到大,由个别到一般的原则,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刻的道理明白易懂。学生通过感知具体的、形象的材料,在比较、辨析、思考、讨论等学习过程中,建立一定的道德认识。
1.用好插图,形象悟理。思想品德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大量与课文内容相配合的插图,善于运用并发挥插图的优势,对于引导学生悟理具有重要意义。如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会做的事情要主动做之后设问过渡,不会做的事情有怎么办呢?出示图2,引导学生观察,先提问:(1)图上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春生学得怎样?以哪里看出来的?然后再让学生仔细看图,问:妈妈为什么笑咪咪的?太阳公公看到春生这样做高不高兴?为什么?这样以图为线索,以图引文,使学生在具体事例的感染下,体会到会做事、有本领的喜悦。这个教学片断妙在用图,重在明理,同时借助插图突破了教学难点。
2.创设精境、情中悟理。在思品课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游戏、小品表演、儿歌、幻灯图片、录音录相、歌曲等手段创设情境,将教育内容寓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听其声”、“观其形”、“动其情”、“悟其理”。如教《讲谦让》一课,在学生初步形成道德认识后,安排一个“过独木桥”的游戏,学生甲、乙走上讲台分别戴上黑、白山羊头饰,相对过独木桥。实践中学生学感受到过独木桥的艰难与危险,此时加以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谦让”才能解决问题,同样,同学间也应象小山羊那样讲谦让。
3.引导比较、辨析悟理。教学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善于应用相近或相关的观点和正反对比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辨析中悟理。同时增强辨是非、知善恶的能力。如教《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一课,结合教材内容,边引导生学生分析,边出示对比性强的板书:
老 二老 大
手脚勤快 好吃懒作
吃上新粮、住上新房粮食吃光、东西卖完
乡亲们喜欢乡亲们嫌弃
劳动光荣 懒惰可耻
并且引导学生运用上述板书,理解道德认识,形成鲜明的观点。
4.实践体验,感知悟理。如教学《爱惜粮食》一课,在引导学生看图,听第二段课文录音,弄清农民伯伯怎样种粮食之后,抓住时机,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农民种田的动作,让全班同学学插秧的动作,弯腰插秧一分钟,接着让同学们谈一下,通过一分种的插秧,你有什么感受?这样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中深刻悟出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为下文如何爱惜粮食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5.借助实验,从直观中悟理。有些道理光靠教师口头说教难于讲清楚,学生也不易牢记。教师若能吃透教材,依据教材特点,通过一个小实验,则能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使学生直观悟理。如为了让学生懂得安全用电道理,可作“老鼠触电”的实验。当学生看到老鼠触电死亡时,老师因势得导,引导学生认识,人碰电源也会触电,所以千万不能乱拆电器,乱安装电线,这样,安全用电这一道理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准确把握教学观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学生的道德认识是建立在理解道德概念、掌握道德知识基础上,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的。因而,教师要在弄清教材所体现的观点的基础上,扣住“明”、“准”、“透”三个要求,讲清观点,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1.循序设问,把观点讲明白。为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教材的内涵,把观点讲明白,就得设计好一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铺垫。如教《个人服从集体》一课,为帮助学生明理,设计下面一组问题:(1)小余叔叔有没有希望得到单打冠军?(2)那么领导为什么要让他作陪练员?(3)当小余叔叔接到任务时,他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做的?(4)得了团体冠军,而小余叔叔失去了争夺个人冠军的机会,他吃亏吗?这四个问题由易到难,由表及里,题题相扣,步步深入,在讲解讨论中,概括出观点,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抓住要点,把观点讲准确。一是要把观点的内涵及外延搞清楚,概念讲准确。讲“集体力量大”,不能讲成“人多力量大”,应帮助学生弄清“集体”这一概念,人多不等于集体,而有组织,有共同目标的团体才是集体,这样才可能把“集体力量大”讲准确。二是要坚持辩证地讲述观点。对观点要讲辩证和适度,不能讲得片面或过头。如讲“不乱花零用钱”,不能讲成一用钱就是乱花钱。而应帮助学生分清“乱花”钱与正常用钱的界线,引导学生把钱用在该花的地方,并养成节约的习惯。
3.把握要求,把观点讲透彻。根据《大纲》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的编排特点,一般而言,每课的观点都是从多方面展开的。教学时必须将观点的各层面讲透。例如教《讲信用》一课,教学要求要讲透观点的三个方面,其一是讲信用的人,会得到别人的信任;不讲信用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其二是讲信用要实事求是,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能答应。其三是讲信用要分清是非,讲信用不是讲江湖义气。第一个方面谈了讲信用的好处,二、三方面讲了怎样才算讲信用。步步深入,才能把本课的观点讲透彻。
三加强道德评价,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
“道德评价”是一个人道德认识能力高低的直接反映,也是道德认识内化的前提和标志。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第一,结合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丰富道德评价的内容。除课文中的练习之处,应补充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社会生活中常见的道德现象,抓住实质一事一议。如教《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一课时,为了增强教学效果,促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克服日常生活中浪费的不良表现,课后,抓住小事,时行评价,针对一些学生不爱惜学习用品的现象,我们以班上一名家庭条件较好的女生把短铅笔套在竹筒上继续写,演算纸两面用的典型事例,在全班开展评价活动。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每个同学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今后应该怎么做?学生在评议中受到感染教育,懂得爱惜学习用品了。
第二,有意识开展评价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评价能力。小学生道德评价中常出现轻信别人评价,人云亦云的现象,对此,要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启发他们从多角度观察、认识问题,运用已学的道德知识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如结合队会进行优生评价评选活动,定期开展班“十大明星”(最爱学习、最守纪律、最爱劳动、最讲卫生、最讲礼貌……)评选活动等,使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步由表面到本质,由别人到自己,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地得到发展,同时对有独特见解的判断和评价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第三,循循善诱、教给学生进行道德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中启发学生摆事实、讲道理,不论是评别人还是自己,都要由事入理。针对小学生思维的特点,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评价方法,如对比法、类比法、推理法、举例说明法等。同时还应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以促使学生直接检查自己的道德行动是否符合道德要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
总之,在教学中提高学生道德认识必须遵循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运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悟理;必须在教学中把握观点,讲清、讲准、讲透;还必须运用评价的手段、发挥评价的功能,强化教学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