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张宝龙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张宝龙

陕西黄河生态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21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生态问题仍然没有得到遏制,对于发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这类专业的需求越来越紧迫。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以期能够培养出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需求新型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生态问题;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一、我国的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国土面积辽阔的大国,也是世界上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程度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之伴随而来的是我国生态系统所遭到的严重破坏。近年来我国颁布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为响应国家号召,实现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势在必行。我国先后于西北荒漠、长江中上游及沿海地区种植了防护林用以治理长江、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问题,并且推广了旱作节水的农业技术。然而,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仍然很脆弱,生态环境仍在持续恶化,我们所做的补救仍然是九牛一毛,生态问题十分严重。

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辽阔,但由于同时拥有者大面积的荒漠,给我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的条件,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大量的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使生物多样性锐减。着眼于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基层治理单位包括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站、研究所、林业局,都鲜有具有熟练专业素质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本科生。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必须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专业知识手段为支撑,这也有利于未来中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因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亟待发展。

二、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

自我国于1958年在北京成立了水土保持专业以后,全国各地约十三所高校纷纷设立了水土保持专业,该专业也被国家教育部列为了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该学科根据各院校的师资、生源、就业等条件大概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专业开办早、师资力量较强、有专业科研团队的老牌高校,该类型大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性,强调实践加教学,会开展数量很多的选修课,以培养出综合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第二种类型的高校是面对特定地区招生的西北地区大学,由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原因,该类学校对实用型人才有着较大需求,学生大多在毕业以后从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工程技术管理,一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方向。第三种类型是在西北、东北的高校买这类学校师资力量强,毕业生一般从事以西北、东北地区的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和荒漠化防治工作,以培养该地区急需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虽然我国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人才需求十分紧迫,但是该专业的建设尚存在着以下问题:

(1)我国目前缺乏严密完整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专业课实践教学体系。

(2)我国目前很多高校的实验资金不足,实验室的设备十分落后,甚至由于资金问题而无法进行实验。

(3)由于我国很多水土保持专业的教学基地都在校外,通常都是条件艰苦的偏远地区,学生的校外实习十分辛苦,并且生态问题日益严重,市场竞争越来越严峻,因此难以有大量的资金用以投入建设实验室。

(4)由于实践很难得到落实,因此学生的基本技能以及动手能力偏低,继而导致了毕业论文的质量逐渐降低。

三、水土保持与荒漠化治理专业的发展对策

(1)增加实验室的投入使用,保障专业授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教学需结合不同地区的人才需求,针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出新时期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建成内容丰富、品种齐全的多类型实验室以满足教学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室大致可以分为:

1.环境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用来进行生态地貌的图形处理、卫星定位、计算机技术培训以及学术交流;

2.灾害仿真实验室,用以进行泥沙、土壤侵蚀、流体力学和人工降雨等实验,能够更好地满足专业的实践需求,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3.林业生态工程实验室,用来对不同的生态林区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各类水土保持林区、防护林区和治沙林区的土壤、肥料等各项理化性质,开展课程实验和科学研究等活动;

4.水土保持工程实验室,用以进行地形地貌和工程施工范围的测量、图像的信息化处理、计算机辅助制图以及监测不同地区的地基、地势沉降和位移的变化等。该实验室可以进行图纸设计、绘制的实践教学,也可以进行科研和工程规划。

(2)将教学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建设实习基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势地貌往往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成因也各有区别,为针对不同地区的建设要求,应当根据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特点,根据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建设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方便学生实地进行荒漠化防治的学习。

根据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可以设立黄土区、风沙区、丘陵区三个类型的实验室:

1.黄土区主要用于开展土壤侵蚀的教学,学习土壤侵蚀的规律、水土保持的单项治理措施以及综合治理规划如何实施,并进行流域管理、资源开发、生态农业、灌溉工程等方面的实习,开展水土保持林、经济林、水土保持牧草的培育研究。该实验室针对受土壤侵蚀严重的地形地貌,以期能够培养学生防治土壤侵蚀问题的专业技能。

2.风沙区主要用于开展治理风沙灾害严重的地区,一般可在干旱、半干旱的治理后地区设立实习基地,开展风沙地区的地情地貌、气候成因、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品种以及风沙运动规律的实地教学和勘察调查。可在进行风沙灾害区的单项或多项综合治沙措施的实际调查后,进行风沙物理实验和沙地节水灌溉技术的研究,参与防护林的施工,从而培养学生防治风沙灾害和治理的专业技能。

3.丘陵区主要多发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因此用于开展针对水土流失的生态问题教学。可以在实习前先进行灾害发生情况和水土保持效益的调查,制定初步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然后开始流域管理和梯田及其他防治措施的实践学习,还可以参与山区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等防护林的设计和施工,开展山区综合开发、生态农业规划和地质地貌勘探等科研工作,加深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治理丘陵地区的生态问题的专业能力。

(3)加强高校研究室同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主管部门的联系,建立可以进行实时信息交流的渠道。

(4)提高高校师资力量,为培养新时期的、满足国家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做准备。

结语

综上所述,要满足我国治理生态问题、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首先需要一个纵览全局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专业发展规划;其次需要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政策扶持,保障高校可以有充足的教育环境来培养我国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且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能为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只有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一高水平的教学实验室、高水平的实习基地组成的高水平大学,才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挽救我国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满足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田鹏,吴发启. 强化四结合教学理念 提高培养质量——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7(03)

[2] 刘增文,王进鑫,吴发启,吴小平,张红.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与体系探索——基于“产学研”结合的视角[J].中国农业教育. 2010(06)

[3] 饶良懿,毕华兴,王百田,余新晓.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双语教学初探[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S1)

[4] 林燕青.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福建林业. 2016(05)

[5] 蒙仲举,高永,左合君,杨光,党晓宏,王勇轶.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6)

论文作者:张宝龙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  ;  ;  ;  ;  ;  ;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论文_张宝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