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接受的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对疾病原因分析,总结预防举措。结果:对治疗结果分析,16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分别是13例和2例,总有效率是93.75%,整体总有效率高。结论: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的原因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生率;对发生病例经结合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治疗处理,整体效果明显,能避免病情恶化。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钢板断裂;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33-0091-02
胫骨中下段骨折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必须结合病人实际情况,采用手术或非手术的方法及时进行干预。胫骨中下段骨折多以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式为主,该治疗方式,能让患者早期活动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和关节僵直,有利皮肤挫伤的处理,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钢板固定是内固定中可以选择的内固定方式之一。但由于手术方式、内固定材料的选择等因素不当,会增加钢板断裂的发生率。此外病情和年龄、个体差异以及体质等存在一定的联系,医护人员需要结合后期康复训练指导和要求等,了解基础疾病类型。一般情况下,骨折一般在4~6周左右能愈合,如果年龄比较大或者存在骨质疏松或者其他异常情况,可能存在断裂的现象,在临床研究中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治疗工作,避免恶化。为了分析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总结预防措施,选择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对疾病原因分析,总结预防举措。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接受的1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作为研究案例,对疾病原因分析,总结预防举措。其中男女分别是10例和6例,年龄在30~67岁,平均年龄(45.6±0.2)岁。所有患者符合临床研究要求。
1.2 手术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的是联合硬膜外麻醉方式,在胫前做出切口,开放性骨折进行伤口的清除处理,消除感染现象,此外实施抗感染治疗,等到病情稳定后进行骨折手术。可以另选择切口,复位操作后在胫骨外置入钢板,拧入螺钉进行固定处理,治疗结束后取出钢板,术后给予预防感染以及消肿处理等[1-2]。
1.3 效果分析
显效:患者不存在异常反应,治疗后效果明显。有效:整体效果突出,仅存在部分不良反应。无效:效果不明显。总有效率指的是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各类资料进行处理。
2.结果
对治疗结果分析,16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分别是13例和2例,总有效率是93.75%,整体总有效率高,详细如表1。
3.讨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是四肢骨折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常见的治疗方式以内固定治疗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当前在具体治疗中外固定治疗方式包括:夹板和石膏等,外固定治疗可能存在病理特征掌握不到位,存在其他适应症,内固定治疗方式也是重点,在当前治疗阶段,结合具体报道和情况等,要求对适应症进行分析,合理干预和治疗。当前在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手术病例资料多,随着手术病例类型和调整需求等,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能让患者尽快恢复。
断裂的原因多,要求明确原因,如下:
(1)不合理使用内固定
针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具体情况,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内固定治疗方式。当前对钢板治疗存在争议,认为对骨膜造成破坏,导致胫前组织减少。部分学者认为钢板外露不良影响大,结合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需求和要求等,如何减少骨折端的血运很重要,增加了骨折延迟愈合的可能。此外髓内钉以恢复力线为主,对于粉碎性的骨折不能有明显的维持作用,甚至需要采用钢丝进行捆绑处理。近些年来结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和报道等,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结合骨折愈合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能避免断裂或者其他不良影响。
(2)钢板长度不够
现代钢板固定治疗方式采用的是长钢板进行固定处理,长钢板有助于进行骨折矫正和在处理,如何恢复胫骨的力线和长度是关键,根据现有报道可知,在集中应力作用下,为了避免存在集中化处理不到位或者应力点失误等现象,需要明确钢板处理的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固定螺钉数量的处理存在比较大的难度,以双侧皮质为例,结合预应力和预防管理的注意事项等,如果选择的钢板长度不够,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内固定治疗失败[3]。
(3)钢板安放位置不当
对胫骨接骨板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后,以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可知,在当前内固定治疗阶段,按照骨性结构进行载荷能量评估,一般情况下,在内侧张力参数调整阶段,小腿内侧软组织本身比较正常,外侧面压力属于压力侧,一般情况下安装后不会存在组织分离的现象,以侧受拉力以及紧密性评估报告等可知,进行愈合处理后,能避免出现延迟愈合或者明显的黏连现象。反之结合骨折端的需求,为了避免出现严重的断裂情况,需要及时对手术暴露现象进行处理,从生物力学角度入手,钢板固定以及软组织处理等是重点,要合理按放。
(4)功能锻炼不当,过早负重
术后未在医嘱指导下进行适当 的功能锻炼,不仅影响肢体关节功能的恢复,同时不上当的运动或者过早的负重,将对断段产生剪力。
针对当前内固定手术治疗后存在的各种问题,要求工作人员掌握断裂的原因,在现有基础上做好预防和管理等工作,避免造成严重的骨折现象,导致恶化,预防措施如下:
(1)确定处理原则
在整个实施阶段需要遵循的是内固定原则,对骨膜组织进行保护,此外在有限的骨膜状态下进行复位处理,适当的处理后能避免出现骨折线异常或者其他情况[4]。
(2)进行固定处理
骨折端的合理处理,避免采用钢丝环进行捆绑,骨折端如果是粉碎性骨折,可以采用克氏针固定后处理。
(3)保证复位连续性
如果存在明显的断裂现象,及时进行间隙处理,一般情况下,解剖位置要进行在处理,保证在钢板作用下能提升承受能力,维持骨折稳定[5]。
(4)术后指导
适当的术后指导能避免出现断裂现象,在内固定术后给予预防帮助和鼓励。必要情况下进行康复护理帮助,本次研究中对患者均进行康复护理指导,结合医嘱要求进行复诊分析,指导实施康复训练。
在本次研究中对其他文献报道分析,其中王志坤[6]等相关报道结果显示,18例术后出现钢板断裂患者中,14例由医源性因素引起,4例因外伤、过早负重等引起。结合实际情况需要明确当前处理要求,避免出现承担量过大的现象,合理的处理后能起到明显的预防优势,可行性高。
16例患者中显效和有效的人数分别是13例和2例,总有效率是93.75%,整体总有效率高。说明对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后,能让患者尽快恢复,避免出现异常反应。
综上所述,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治疗方式是当前首选的方式,但是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断裂现象,要求医护人员及时处理,避免恶化。
【参考文献】
[1]胡伯.小腿内侧入路钢板内同定治疗胫腓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6,10(01):96-98.
[2]徐苹香,李长胜.当前骨折内固定治疗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华骨科杂志,2016,12(01):69-72.
[3]张逸飞,周业金,何高,等.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6,01(01):89-92.
[4]孔祥如,朱裕成,郑红兵,等.逆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峡部以远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7,03(13):82-84.
[5]蒋协远.钢板治疗股骨干骨折失效原因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18,10(01):60-62.
[6]王志坤,曾兴栋,谢文伟,余占洪,夏虹,王非.胫骨中下段骨折内固定术后钢板断裂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3,28(S1):31-32.
论文作者:罗吉祥,蔡月琴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7
标签:钢板论文; 胫骨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原因论文; 方式论文; 现象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3期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