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及治疗论文_杨彩霞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及治疗论文_杨彩霞

甘肃省渭源县人民医院,748200

【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抢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4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早期治疗和及时抢救明显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治疗,可以早期对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关键词】上消化道出血;抢救;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出血亦属此范围[1]。上消化道出血常表现为呕血、便血、腹痛和不同程度的周围循环衰竭等,是临床常见急症,因此必须分秒必争、及时准确的进行急救,才能挽回患者生命。在处理过程中要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操作,严密观察病情,估计出血量,判断出血是否停止以及进行各种止血措施等。现将我院4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抢救及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18~72岁,平均48岁,胃、十二指肠

溃疡28例,肝硬化7例,应激性溃疡或急性糜烂性胃炎5例,胃癌2例,胆道出血4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呕血,便血和休克症状。

2 出血的病因诊断

对消化道大出血的病人,应首先治疗休克,然后努力查找出血的部位和病因,以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方针和判断预后。

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大多数是上消化道本身病变所致,少数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最常见的病因依次是:溃疡病,肝硬变所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和急性胃粘膜损害,胃癌。其他少见的病因有食管裂孔疝、食管炎、贲门粘膜撕裂症、十二指肠球炎、胃平滑肌瘤、胃粘膜脱垂、胆道或憩室出血等。

3 急救措施

3.1一般急救措施

3.1.1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卧床休息,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若出现休克,则应采取休克体位或下肢抬高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

3.1.2立即给以鼻导管吸氧,以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

3.1.3建立静脉通道,并遵循医嘱检测血型和交叉配血,做好输血的准备。

3.1.4禁食,观察24小时出入量及血压、脉搏、神志、精神等变化,观察呕血及粪便量、颜色,有无肝昏迷先兆等,并制定好诊疗计划,做好危重患者抢救记录。

3.2失血量的估计

一般每日出血量在5ml以上,大便色不变,但匿血试验就可以为阳性,50~100ml以上出现黑粪。以呕血、便血的数量作为估计失血量的资料,往往不太精确。因为呕血与便血常分别混有胃内容与粪便,另一方面部分血液尚贮留在胃肠道内,仍未排出体外。因此可以根据血容量减少导致周围循环的改变,作出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1临床症状、体征

失血量在400ml以下,血容量轻度减少,可由组织液及脾贮血所补偿,循环血量在1h内即得改善,故可无自觉症状;当出现头晕、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时,表示急性失血在400ml以上;如果有晕厥、四肢冰凉、尿少、烦躁不安时,表示出血量大,失血至少在1200ml以上;若出血仍然继续,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此时急性失血已达2000ml以上[2]。

3.2.2脉搏

脉搏的改变是失血程度的重要指标,急性消化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整体内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肾、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一旦由于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时,就可能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以上,失血估计为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扪不清时,失血已达1600ml以上。有些病人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都可接近正常,但让病人坐或半卧位时,脉搏会马上增快,出现头晕、冷汗,表示失血量大。

3.2.3 血压

血压的变化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急性失血8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此时血压尚正常,但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改变。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9.33~10.67kPa(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以上时(占总血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6.67~9.33kPa(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3.2.4血象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在急性失血的初期,由于血浓缩及血液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以暂时无变化。如果病人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下降至7g以下,表示出血量大,在1200ml以上。大出血后2~5h,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通常不超过15×109/L。然而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加。

3.2.5尿素氮

上消化道大出血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再次出血,尿素氮可再次增高。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所致。如果尿素氮>14.28mmol/L(40mg%),则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在1000ml以上。

3.3积极补充血容量

在检查血型和配血的过程中,应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快速补充血容量。常需在短时间内建立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保持静脉通畅,配合医生迅速地实现扩容,及时地补液补血。应观察患者的尿量,输液速度要根据血压和中心静脉压的关系酌情调节,应避免因输液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从而加重病情,尤应注意老年或有心血管疾病患者。

3.4 止血措施:用止血药或执行止血措施。

3.4.1如是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采取的止血措施是胃内灌注冷生理盐水,收缩胃血管,减少胃粘膜血液量。采用灌注和吸出同时进行的方法,不但能协助止血,还能观察出血是否停止。

3.4.2胃内灌注经稀释的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胃壁小血管的a受体,使其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

3.4.3应用H2受体拮抗剂和生长抑素。

3.4.4 内镜治疗:内镜治疗的有效方法包括溃疡内注入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加1%polidocanoL(硬化剂)、乙醇等,或热探针烧烙术,单电极电烙术或YAG激光。第一次治疗失败后,常可重复一次,增加成功率。

3.4.5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如是肝硬化门脉高压致食管静脉破裂引起的出血,患者除应用止血药治疗外,必要时应用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3],插管时应向患者解释置放气囊导管是抢救生命的紧急措施,以取得患者密切配合,争取时间,配合医生尽快插管成功,以起到止血的作用。

3.5判断出血是否停止或再出血的可能性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在下降或大便柏油样来判断出血是否继续。因为一次出血后,血红蛋白的下降有一定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匿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匿血达2周。有下列表现,应认为有继续出血:

3.5.1反覆呕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以致鲜红色血便。

3.5.2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3.5.3在24h内经积极输液、输血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状况未见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输血后,中心静脉压仍在下降,休克表现未见好转。

3.5.4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红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细胞计数及血尿素氨持续增高。

4 讨论

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病势凶险,容易造成失血性休克和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作为医务人员,则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应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及时地救治与治疗,从而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避免再次出血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过加强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及治疗,可以早期对病情变化作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使患者的住院时间缩短,康复快,治疗效果好,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82

[2]尹朝礼.上消化道出血若干诊断方法的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20,2,51(23):211

[3]包志英,许卫红.肝硬化病人发生应激适应不良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39(3):232

论文作者:杨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浅谈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及治疗论文_杨彩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