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做一面有光的镜子
□ 张瑞红
这一年,我常常被楼上新邻居家的争吵扰得不得安生。慢慢地,我竟从这嘈杂中辨出了几分缘由:孩子网游成瘾,老师每天反馈来的都是作业不能完成、课堂上睡觉之类的讯息,父母的说教打骂从来都不能奏效……
课程设计是基于一定的目标和要求对课程的实体(课程方案、课程计划等)进行规划和安排,主要包括课程目标确立和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5]我们根据工作绩效改进和专业素养提升的培训目标,分别设置了指向教学技能提升和学习反思能力提升的两条课程主线,围绕“双主线”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和组织。基于工作绩效改进的课程主线以学科核心内容为载体,将教学设计与实施作为主线;基于专业素养提升的课程主线则以反思框架为载体,以课程反思为主线,课程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每次在楼梯碰见那个看起来文静有礼的五年级男生,我都想不明白:好好的一个孩子,怎么就能对生养他的父母骂出那么粗鄙的话来,怎么就能变得让老师头疼、家长无策呢?于是,我对这个孩子便多了几分审视打量,对家长的无助多了些同情,也总在思考着自己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能不能给予这个家庭些许帮助。
一个深夜,我的疑惑隐隐寻到了答案。晚上十点多,我正准备入睡,楼上传来了孩子父亲扯着嗓子嘶吼的歌声。时值夏天,家家都开了窗子取凉,那“鬼哭狼嚎”般的声音便愈发清晰可闻。“一个面对自己时随心所欲、面对公众时无所顾忌的父亲,能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我感慨着。一个邻居不堪这静夜里的搅扰,喊了一声:“楼上的,明天孩子们还得上学呢,大半夜的让不让人睡了!”没想到这位父亲脱口骂了三个脏字,还振振有词:“你睡不睡关我什么事!”……
采用沟施法,于头年9月中旬施肥一次。标准地中每隔1.5 m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沟深15~20 cm、宽20 cm,施入肥料并覆土。试验进行期间,标准地内严禁牲畜及人破坏行为,禁止挖笋。
常常有人向我讨教教育孩子的秘方。在大家看来,我家孩子有着不错的学习成绩、良好的自律习惯以及做事专注的能力,这一切肯定与我不无关系。但细细回顾,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我真的付出了很多吗?其实没有。没有时间陪着孩子四处开眼界,没有精力盯着他的习惯养成,更没有能力去辅导他的任何一门功课。这些年,我把太多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工作中,个人成长的需求也让我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读书和写作。
这样的家长,因为缺乏“看见”和理解,既看不见自身的问题,也找不到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哪里,便只能抱着专横的态度,打得孩子“听话”,这才是他们家庭教育中最严重的问题。这个孩子的悲凉,是面对着镜子迷茫地看着自己,镜面上布满了水渍和斑驳;而孩子的父亲更是忘了时时擦拭自己这面镜子,忘了孩子刻刻都在照着它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新手研究者们大多相当乐观: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员霍克巴姆认为,GEVIs终将成为研究细胞中不同部位对阈下信号反应的首选方案。他计划用电压成像研究信号是如何改变神经元间连接的,这是一个学习中的关键步骤。“这种可能性相当振奋人心,”霍克巴姆说,“我当初在显微镜下看到那耀眼的成像时,也曾兴奋地绕着实验室跳起舞来,当然后面的经验告诉我:当实验方法有效的时候,还是少欢呼为妙。”
那一刻,我对这个家庭的“斗争”,对孩子父母的几丝同情荡然无存。因为我看见了孩子成长中所面对的那面“镜子”:他的父亲,一个耽于玩乐、什么都不管不顾的人,也是一个出口成“脏”、毫无理性可言的人。
可是,儿子的身上终归有着我的影子:他能够随时把自己安放到一本书中寻找快乐,能够以极其专注的态度对待他需要面对的事情,能够在遭遇困难时主动思考化解的方法……我确实没有给他更多的陪伴和引领,但无形之中的影响也许才是最好的教育吧!
一个人的成长,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育的结果。其中,家庭教育是根,是源,父母的样子是光,是亮,只有根源的土壤醇厚、水质清澈,才能滋养孩子成长,只有光亮之处温和煦暖、明媚宜人,才能映照孩子的前路。
“自己没有的东西不可能给别人”,这个简单的道理用于家庭教育中非常适切:愁眉难展的父母很难给予孩子幸福,自私自利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善于合作的孩子,粗鄙狭隘的父母很难培养出文明高尚的孩子,活不出自己的父母也很难让孩子的生命绽放出光芒……所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做一面光洁明亮的镜子,为了孩子的成长!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红船镇中学,菏泽,2643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