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新:内涵与运行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众论文,内涵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0 引言 为了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型,深化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强调要顺应时代变迁需要和大众创新实践探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每个有创新创业愿望者都能自主创新创业,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激发亿万大众创新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释放民智民力,带动或扩大就业,打造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新引擎。早在2014年6月17日,奥巴马举办首届白宫创意嘉年华活动,就提出了推动大众创新的整体措施,美国许多团体、企业每年拿出累计约25亿美元资金,支持诸如“创客空间”之类的大众创新组织,来推进“美国制造业的群众文艺复兴”。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是对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定量描述的研究方法。首先是按事件发生规律编码研究的信息内容,其次通过处理显示内容来达到预期效果[1]。内容分析法分为趋势、意向与总结三种类型,三种类型都坚持自然主义范式来解释文本信息的内容和意义。趋势内容分析法直接从文本数据中进行编码,意向法始于一个理论或相关研究成果,总结比较内容分析法通常对关键词进行计算和分析比较[2]。内容分析法以内容为基点,利用推理和比较法分析研究对象包含的语义信息量、内容特征量,必要时使用数学和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信息量出现的频率,从而实现对质的深入把握[3]。 中美两国领导人为何如此重视大众创新?大众创新包含哪些信息内容与特征量,在与相近创新模式进行比较后,从宏观结构上总结出大众创新的运行模式。本文从内容与运行模式两个维度论证大众创新是什么。 1.2 对比样本 用户创新、开放式创新、专—业余爱好者创新和大众创新演绎着不同时期创新发展之路,代表着21世纪前后最新型的创新模式。本文按时代发展脉搏和创新主体的发展演绎选取它们作为对比样本,与大众创新在内容维度与运行维度上分别进行比较研究。 2 创新模式比较 2.1 内容维度 2.1.1 用户创新 在SSCI期刊来源库中输入“user innovation”搜索2000-2015年文献,有4910条英文文献,采用引文分析软件Histcite检索出关键文献,对这些关键文献进行追踪,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1)概念与特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Hippel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用户是创新者”的观点[4],并通过考察9个行业与实证分析将创新源分为用户创新、制造商创新与供应商创新[5]。Hippel教授认为,封闭式创新已无法满足顾客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企业不得不向用户咨询真实需求以开发、完善创新意见,即用户参与式创新,并明确用户的参与作用体现在觉察某产品的新需求、给出建议性解决方案、建构并确定一种产品原型、对创新产品进行扩散[7]。(2)过程与绩效方面:Gales等通过实证验证了当用户参与过程与项目不确定性程度及环境匹配时,用户参与创新与项目成功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6]。Burroughs等探讨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经历与结果[7],Moreauand等讨论用户创新过程的约束条件与解决方案[8]。(3)领先用户创新,也称“创新民主化”,1986年Hippel教授将领先于市场潮流,且创造的产品或服务有较强商业吸引力的用户从普通用户中区分出来,认为这部分领先用户期望从解决自己需求的方案中获得较高收益,因此,他们能为制造商提供有价值的新产品概念和原型设计等信息[9]。Hippel指出领先用户是用户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是包括公司和个体消费者的领先用户通过大众化创新工具与互联网沟通平台为他们自己进行的创新[10]。Bjrgvinsson等在马尔默(瑞典南部海港)建立3个生活实验室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领先用户创新是由专家推动的以生产工具和用户引导的创新[11]。Lettl等通过案例研究证实制造商从领先用户那里获取突破性新产品概念并选择最有市场前景的突破性产品原型,最终减少新产品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提高突破性创新效率[12]。 2.1.2 开放式创新 “开放式创新”概念是由哈佛大学教授Henry Chesbrough于2003年在其著作中提出的[13]。在SSCI期刊来源库中输入“open innovation”搜索2000-2015年文献有5519条英文文献。其中关键文献针对开放式创新的概念内涵就有三个学派,分别为:(1)资源学派:2003年,Chesbrough发现一些著名实验室,如沃森实验室、萨尔诺夫实验室、帕洛阿尔托实验室,在封闭与高度集权的模式中获利能力逐渐下降,且随着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这些实验室需要与同样具有技术优势的其他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合作。Chesbrough随后在其书籍《开放式创新:创建和得益于技术创新的新规则》中率先提出开放式创新的概念[15]。Chesbrough还认为应从建立共同发展关系来运行开放式创新,并根据不同的R&D研发能力来采取不同的开放程度[14]。学者Hastbacka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伴随投资、项目和生产过程,企业综合利用内外部技术和创新思想进行技术转让、资产分派,信息反馈的过程[15]。学者West等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企业有意识地把内部能力、资源与外部可获得资源整合起来开发市场的一种创新模式[16]。(2)认知学派:Joel West在《开放式创新专属性成为可能或受阻?》中,提出开放式创新是创造、转化、研究创新实践的认知活动[17]。至此,供应商、用户、大学、政府、私人实验室、竞争者等相关利益者成为企业的创新源[5]。Gassmann认为开放式创新包括以下观点:全球化创新、外包研发、早期供应商集成、用户创新、外部商业化和技术的应用[18]。(3)流程学派:学者Enkel等提出开放创新有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及耦合式三种运行模式[19]。Lee等试图利用政府数据探索由内而外的开放式创新途径[20]。Dahlander等在Web of Science文献基础上发现开放式创新的两个流入过程:采购和获取;两个流出过程:展示和销售[21]。还有学者认为开放式创新是有目的地利用内外部知识的流入与流出来进行知识开发、保持与利用的活动[22-23]。Chesbrough比较继承贝尔实验室的朗讯与不具备同等研发能力的思科,指出开放式创新的运行模式就是利用外部思想来提升内部研发,创新者将他们的想法、专业知识、技能与组织外的思想整合是最有效的研发手段[24]。 2.1.3 专—业余爱好者创新 专—业余爱好者创新(The Pro-Am Revolution)是2004年由英国Charles Leadbeater与Paul Miller在其著作《专—业余革命——热情如何改变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中提出。Miller等提出的业余主义观点认为随着社会福利制度完善、人的生存生活环境改善,很多人在专业工作之余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去贡献他们的“热情”。这些以专业标准工作的业余爱好者无论质量还是数量上的贡献都大幅增加;借助互联网后,其产生的经济效应难以估量[25]。对每个美国人而言,车库和地下室几乎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空间。美国历史上许多知名的科技企业都是在车库里诞生的,类似“惠普”、“迪斯尼”、“亨利·福特”、“苹果电脑”、“雪佛兰”、“哈雷摩托车”、“A Spec”等[26]。这些创始人在工具种类繁多的车库里工作时都是标准的专—业余爱好者。 2.1.4 大众创新 “大众创新”目前有几种译法,分别是“Mass Innovation”、“Crowd-powered Innovation”[27-28],国内有学者根据众包(Crowd Sourcing)、众筹(Crowd Funding)将众创译为“Crowd Innovating”[29]。Molly Webb认为未来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相互联系与合作的。与行业和科学技术联盟相比,大众创新的动力来源于三个方面:民众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面临的竞争和全球挑战。大众创新的主要参与者是个体、小公司通过网络进行创新,他们的创新特征是不可预知的和不稳定的。创新的种类分为利基市场创造和利基市场填补[27]。Boudreau等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文章声称大众成为创新伙伴,且在某种程度上胜过公司,谁在公司创新工具箱中排除大众,谁将失去机会[28]。国内学者将大众创新定义为热爱创新的大众在互联网平台上实施创新并在线展示或出售,另一些大众来搜寻、获取和利用[29]。 基于上述学者分析,本文借鉴Chris Anderson在其专著《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对创客的描述[30],将大众创新定义(Crowd-Innovating)为:人们在自由组织和参与的虚拟社区或实体空间里通过线上线下交流互动,共同创意、研发、制作产品或提供服务的自组织创新创业活动。由此形成的大众创新空间,我们称之为“众创空间(Crowd-Innovating Space,简称CIS)”,具有大众性、开放性、自组织性、互动性等特点[31]。 2.1.5 创新内容比较 针对封闭式创新,用户参与创新里程碑式地都打开门户,寻求提高创新产品的研发效率,是封闭式创新走向开放式创新的过渡。用户参与式创新中领先用户只提供新产品的需求概念或给出已有产品改进的建议性解决方案,作用微弱。用户参与创新的关键还是依靠制造商自己依据搜集到的需求信息提出解决方案信息,主要进行渐进式创新,偶尔有突破式创新。随着技术复杂程度的提高,制造商已经无法提供完备的开发方案,某些研发环节需要有协议的合作开放以保证创新有效实现,这样的创新产品仍有专利、协议等知识产权保护,属于部分开放。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创新工具开放化,一些对专利等保护不满的技术爱好者开始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一些源代码,专—业余爱好者发现自己有能力研制新产品,而且比购买或委托生产的产品更满意,于是包括公司和个体消费者、专—业余爱好者开始为他们自己进行创新,进而大众创新就成为可能。普通大众并不满足于只是开发创新,而是需要进一步把自己研发的新产品推向市场,从而获得超额收益[32],于是大众创新模式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的零过渡。比较内容如表1所示。 2.2 运行维度 2.2.1 大众创新的分类与运行模型 参照Crawford等提出的自上而下模型[33],Molly Webb也提出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与韩科院的合作研发激励模型:将集中到分散作为横坐标、自发与组织作为纵坐标,4个象限分别是科学活动、资源依赖、大科学与动态合作[27]。本文参照以上模型绘制出大众创新分类图(见图1)。 图1 大众创新分类图 即根据大众创新活动的内在运行模式不同,将大众创新分为网络社区式、实体空间式和平台众包式三种[31],而孵化器模式是传统创新创业模式,本文不再赘述。 2.2.2 网络社区式 网络社区式大众创新的显著特征是大众全球在线自发动态分散式合作。截至2014年5月,全球一共有超过1400个大众创新空间分布在超过120个国家[34],其中大多数都是虚拟社区式,通过一个松散的网络互相连接、分享成果、借鉴经验,地理不重要,实现创新才是目的。A.Malhotra等将创新挑战中的知识集成过程分解为知识分享、知识强化和知识整合[35]。类似地,网络社区式的创新产生过程也分为分享思想火花、提炼与集成三个阶段。在分享阶段,大众就某一感兴趣话题或产品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发帖表达自己灵光一现的想法,其他人或阐述自己的相关经历,或描述其他公司类似的例子,或分享各自在这方面的知识;所有这些都是在一个主题兴趣平台或主题式在线平台中无组织无序地进行,直到有兴趣浓厚者或平台建设者将大家在线分享的思想提炼总结出来,并鼓励大家继续跟帖评论、改进和完善;最后,所有这些相关信息被整合成一个或多个创新产品或创新解决方案,供大家继续投票选出自己最满意的创意产品或方案。整个过程处于动态合作中,不稳定且不受控,创新效率取决于大家的热情或受创意产品或方案的激励程度(见图2)。 图2 网络社区式大众创新运行模型图 2.2.3 实体空间式 实体空间式运行模型是将各地的创客集中到具体的实体空间。实体空间的管理有的是由几位创建人共同管理,有的是由积极分子组成管理委员会实施管理,基本都不以赢利为目的。大家聚集到一起享受创造的乐趣,并根据兴趣的不同设定主题讨论日,分别动手制作爱好的物品。实体空间式最大的特点是面对面的互动,这种交流使会员能学到很多隐性知识(见图3)。 图3 实体空间式大众创新运行模型图 2.2.4 平台众包式 平台众包式创新也是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大众创新模式,组织通过众包社区向大众发布创新主题,大众自发选择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创新,组织将收到的创新进行公开投票或选拔,被选中的会得到报酬。平台众包式的特点之一是有效利用网络大众智慧,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特点之二是组织松散、边界模糊,创客分散于全球(见图4)。 图4 平台众包式大众创新运行模型图 2.2.5 创新运行模式比较 大众创新运行各模式非常接近,但他们之间仍有细微差别,而且正在趋同化,即便是传统的孵化器模式也纷纷更名为“众创空间”(见表2)。 3 大众创新实践模式 大众创新实践模式在国外有开放源代码[36-37]、自由软件、微观装配实验室、生活实验室[38-40],在国内有Arduino、威客网、新车间等,都是以开放创新工具箱为中心,吸引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开放创新式形态,这种形态完全打破传统的知识壁垒与信息壁垒,同时促进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共同演进[41]。 3.1 Arduino模式——网络社区式 网络社区式大众创新的典型实践模式之一就是Aduino开源电子原型平台。Arduino平台最初是由意大利Ivrea交互设计学校的老师Massimo Banzi于2005年冬基于“为学生做便宜好用的微控制器”的思想创建的,适用于设计师、艺术家和对“互动”有兴趣的爱好者们用于制作任何电子产品、衍生各种传感器、控制灯光、马达等装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Arduino网站上有资讯、教程、论坛与数十种免费的主控制器和扩展板。从性质上讲,Arduino是一个基于知识共享开放源代码的电路图设计平台或程式开发环境。Arduino采用Creative Commons(CC)许可协议,任何人都可免费下载使用或生产电路板复制品,还可重新设计,甚至不需付版税、不用取得Arduino团队的许可就能销售原设计的复制品。如果重新发布引用设计,只须说明原Arduino团队的贡献。如果调整或改动电路板,必须使用相同或类似的CC许可以保证新版Arduino电路板以相同方式被分享。唯一被保留的只有Arduino这个名字,它被注册成商标。Arduino不仅是全球最流行的开源硬件,也是优秀的硬件开发平台,更代表着硬件未来的开发趋势。Arduino简单的开发方式使开发者更关注创意与实现,更快完成项目开发,大大缩短开发周期。现在,专业硬件开发者使用Arduino来开发产品;软件开发者使用Arduino进入硬件、物联网等开发领域;大学里的软件、自动化与艺术等专业,也开展Arduino相关课程。运行模式如图5所示。 图5 网络社区式大众创新实践模型图 3.2 新车间——实体空间式 2010年国内第一家实体创客空间——上海新车间创立,这是一家将网络智慧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实体空间。来新车间的创客都秉承着相同的理念——在创作中享受快乐。创客的原动力来自对动手制作的热爱,实体空间让大家有机会从“独乐乐”变为“众乐乐”。在新车间,大家可以研究新技术,可与团队协作,也可参与国际国内竞赛,寻找并创造新的机会(见图6)。2012年,在“AFRON 10美元机器人挑战赛”上,第一名和第三名分别是来自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团队,而第二名是孙维泽和他的伙伴们制作的群体性机器人。孙维泽因为喜欢玩科技走进新车间,在新车间分享交流并借助车间的设备,群体性机器人诞生。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副教授顾学雍看到这些机器人后,对孙维泽的电路设计水平赞赏有加,并邀请他去清华大学做课程指导。 图6 实体空间式大众创新实践模型图 3.3 威客网——平台众包式实践模式 威客,Witkey是由wit和key两词组成,也是The key of wisdom的缩写,指那些通过互联网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中的问题从而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威客网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管理的网络创新模式(见图7)。威客网最先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刘锋在2005年创立。试图通过威客网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资源,科技成果与企业的科技难题对接起来,实现人大脑的联网,而不仅仅是机器的联网。 图7 平台众包式大众创新实践模型图 4 结论与展望 自21世纪以来,大量大众创新行为涌现,之前的相关创新模式无法诠释。本文在内容与运行模式上对用户参与创新、开放式创新、专—业余爱好者创新与大众创新进行比较,开创性地将大众创新分为三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理论描述和分析。未来,亟待在以下几方面深入研究。 第一,用户参与创新、开放式创新、专—业余爱好者创新与大众创新关系研究。本文按时代发展脉搏将它们在内容与运行模式上进行比较,仅提供一种视角。也可进一步研究大众创新的演化路径,从发展关系来论证。还可以尝试着从相等、包含关系去探索。力争多角度诠释大众创新,以期对经济发展做出间接贡献。 第二,大众创新时代是伴随着创客运动的来临,关于创客的概念内涵与特征,创客无偿公开自己创新思想或成果的动力机制是什么,创客间的合作模式或合作路径是怎样的。国外已有少量研究,中国的创客们必然成为重要研究议题,期待探索、补充和完善。 第三,李总理最近提出的众创空间,它与科技企业孵化器有何异同,有何表现形式或类型,我国众创空间的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配套政策,还有众创空间的运行模式与创新转化绩效研究等。对众创空间的研究尚属空白,需围绕以上核心问题展开探讨。 第四,本文从内容与运行模式两个维度论证大众创新是什么。然而大众创新活动的动机与回报模型是什么,大众创新的发展现状与建设机制,以及大众创新与众筹、众包关系等均需进一步展开研究。大众创新的内涵与运作模式_arduino论文
大众创新的内涵与运作模式_arduino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