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肠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_杨岭

126例肠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_杨岭

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165000

【摘 要】目的 肠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6例肠外瘘患者临床资料,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愈率达95.2%(120/126)。结论 早期施行肠外瘘的确定性手术,有效控制感染,重视营养支持,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

【关键词】肠外瘘;诊断;治疗

肠外瘘主要是手术后的并发症,也可以是腹部战伤的后果。此外,也有一小部分是炎症性肠道疾病(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等)、肿瘤及放射性损伤的并发症。肠外瘘一旦发生后,将会产生一系列与原有疾病无直接联系的病理生理改变,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并发症使身体遭受的损害远较原有疾病为重,所以病情更为复杂,治疗更为困难[1]。我院抽选126例肠外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肠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6例肠外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54例,年龄42~59岁,平均年龄(46.3±3.5)岁。

2临床表现

2.1腹部表现

2.1.1瘘口及漏出物

腹壁有1个或多个瘘口,有肠液、胆汁、气体或食物排出,是肠外瘘的主要临床表现。

1.2腹壁

在高位瘘及高流量瘘,腹部瘘口周围常可见潮红、糜烂和轻度肿胀,病人常感觉疼痛难忍。部分病例可有感染、脓痂、溃疡或出血。有些病人由于反复手术,腹部遗留多条瘢痕,也可因腹壁缺损或营养障碍等原因,瘘周腹壁软弱或出现腹壁疝。

2.1.3腹内感染

大多数肠外瘘病人都有腹内感染的历史。首先在肠瘘发生的早期,可出现从肠损伤、腹内脓肿到外瘘形成的过程。接着在肠瘘发展期,可出现肠襻间脓肿、膈下间隙脓肿、肝下脓肿或瘘管周围脓肿等。

2.2全身表现

由于肠瘘形成,病人精神不振,思想负担重,饮食不佳,有些病人甚至不能很好配合治疗及护理。大量肠液丢失,出现明显的水、电解质失衡及严重的酸碱代谢紊乱,有些病人血清钾可低至2mmol/L以下,并可有低钠。由于低钠及血清蛋白值下降可表现有水肿。肠瘘严重且病程较长者,由于营养物质吸收障碍及大量含氮物质从瘘口丢失,可表现明显的体重下降、皮下脂肪消失、骨骼肌萎缩。病人长期卧床,说话声音低弱,同时有血清和内脏蛋白质值下降,称混合性营养不良。合并感染者,病人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有寒战、高热,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伴有呼吸急促、脉率加速,严重者可表现为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血压下降,偶有软组织或肝、肺等部位脓肿。若病情得不到控制,就可导致DIC、多器官功能障碍(MOD)或多器官衰竭(MOF)[2]。

3诊断

发现创面(如感染的切口、引流管孔)有肠液、气体溢出,有时还可见到肠管或肠粘膜,肠外瘘的诊断即已明确。临床上常将切口或引流物中出现肠内容物之日视为发生肠外瘘的第1天,其实,术后的肠外瘘多在胃肠道手术后第2~3天即已发生。一般早期仅出现发热、肠功能恢复缓慢以及全身性脓毒血症反应等症状,但超出了术后反应的时限与严重度,这是由于在肠管吻合、缝合或微小的损伤附近出现炎症、感染及肠内容物积聚而引起。在肠外瘘发生的初期,周围组织已为炎症大网膜、肠袢所包裹,肠内容物的流出受限;随着积蓄的肠内容物逐渐增多致感染加重,或肠管破口增大,肠液流出量增多、压力增加,突破了炎症包裹,含有肠液的脓性分泌物方出现在切口或引流物中,此时多已在术后1周左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治疗

4.1策略的改变

早期手术消除肠瘘才能挽救病人生命,急于施行手术修补或切除肠瘘。但是此时腹腔感染严重,炎性粘连广泛,解剖界限不清,肠壁充血水肿而脆弱,手术成功的机会极少,甚至造成更坏的结果。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肠外瘘形成后由于炎症水肿,瘘口逐渐由小扩大;其后随着炎症水肿的消退,局部组织修复,瘢痕形成,瘘口逐渐收缩,由大到小。对不能自愈的肠外瘘,在腹腔感染完全控制,炎症水肿大部吸收,肠壁恢复正常,病人全身情况好转后施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手术并发症较少,成功率高。

4.2营养支持

全肠外营养(TPN)成为治疗肠外瘘的主要措施之一,其具有下述作用:(1)水、电解质的补充较为方便,内稳态失衡易于纠正;(2)营养物质从静脉输入,胃肠液的分泌减少,经瘘口丢失的肠液量亦减少,有利于感染的控制,促进瘘口自行愈合;(3)由于营养能从肠外补充,不必为改善营养状态而急于手术;(4)如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也将在病人营养等情况改善后施行,提高了肠瘘确定性手术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4.3控制腹腔感染

控制外溢肠液是治疗肠外瘘的首要措施,是防治腹腔感染的关键。当发现有肠外瘘时,即应设法引流外溢的肠液,简单的方法是扩大腹壁瘘口放置有效的引流,必要时需剖腹冲洗吸尽腹腔内肠液后放置有效的引流,肠外瘘的初期多有局限性腹膜炎或脓肿存在。在瘘口处于“由大变小”的过程中,应用吸引的方法及时去除外溢的肠液,可以减轻对瘘和周围组织的腐蚀作用,使炎症感染迅速消退,促进瘘口自愈。腹腔感染严重的病人常伴有切口裂开,对这些病例可切口敞开引流,经切口直接放置三腔引流管至瘘口或脓腔,此时病人的肠袢多已有炎症且与边缘粘着,不致有肠袢膨出之虞,但引流管应避免直接压迫肠袢和其它脏器,以免发生压迫性损伤,亦可减少日后瘢痕形成时引起的肠梗阻,待腹腔感染得到控制后,再二期缝合腹部裂开的切口。

4.4确定性手术治疗

肠外瘘确定性手术的目的是消灭瘘,恢复肠道正常运行,手术有多种方法,因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有较简单的,也有很复杂的。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切除瘘口所在的一段肠袢进行对端吻合,适用于多数空、回肠与结肠部的肠外瘘,尤其适于局部粘连多,瘢痕较重,剥离后肠壁损伤较多的瘘。吻合部肠管充分游离,无张力,组织健康与血运好是保证吻合口良好愈合的基本条件。不可因粘连多、游离肠袢困难而勉强吻合,将增加再瘘的机会。由于吻合部位建立在正常肠壁组织,愈合良好,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加强腹腔引流,三腔管负压引流仍是效果最好的方法,这也是保证肠瘘确定性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措施[3]。

4.5药物治疗

应用TPN加药物治疗以进一步减少肠瘘流量,促进瘘口自愈,缩短住院日,已成为肠外瘘治疗的新方法而引起重视。

5结果

126例患者早期施行肠外瘘的确定性手术后,有效控制了感染,重视营养支持,结合药物治疗,治愈率达95.2%(120/126)。

6结论

早期施行肠外瘘的确定性手术,有效控制感染,重视营养支持,结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提高肠外瘘的治愈率。对于病理性肠瘘患者于出院后3个月、半年进行复诊,检查原发病(肠结核、克隆病等)的情况。因创伤所致的肠瘘在出现腹部症状时应尽早来院诊治。

参考文献:

[1]易彤波,卢崇亮.肠外瘘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临床医学,2003,10(2):271-273.

[2]徐玉珩,穆庆平,杜志新,冯世林.23例肠外瘘临床诊治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3):144-145.

[3]徐俊,周海宁,林松皋,马赞林.肠外瘘的诊断及外科治疗[J].宁夏医学杂志,2000,22(7):391-392.

论文作者:杨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126例肠外瘘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_杨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