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运用_精神文明论文

论战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运用_精神文明论文

论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战略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战略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精神文明建设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各行各业的战略任务。精神文明建设登台阶、上水平,就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持之以恒地抓贯彻、抓落实,办实事,求实效。要讲求战略,有广度,充分发动全社会广泛参与;有力度,制定各项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有深度,下苦功夫而不做表面文章,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发展。

切实推行“整体战略”——充分发动全民广泛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社会大合唱”,营造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凝聚人心抓团结,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源泉。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后,触及到更多人的切身利益,在方方面面引起较大的思想波动,出现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要解决好各种问题和矛盾,加快各项事业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和团结拼搏,特别要针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存在的以及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热点引导,思想疏导,把凝聚人心和团结稳定作为大事来抓。要引导人们全面地看待改革,既看到改革的光明前景,又看到改革的艰巨复杂,从而满怀信心地把改革推向深入。要引导人们客观地分析形势,既看到成绩与主流,又正视困难和矛盾,从而振奋精神,鼓舞斗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把精力集中到一心一意求发展上来。

二、党政联手两手抓,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实践工作中,一些部门或单位往往是就精神文明抓精神文明,或者就经济工作抓经济工作,二者缺乏有机结合,形不成统一的工作合力,其结果是精神文明建设难以形成气候,经济建设也受到制约和影响。因此,要真正实现两个文明同步驱动,相互促进,必须要有党政合抓的一体化工作机制。要重视基层党政组织形成合力,既维护党委在重大问题上的决策地位,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又要求基层党组织全力支持行政领导依法行使职权,维护政府在组织实施两个文明建设中的指挥地位。要坚持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在评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地区、先进系统和文明单位时,把经济效益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进行考核;在评选经济工作先进单位时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标准,努力形成党政联手两手抓的良好氛围。

三、广泛参与抓活动,是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之源。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自觉地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是精神文明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深厚基础。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的有效形式,从而使精神文明建设更加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城市有城市的情况,农村有农村的问题,行业有行业的特点。在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以及文明机关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时,要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融入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使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思想熏陶和感染。同时,各项活动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身边的事抓起。同解决群众的现实需求和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讲求实效,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化虚为实,从而调动和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大力实施“精品战略”——精神文明建设要把多出优秀文化精品放在首位,对先进典型的培育、宣传要精益求精

一、多出文化精品,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搞好精神产品的生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对人民负责的文艺工作者,要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在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戒粗制滥造,认真严肃地考虑自己作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所有精神产品的生产部门和生产者都应该多出弘扬主旋律的精品力作。首先要端正创作思想,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创造既多又好的精神文化产品,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抓文化繁荣不仅仅是一个数量的要求,更重要的还是质量的要求。是要健康、文明、科学的精神文化产品,而不是那种迎合低级趣味,“一切向钱看”的东西。其次要树立起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如切实抓好国家和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项目、重点图书和影视音像作品的出版规划;组织好以“五个一工程”为龙头的精品生产,下大力气创造和生产一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化精品,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道德情操,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三要认真组织,狠抓落实。要抽调优秀人才,抓好重点工程的实施,努力提高精神文化产品的整体水平。四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用源源不断的文化精品取代宣扬暴力、色情、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

二、树立先进典型,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意发现、培养、树立和宣传推广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激励和导向作用,是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点和成功经验,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一条重要途径。实践证明,用先进典型的事迹和思想教育人民,远比一般的讲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先进典型产生于两个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来自广大群众之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说服力,对激发人们的责任感,弘扬正气,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作用巨大。因此必须把培植、宣传和学习先进典型工作抓实抓好。培养典型要全面。既可以是立足本职工作、热心为人民服务、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个人,又可以是开拓进取、艰苦创业、作出贡献的优秀群体。不同的层次和方面、不同的行业和地区都可有自己的先进典型。宣传典型要客观。能真实地反映典型的面貌,反映典型的本质和主流,准确地揭示典型成长的内在规律,充分体现先进典型在形象示范和经验示范两方面的作用,给人以启迪。推广典型要务实。要注意宣传群众身旁的好人好事和先进事迹,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一方面要及时总结推广,另一方面又不能生搬硬套,一切从实际出发,形成独具特色的先进典型。

三、设计活动载体,以丰富的形式吸引人。近年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在城乡各行各业开展的创建活动载体中的精品,都反映了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也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热情。实践证明,要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积极响应和大力支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基层,就要精心组织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有效载体。载体既要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又要易于组织、发动和推广,使群众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又进一步激发改变环境面貌,改进服务态度,改善社会秩序的热情,对亲手创造的新生活,共同培育的新风尚更加关心和爱护,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也才能步入良性循环。

四、建设标志工程,以完善的设施熏陶人。基础设施是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活动场所,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使用状况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基础性工作。因此,各级政府在城市建设中,首先要把精神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并在城建预算中,确定一定比例,专项用于重点文化设施以及公共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有计划地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科技含量较高、代表先进水平的精神文明建设标志工程。如重点建好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型宣传橱窗、阅报栏等,农村乡镇则应尽快改变文化阵地缺乏或破旧简陋、量少分散的状况,如文化馆(站),要在综合性、多功能、投入少、效率高上下功夫。

扎实打好“持久战略”——精神文明建设贵在坚持,“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寻找并建立一种内有动力外有压力的有效机制

一、加强总体规划,建立精神文明建设完整的目标体系。调动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探索建立一套操作性较强的目标规划。一方面,制订工作目标,要符合大局,符合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符合广大群众的愿望,既要实在、具体,又要能层层分解,便于实施,要形成一套包括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目标的完整的目标体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如在制定全面工作目标或经济工作目标时,要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或要求,在设计和规划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目标时,一定要注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而不是游离于经济建设中心的自我循环。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首先要健全领导机构。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整体性的重大战略任务和经常化的工作,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专门组织机构实行经常化领导。其次要健全领导机制。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部门和单位,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真正做到“守土有责”。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又决不单单宣传文化部门的任务,而是经济部门和其他各行各业的长期共同任务。为了保证这一整体任务能够全面落实,必须建立起党委领导下的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第三要健全领导干部责任制。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要对两个文明建设负总责,张家港的经验就是“一把手抓两手”。要真正把“双文明目标考核”作为领导干部使用与奖惩的基本依据。第四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塑造专业人才队伍。选配那些热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有研究,有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甘于奉献的同志在这个系统工作,在政治上给这支队伍以足够的关怀,使他们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三、加强动态管理,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活力。精神文明创建的内容、目标和标准是动态的,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逐年对创建内容和评选标准进行调整,对开展的各类创建活动要不断总结经验,使活动常创常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行动态检查和评比,如创建文明单位活动,始终应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少而精的原则,不重数量重质量,不重过去重发展,不重表象重实效,通过检查评比,对符合条件的命名表彰,不符合条件的撤消,摒弃一些单位在创评中“牌匾到手,创建到头”一劳永逸的错误思想,普遍地树立起责任感和危机感。通过动态管理的形式,才能使这些单位始终保持先进性,而不至减弱甚至丧失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意义。

四、加强法制督导,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实行有效的约束力。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求道德作支撑,而且要求法治作保障。要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内容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借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从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顺利进行。

标签:;  ;  ;  

论战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运用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