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孙强

47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孙强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 157000

【摘 要】目的:通过对47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分析,比较其治疗效果,以便于总结出一套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并完善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该类疾病患者47例进行临床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实行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比较二者的康复情况。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保守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好,而且不同部位的肠外瘘的适宜治疗时机也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守治疗对该类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治疗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仍需我们继续研究。

【关键词】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治疗分析;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161-01

胃肠手术后患者出现肠外瘘现象的情况并不多见,可是一旦发生影响就会比较严重,所有如何有效的避免和治疗胃肠手术后出现肠外瘘这一症状是目前医学界正面临的一个问题。现今医治肠外瘘这一疾病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那么这两种方法哪种的治疗效果比较好呢?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下文具体了解一下。下文主要分析了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今后优化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临床上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可引起严重影响手术疗效。因此控制肠外瘘的发生率,及时明确诊断,合理的治疗,对患者的预后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47例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住院相关资料,经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临床研究,并对治疗措施知情。47例患者中有29例男性,18例女性,年龄区间在21-72岁,平均年龄为37岁。其中有19例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为胃肠吻合口瘘,15例患者肠梗阻术后为小肠瘘,13例患者结肠肿瘤术后为大肠瘘。本研究患者出现肠外漏均在术后3-7天发生。患者具体临床表现为腹部的持续疼痛、腹胀,全是症状可有高热、营养障碍、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等,也可变现为有胃液、胆汁等消化液从引流管流出,引流量不均衡。

1、2方法

确诊时要严格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腹腔引流量和性质的改变,同时结合影像学B超消化道造影及引流管等,将肠外瘘发生的部位及其大小进一步明确下来。另外也可以通过让患者口服优维显造影、美蓝等来加以辅助鉴别。一般治疗:对所有患者进行禁食及营养支持治疗,禁食同时给予胃肠持续减压3周左右。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实施的具体方法:在TPN之前首先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然后行右侧颈静脉穿刺,置入导管行TPN治疗。通过TPN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相应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患者腹腔炎症得到控制且肠功能恢复后,逐渐恢复肠内营养。序贯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生长抑素能进一步减少胃液分泌,有利于肠外瘘的愈合,本研究应用14肽生长抑素或8肽生长抑素与0.9%NaCl注射液用微量泵经静脉持续24小时泵入,疗程为1-2周。手术治疗:本研究例肠外瘘患者采用切除或修补吻合口、造口等方式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我们采用标准的统计学处理方式对本次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将每项结果的数据及所占百分比均标记出来,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同时也更方便结果的对比。

2.结果

本研究24例患者采取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的患者瘘口均能自愈,治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为27天;23例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21例成功,2例再次术后继发腹部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治愈,治愈率91.3%。

3.讨论

肠瘘即是肠组织的缺血坏死形成的,所以首先缺血是重要原因。导致缺血的原因是主要由手术引起的,肠系膜过多的分离,影响吻合口血供不良,最终造成吻合口瘘。另外如果是较大的消化性溃疡,切除不彻底,局部血供会受到进一步的影响,造成肠端及溃疡难愈合。在腹腔感染的情况下,组织会水肿明显,肠残端结扎后极容易割裂,或者组织水肿消退也可引起结扎线的脱落。此外,术者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在操作过程中吻合技术不够娴熟,导致吻合口对合不良、缝合不好等,最终而引起吻合口瘘。肠瘘生理病理的改变主要变现在感染、营养障碍方面,发展严重可导致器官衰竭。因为肠瘘的发生会直接导致肠内容物进入腹腔,引起继续性腹膜炎,这不但会引起全身症状而且会直接影响肠瘘吻合口的愈合。而临床研究表明感染是引起大部分肠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的预防感染,是避免肠外瘘患者的死亡的关键。另外肠瘘患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内环境失衡,要根据临床表现及检验结果调整补液方案。关于肠外瘘患者的治疗本研究以保守治疗为主,在给予充分引流及控制感染后,患者的腹腔炎症基本局限。另外腹腔持续腹腔灌洗要注意以下几点:早期快速低压冲洗,能对腹腔内的坏死组织和肠内容物冲洗彻底,同时能减少炎症扩散几率;后期缓慢低压冲洗,最大限度减少肠内容物的流出,加速组织的愈合。有研究表明,不同部位的肠外瘘治疗时机有差异。小肠瘘早期肠切除肠吻合加充分腹腔冲洗、引流术被初步证明安全有效,能有效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治愈率;结直肠瘘感染容易局限,宜首先行保守治疗,在充分腹腔引流的情况下,自愈率较高。但目前大多数研究趋向于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无效后再行手术治疗。总之,肠外瘘首先要强调预防,要求术者操作规范、技术要娴熟;其次,一旦有肠外瘘表现,要及明确诊断,尽可能采取各种措施,创造条件促进其自行愈合。肠外瘘的诊治目前虽有诸多显著成就及进展。但仍有一定的病死率仍告诫我们该病的治疗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远建,王明泽,王群先.45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135.

[2]梁寒晖.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探讨[J].河北医学,2013,10:1566-1568.

[3]陈甫江.43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3:109.

论文作者:孙强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47例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分析论文_孙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