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州广河县买家巷小学 周建平 731300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利于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教学实例入手浅显地谈了几点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景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景、创设问题、策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方式的产生,关键在于能否创设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激活其思维的问题情境。良好的问题情景,使思维有了方向和动力。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创设情景的一些策略:
一、创设操作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虽属数学学科体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内容,但对于仍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仍然是很抽象的。而动手操作恰好可以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小学生思维形式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些必要的操作情境,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发展学生是数学思维。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梯形,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梯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学生畅所欲言,当得出了种种猜想后。再让学生动手对各种梯形进行剪、拼、折等活动,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充分感知梯形的面积与它的上下底和高有关系,最后引导他们把梯形转化成学生已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手脑并用,实现了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我去粮油店买了4斤鸡蛋,店老板称过后将鸡蛋装入手提袋。我问他一共有多少个鸡蛋,他告诉我,这些鸡蛋无论是5个5个的数,还是6个6个的数,都正好数完。那么,这些鸡蛋至少有多少个呢?这时,学生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瞑目苦思、有的已经急不可待的举起了小手……面对这种挑战,学生自然会产生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冲动,这就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探秘,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心理。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明确的方向,强烈刺激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创设有操作性的情景
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机会,决不能仅以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教师为学生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更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教学“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常常会出现类似于“把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拼成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这种类型的应用题。像这种情况我就设计成操作题,让学生用三个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代替三个棱长是2分米的正方体,自己动手拼一拼,看一看,算一算,得到拼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再根据相应的公式求出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操作情境,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能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密切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可让学生量一量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的周长和直径,学生发现了“圆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方法。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小芳的作业本带回了家,而小芳急着要用,那么小芳怎样才能拿到自己的作业本?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三种方案:小明送到小芳家;小芳到小明家拿;两人电话约定沿同一条路相向而行,小明送,小芳接。接下来,教师又指导学生比较三种方案的基本数量关系、优劣等问题。学生学得有滋有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们一起探求知识的奥秘,一同体验数学的价值。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其方法与途径也是多样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引发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
总之,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选择不同的表现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若能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对其进行优化组合,就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了。
论文作者:周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学生论文; 情境论文; 数学论文; 梯形论文; 操作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