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张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情况,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及人口统计方法对2012年心脑血管发病、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1375例,发病率为567.38/ 10 万;死亡病例491例,死亡率为202.61 /10万。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有逐渐上升。讨论 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延长期望寿命。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6-0062-02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即使应用目前最先进、完善的治疗手段,仍可有50%以上的心脑血管意外幸存者生活不能完全自理[1]。每年有300万例死于心脑血管病,占国民全部死亡原因的40%左右,是我国居民的头号杀手[2].为了解张湾区户籍居民心脑血管发病及死亡情况,制定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对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发病资料来自全区医疗机构2012年填报的新发病例及死因监测系统里的死亡病例,监测对象为张湾区2012年户籍居民中新发心脑血管病例及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病例。人口资料由张湾区统计局提供。
1.2方法
将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新发、死亡病例经EXCEL表格汇总、查重后,统计分析。
2.结果
2.1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死亡情况
张湾区2012年共报告心脑血管疾病新发病例1375例,发病率为567.38/ 10 万, 发病率位居前两位的是脑梗塞、脑出血。其中男性发病病例790例,占57.45%,发病率为649.78/10万;女性发病病例585例,占42.55%, 发病率为484.43/10 万,男女比为1.74: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病例491例,死亡率为202.61 /10万,死亡率居前两位的病种是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病例中男性死亡261例,占53.16%, 死亡率为214.67/10 万;女性死亡230例,占46.84%, 死亡率为190.46/10 万,男女比为1.13:1。心脑血管疾病总发病率、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见表1)
表1 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
2.2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性别分布
2.2.1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性别发病分布
心脑血管疾病40岁以下发病率很低,40岁以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上升,85岁达高峰。男女各年龄组发病率有差异,仅在75~80岁、85岁以上年龄组女性稍高于男性,其他年龄组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见图1)
图2 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年龄性别死亡率趋势
3.讨论
经研究发现张湾区2012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高不下.心脑血管疾病的总发病率、死亡率均为男性高于女性,原因可能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男性通常要承受更大的压力,熬夜、三餐不定、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同时,男性的吸烟率及饮酒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烟酒内有许多成分易使心脑血管痉挛,诱发心脑血管病,吸烟者心脏病的发病率远比普通人高[3]。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特别是70岁以后上升趋势较快;这可能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老化,血管壁弹性下降,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增高。女性75岁以后的死亡率高于男性,可能是由于多数女性有身体不适时选择忍着不及时就医,导致预后情况较差甚至死亡。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延长期望寿命,要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加强心脑血管事件的监测报告工作,及时掌握心脑血管疾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控方案和干预措施;第二,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心脑血管防控知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合理的运动习惯,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合理作息,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过度紧张和情绪激动,避免情绪大幅波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第三,倡导合理膳食,饮食增加膳食纤维,降低血清胆固醇,同时限制饮食中的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第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及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并积极治疗,患病后,及时合理用药,这样便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嘉定区2013年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4,26(12) : 663-664.
[2]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课题协作组.我国中年人群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流行现状及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的变化趋势[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2):74-79.
[3] 李秀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79-180.
论文作者:胡正荣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心脑血管疾病论文; 发病率论文; 死亡率论文; 病例论文; 男性论文; 率为论文; 脑血管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