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护理干预论文_杨丽莹

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护理干预论文_杨丽莹

(江苏省肿瘤医院110病区 江苏 南京 210009)

【摘要】 目的:探究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接收的60例术前实施CT引导定位下肺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其实施穿刺治疗过程中,辅以针对性护理干预,探究相关结果。结果:本组案例患者的定位成功率为91.67%。就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气胸12例,咳血2例,痰中带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3%.结论:对于实施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肺小结节切除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肺小结节;胸腔镜;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92-01

和以往相比,我国医学技术得到了长足性进步,多排螺旋CT技术得以发展。使用CT所发现的肺部结节数量越来越多,规格越来越小,这一点重点体现在磨玻璃样结节检查上,备受医学界人士关注。在此同时,胸腔镜技术(VATS)也不断完善,令其成为了诊断肺小结节的重要诊疗手段[1]。使用何种方式,做到术前精准定位,已经成为了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探究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有效护理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接收的60例术前实施CT引导定位下肺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胸外科接收的60例术前实施CT引导定位下肺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区间为51.8~75.4岁,平均年龄为(62.3±5.1)岁。病患均为肺部小结节单发病患,实施VATS术。术前经CT检查,全面了解结节发生位置以及规格,结合检查结果。将结节进行分类,其中磨玻璃样14枚,实性结节22枚,混合性结节24枚。结节和壁层之间距离为11~85mm,直径为5.1~10.2mm。

1.2 方法

实验设备为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64层螺旋CT,层厚为3mm。德国宝雅Hookwire定位针,规格为20G*100mm。

结合病患手术前胸CT对于病变部位,进行观察与分析。确定位置后,患者侧卧或仰卧在经检查床上,以舒适为佳。检查体位尽可能与手术位置相近。

在进行手术前,对患者讲述穿刺流程,全面消除其不良情绪。术前常规对穿刺位置消毒,后使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麻。在身体表面贴上金属栅条,经CT扫描后,确认进针点以及角度,后实施CT扫描,再次确认穿刺点是否在病灶之中。在此之后,在患者病灶位置局部注射0.1ml的亚甲蓝+2ml的2%利多卡因。移除套管,保留好针芯,在体表位置固定妥善。定位完毕后,将患者推入手术室,进行胸腔镜下手术,做好切片病理,结合实际结果,决定其是否进行其他手术。

1.3 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士为其解释手术原理以及过程。在此同时辅以针对性心理干预,全面消除病患内心不良情绪,以积极心态面对手术。在进行手术时,应当保证制动。在非扫描野部位加盖铅遮挡物,以避免患者吸收X线。实施穿刺过程中,护士查看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咳血、咳嗽以及呼吸困难等异常情况,若存在,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医生及时汇报,以便及时处理。等到患者穿刺定位之后,告知患者保持该体位,后进入手术室。

2.结果

本组案例患者的定位成功率为91.67%。5例患者发生脱针。就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气胸12例,咳血2例,痰中带血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33%.

3.讨论

在对病患进行胸腔镜手术切除肺部结节过程中,对于直径规格在10mm以下的结节,通常很难定位,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失败。有外国学者指出,因为定位失败而中转开胸手术概率为49.00%。由此能够看出,对于实施肺小结节微创术患者,术前做好定位工作,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CT引导下的Hookwire定位操作简单,发生并发症的概率小。但值得说明的是,因为病患体位改变等因素,会引起定位针移动或者脱落。亚甲蓝价格经济,市面上可轻易购买。但其吸收速度以及弥散速度快,使用后容易引发胸膜大面积染色。联合上述两种定位方式,可以起到取长补短的效果[2]。

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在穿刺时沿用“就近原则”,即:尽量将穿刺针和胸壁夹角接近90度,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令穿刺针和胸膜接触最小,进而减少穿刺针和胸膜的摩擦力。定位针不宜脱落,即便发生脱落,也可以在第一时间使用亚甲蓝补救,不失为“双保险”方式。

在本组患者中,共计5例发生脱针现象,探究原因,和病灶位置较浅存在一定关联性。该定位方式适合直径为10mm以下的结节。对于磨玻璃样密度结节者,应当在进行手术之前,积极调整CT窗中间穿刺定位,对于实质性结节,应当在术前进行增强检查,以排除发生血管性病变的危险。

就临床护理而言,在进行手术之前,要和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和病患讲述穿刺过程中的注意要点。提升患者接受检查的依从性,避免定位针移位、脱落、咳血以及气胸等常见穿刺并发症。为了促进患者疾病转归,应当使用有效方式进行临床护理干预,详细为:

对于存在咳嗽病患,在进行手术之前,应当使用止咳药物。在病患接受穿刺过程中,尽可能避开肺泡和液间胸膜。有文献指出,如果穿刺针,通过叶间胸膜,就会提升发生气胸的可能性。若发生咳血现象,通常和患者病灶位置过深存在相关性,靠近肺门四周大血管。在本组2例发生咳血/痰血的病患中,1例病灶位置距离胸膜>5cm。在进行手术过程中,应当积极观察病患脉搏以及呼吸情况,预防咳血发生,确保呼吸道畅通。穿刺点应当尽可能选择肋骨下缘位置,以降低胸壁血肿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于实施肺小结节微创术者开展经皮肺穿刺联合亚甲蓝定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升肺小结节切除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庞景灼,巫国勇,叶敏,等.术前CT引导下Hookwire及亚甲蓝定位在肺小结节手术中的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11):1517-1519.

[2]范奕送,李桂宝,陈雄芬,等.肺周围孤立性结节VATS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123-124.

论文作者:杨丽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  ;  ;  ;  ;  ;  ;  ;  

肺小结节微创术中CT引导下穿刺结合亚甲蓝定位的护理干预论文_杨丽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