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及应用论文_刘兆虎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及应用论文_刘兆虎

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较为关键的工程项目之一,在我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正常的开展,一定要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来施工。水利水单工程对基础的要求较高,因此一定要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优化提升基础建设的施工技术。

关键词:水利水电;基础处理;方法及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水利水电工程已经与我国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其引领着工程的建设和发展,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落实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稳定、顺利的开展,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选用合适的施工方案来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从而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充分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

1.水利水电工程在进行基础处理的要求

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不仅要落实好施工中的科学管理工作,而且也要完善、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其次,还要构建一个教育培训平台来提高水利水电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操作技能,并且还要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来规划、设计施工方案,从而确保工程的整体质量。

①在设计施工图纸前,要对施工现场开展土质测量,将地质、地形的情况记录下来。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到现场来检查、审核施工情况,并根据测量结果来设计施工图。完成了施工图的设计后,设计人员要与施工队伍协商、商讨,对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②大多数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工期较短,且施工处于枯水期,工期紧迫,不利于施工的正常开展,因此,一定要重视工程的施工规划。采用合适的生产工艺。此外,在施工中,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及机械设施进行施工。

③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复杂、繁琐,会受到地理环境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影响。因此,想要落实好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失误和误差,减少成本费用,就要开展地质勘查及现场试验工作。

④重视隐蔽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隐蔽工程。因此,在开展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重视工程的施工质量,强化监督力度,并且解决、处理隐蔽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2.1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较弱

水利水电工程本身就对基础地基的要求较高,再加上施工工序复杂、多样,更加需要施工单位的重视。就我国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及发展趋势来看,项目的基础处理施工是非常关键的,其在施工中会受到较多不良因素的影响。而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所以无法得到落实,都是因为工程项目的地基缺乏稳定性。在施工中,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岩层结构及土质情况等因素都会对施工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开展工程的地基施工时,经常会受到此类因素的影响和阻碍。如果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会直接影响到地基的抗滑性,减弱其抗滑性能。最终只会让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日益下降,难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2.2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出现渗漏现象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地基就是整个项目的基础,所以在施工中,一定要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也要确保地基的防渗漏性能,降低发生渗漏的概率。一旦地基出现渗漏,就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正常施工,并且也会降低工程的施工质量。如果在施工中,发现地基的空隙较大,就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避免地基出现更为严重的渗漏情况。因此,只有保证工程地基的防渗漏性能,减少其发生渗透的几率,才能保证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施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其次,在开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基础地基处理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考虑,采用有效、合理的施工技术,这样不仅能解决地基存在的渗漏问题,而且还能够提高工程的安全性,最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分析

3.1灌浆技术

灌浆技术的过程首先就是要根据施工材料来进行混合配比,搅拌至浆液态,并将浆液压送到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地基的裂隙及断层破碎带中,在固化后强化地层、避免堵塞和渗漏,优化地基条件,增强工程基础部分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其中灌浆技术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浆液的制备和灌注。浆液的混合配比一定要控制好材料用量,确保其能充分发挥出作用,提高工程基础的强度及稳定性。大多数情况下,灌浆措施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封闭灌浆法,灌浆孔的深度及孔的倾斜度都需要通过精密的测量来确定,并且还要保证灌浆孔在偏差范围内,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更加需要保证控制的精细化。如果遇到大量的岩层渗透时,施工人员可以考虑通过屏浆来强化灌浆的质量,提高处理效果。其次,还要严格控制灌浆的起始压力。

3.2锚固方法

水利水电工程大多数的建设位置都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山区,由于地形复杂、环境恶劣,直接阻碍了基础处理施工的开展。而采用锚固法进行施工能够减少由于复杂地形而造成的影响。锚固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地基施工中较为关键的一项技术,通过锚杆支护来开挖地下工程的周壁。锚固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土体、岩体的锚固力来增强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地下工程出现意外事故,如坍塌、滑移、等事故,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其次,锚固法具有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减少水利水电的工程量,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

3.3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具有含水量较高、天然孔隙大、压缩性能高等特点,且呈现软塑或流塑状态。正是由于软土具备这样的特点,其在高压下很容易就会出现压缩变形、滑移等情况,因此,为了确保上层建筑物的稳定性,一定要落实好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而强化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以下几种:①排水固结法。通过人工的方式来增强土层的承载力,并且经过加压和排水,在土层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实现排水、固结,从而增强土层强度;②置换法。如果基础施工处理中的软土层较薄,可以直接挖去这部分土层,采用煤渣、水泥土、粗砂等低压缩性和防腐蚀性的散粒材料来替换,也可以考虑采用沉井基础等方式来处理地基;③桩基法。如果软土层较厚,不能直接清除掉,就可以考虑采用打桩法来夯实土层;④灌浆法。主要是应用于淤泥等软土层,对土层进行加固。

3.4预应力管桩

如今预应力管桩技术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中最常采用的基础处理施工技术之一,通过管桩来增强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部分的强度及稳定性。预应力管桩施工技术主要包括有先张法和后张法,在实际的应用中,这两种措施的操作差异较大,并且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及使用要求来挑选合适的施工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的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建设中,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规模较大、施工操作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一定要选用合适的技术方案和操作技术,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外,还要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条件来开展施工中的监管工作,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能够顺利、稳定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贺文磊.解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5):165.

[2]董权.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运用[J].民营科技,2014(07):178.

[3]刘维肖.基础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10):66-67.

[4]彭声辉.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技术的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5,(24):26-27.

论文作者:刘兆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水利水电工程基础处理施工方法及应用论文_刘兆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