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景观是城市滨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满足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等方面进行营造。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对湖南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的植物景观营造策略的分析,对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的营造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城市滨水区在城市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城市滨水区景观对于城市的水利防洪、生态保护、景观塑造、历史文化传承、居民休闲游憩、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价值与作用[1]。城市滨江风光带的植物景观营造,是我们认识、尊重、改造、保护、利用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城市绿化不但要求城市绿起来,而且要美化,因而植物景观营造就显得十分重要,既要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统一,又要体现植物个体与群体的形态美、色彩美和意境美,充分利用植物的色彩、线条、形体进行搭配,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达到预期的观赏效果[2]。本人将结合工作实际,以湖南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为例,对城市滨江风光带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策略进行简单阐述。
1、项目概况
常德市经开区沅江风光带建设项目位于湖南省常德市德山城区沅江沿岸,西起乾明路,经德山老码头、恒力码头、沅江二桥,至和尚桥,全长约2.6公里,最窄处约34米,最宽处约167米,用地面积约201089平米。
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项目以绿色生态为主题,以重塑生态水岸、重现滨江活力、传承善德文化为目标,与江北诗墙、江南画壁交相辉映,形成德山新亮点。
图1 湖南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总平面图
2、设计目标
2.1生态性目标
在树种规划上,选择能够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兼顾多样性需求。通过生态绿地的营造,起到涵养水源、改善水质、提高空气质量和人居环境质量,营造一个内外一体、林水一体、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益兼顾的生态系统。绿地结合防护、涵养、隔离等的功能,合理布置各类植被。针对不同的立地采用不同树种,带、块混交方式形成林冠,上层以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形成混交林,中层点缀观叶、观花等观赏树种,下层种植集观赏、改良土壤等功能于一体的草本植物;结合滨江水系引入各类湿地与水生植物形成滨江生态植物群,从而完善与提高当地的生态效益。
2.2可持续发展目标
以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管理粗放的植物为主,这样既能保证树木的生长势,又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绿化后期养护的成本,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效果。
2.3整体性效果
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出,以树为主,乔灌草结合。注重树列整齐而又有形态上的变化,下层通过花灌木和植被色块变化组合形成良好的整体性效果。
2.4自然景观营造
滨江风光带景观营造以陆生、水生、湿地生态林的完善结构为依托,提倡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具有乡土气息而又具完整立体结构的仿生次生环境。结合坡地、水岸、江面,合理布置层次化的植被,以不同生态习性的树种来搭建丰富滨江风光带植被。突出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结合四季花灌木、宿根植物点缀林间、水边,丰富滨江风光带的自然趣味。
3、设计原则
3.1尊重现状原则
根据滨江风光带绿地范围内的水系、土壤和区域功能特征,合理确定结构和分区,将人工生态景观与原地形生态景观有机结合,并按照植物种植、生长、养护管理所需要的条件,对现状进行适当的地形再造。
3.2功能优化原则
综合考虑城市滨江风光带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景观功能分区和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既能充分展示现代人的生态理念和自然生态观,也有利于后期的经营管理维护。在进行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配置时,应该充分考虑所用植物种类有利于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创建集生态、景观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城市滨江风光带。
3.3景观多样性原则
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配置应以人为本,贴近自然。在坚持以绿为主的前提下,运用适宜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日常活动、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城市滨江风光带要贴近生活,不仅要考虑植物配置与建筑景观的均衡,更要考虑城市居民休闲活动对活动场地布局、大小、功能性的要求。活动广场周边植物配置应简洁明快为主,在树种的选择上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使人们既能在草坪、树荫下嬉戏,又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
4、湖南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植物景观营造策略
4.1尊重场地现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最大限度保护自然生态
在项目初期,基于最大限度的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就对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现场进行了仔细勘查,尽可能的保留了现场原有乔灌木,部分植被移植备用,在此基础上考虑整体绿化设计方案。这不仅节约了造价成本,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现场场地条件。
如图2所示,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现状基地中有一定量生长良好的枫杨、香樟、苦槠等。我们在进行植物绿化设计时,对这些现场生长良好的现状植被采取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尽可能保留,部分可以移植备用。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尽快形成滨江风光带绿地景观,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沅江原有生态环境,造福百姓。
图2 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可以保留的部分植被(作者自摄)
4.2充分利用耐水湿植物,打造滨江风光带特色生态植物景观
城市滨江风光带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水文环境,因此,耐水湿植物是其城市滨江风光带打造特色植物景观的首选材料。耐水湿植物对滨江的土壤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生态上安全可靠,能更好的适应滨江水位的变化。利用耐水湿植物构建的区域性植物群落,是体现滨江风光带特色景观的绝佳出路,也是滨江风光带景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设计初期,我们根据防洪报告确定的水文资料,确定了适地适树的原则,充分利用耐水湿植物,营造尽可能丰富的滨江生态湿地植物景观。主要以滩涂、湿地、生态水系为主题,绿化面积较大,依据立地环境特点进行分区控制,在植被被保留基础上进行改造和设计,复原生态环境。临水区带状布置湿生植物,如芦苇、南荻、旱柳,形成优美的水岸线。滩涂区由于水位不稳定,面积也不定,片植耐水湿乔灌木或布置疏林缀花草地,如水生鸢尾、千屈菜、黄菖蒲、香蒲、花叶芦竹等。
4.3尽可能选用粗养护型灌木、地被,尽量减少草坪面积
粗养护型植物是指那些很少需要整形修剪,对生态环境要求较低的植物,以低矮型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3]。苗木的整形修剪和病虫害的防治是园林绿化养护成本的主要方面,整形灌木绿篱、规则式花坛以及大多数草坪都是需要定期的修剪来保持外观的整齐和轮廓图案的清晰,养护成本高。因此选用粗养护型的绿化苗木,减少城市滨江风光带绿地的人工养护成本,是建设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江风光带的重要手段。
在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项目中,我们在灌木和乔木的设计上,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整形绿带,造型灌木和造型乔木。宿根花卉具有生长迅速、自繁能力强、养护管理粗放等优点。尽可能选用多年生的宿根花卉代替矮灌木,减少整形灌木的使用。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们选用了鸢尾、花叶美人蕉、细叶芒、东方狼尾草、波斯菊、柳叶马鞭草、美女樱等植物品种。这些地被植物不仅具有自播繁殖能力强、抗逆性强、养护成本低的优点,而且通过合理搭配还能在滨江风光带中营造野趣的植被景观。
4.4结合城市滨江风光带场地功能,合理布局植物景观,突出植物配置的功能性
在进行城市滨江风光带园林植物配置时,要综合考虑绿地的生态功能、文化功能、游憩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植物景观功能分区和植物群落设计。首先,要根据滨江风光带具体水文资料选择合适树种;其次,要根据滨江风光带景观节点功能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并且在满足植物景观功能性需要的前提下,兼顾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的多样性。
在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的营造过程中,我们以景观的功能性原则为指导,以景观多样性为基调,力求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开阖有序,形成优良的植物总体和局部景观效果。在滨江风光带出入口、活动广场等处植物配置以简洁明快、大气有序为主。在人行道、游园小径等处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效果,让人们在尽情观赏滨江美景的同时躲避高强度阳光的照射,做到景为人用,以人为本。
5、小结
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必须本着“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在坚持以绿为主的前提下,运用适宜的设计手法,满足人们日常活动、休闲、娱乐等多种需求。在进行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植物景观的功能性有利于风光带绿地综合功能的发挥,有利于创建集生态、景观和社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绿色植物空间。本文通过在常德经开区沅江风光带项目设计过程中对营造植物景观策略的分析,为城市滨江风光带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于杨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以仪征市青山滨江公园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13.
[2]朱玲.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探讨[D].西南大学,2009.
[3]董丽,胡洁,吴宜夏.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植物规划设计的生态思想[J].中国园林,2006,(8):34-38.
[4]陈碧梅.深圳市中心公园园林植物配置浅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98-4299.
作者简介:
李永卫,1984--,男,山东潍坊,汉族,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景观设计、施工及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李永卫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滨江论文; 植物论文; 沅江论文; 风光论文; 景观论文; 功能论文; 常德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