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各大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不确定性在增加,风险也越来越大。促使实际管理人员必须重视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安全管理
前言
我国在工程施工方面的技术有着飞跃性的进步,新技术的引进,加强了施工的安全性,而建筑专家通过安全管理与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深入分析了高层房屋建筑工程存在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与解决措施。
1典型安全事故
1.1南昌“2.25”重大火灾事故
2017年2月25日8时许,江西省南昌市海航酒店(钢筋混凝土高层公共建筑)裙楼1-2层改造施工工地由于工人违规焊割、野蛮动火作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责任火灾事故。
1.2太原"5.14”塔式起重机坍塌事故
2017年5月14日,太原市万科广场项目1#楼施工现场安装3#塔式起重机时,顶升作业过程中擅自组织更换液压泵站过程中进入塔式起重机驾驶室,违章操作并回转起重臂,致使套架塔身弯曲破坏,上部结构整体倾覆坍塌,造成较大责任安全事故。
1.3江西丰城发电厂“11.24”冷动塔施工平台坍塌事故
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发电厂三期扩建工程采用悬挂式脚手架翻模工艺施工的7号冷却塔筒壁工程在筒壁混凝土强度不足的情况下,违规拆除第50节模板,致使第50节筒壁混凝土承受力不足,筒壁混凝土和模架体系连续倾塌坠落,造成特别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2施工风险控制措施
2.1做好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明确不安全行为
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可以使施工人员认识到危害因素是什么,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安全行为。危险源辨识的结果可作为管理制度、应急处置方案、操作规程的依据。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宜执行以下三点:
2.1.1全方位、全过程、全流程开展危险源辨识。按照各作业单元施工顺序,按《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进行识别。
2.1.2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按危害可能造成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类管理记录并形成风险清单,并按一定规律描述,便于清单使用者掌握。
2.1.3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定期辨识,及时更新。
2.2细化分工,推进安全施工责任制
要想有条不紊地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推进安全施工责任制,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落实岗位职责,规定各负责人。结合当前建筑施工项目的实际来看,虽然在实际的工作中自上而下都制定了各级安全施工责任制。但是,由于施工单位自身对安全施工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使得这些责任制无法很好地付诸实施,往往是流于表面,徒有虚表,只是一纸空文,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针对这些情况,项目负责人必须要以行业规章制度为根据,把“管施工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制定具体的实行细则,加强可操作性。
2.3健全体系,完善并执行施工安全制度
规范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各项施工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前提基础与保障。现今虽然建筑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都建立了一定的管理制度,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但是许多都只是流于形式,模仿其他一般生产活动的规则制定样式。这些脱离了建筑施工实际的制度条例,并不能很好地指导施工活动运作,不仅无法起到应有的管理效果,还导致整项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下降。所以,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制度,并严格按照这个制度进行执行是非常有必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施工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的管理情况和特点,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而在制度中要明确各内部人员的职责,明确各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此外,还要针对部分没有制度规定的管理盲点,加强研究落实,明晰制约关系和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条例,做到防患于未然。
2.4加强建设,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构
风险管理机构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活动得以稳步开展的有效保证。企业在设立风险管理机构时,需要结合施工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在施工活动中容易出现安全风险的环节。其次,企业在构建风险管理机构时,要专注于建设活动的组织,让风险管理能够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发挥出最基本的效能,以逐步达到提高风险管理效率,优化安全管理的目的。再有,明确机构的主要任务,即对施工中可能性存在的风险实施一定的防范对策,并及时解决已经出现的各类安全风险问题。除此以外,企业还要调派专职的人员负责机构的管理,并划清各个负责人的工作内容和责任范围等,确保施工活动得以安全运作。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3.1严格管控安全措施费的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立法强制规定,并强制执行安全措施费在项目建设中投入的比例。具体到某一项工程时,合同中必须明确约定安全措施费投入的总额,并细化到某一施工阶段必须投入多少安全费用。政府的安监局,监理单位的现场工程师,必须联合造价工程师,根据项目施工进度,分阶段的到现场核验施工单位的安全措施费的投入额度是否符合法定标准或合同约定。对投入不达标的,在下期工程进度款中暂停拨付安全措施费。以及下发停工令并限期整改到位。政府的安监局要约谈警告施工单位的法人代表。政府部门也要重点监控建设单位对安全措施费的拨付情况。即使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也必须确保安全措施费的执行到位。否则,政府部门有权责令项目暂停建设。
3.2转变思路,尝试新的管控方法
既然很多建筑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与施工企业老板舍不得安全措施费的投入有关,那么我们就彻底的让他们在这方面无利可图。具体操作思路是,把安全措施费从施工企业的工程总造价中彻底剥离出来。现场一切安全事宜由建设单位掌控,由建设单位另外专门组建安全管理小组,聘请十分专业内行的安全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安全管理的运行,安全措施费的投入和使用,相关材料的采购均有由建设单位组建的安全管理小组直接负责,与施工企业无关。并由此形成一种制度,类似于当今的工程项目监理制度,由社会专业的监理公司来监管工程施工。走安全管理专业化的道路。
3.3进行各种防护检查,织牢安全防护网
施工企业需要定时对施工工地和施工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早发现施工工地的安全隐患和设备零部件腐化损毁、脱离掉落等问题,避免因设备腐化老旧而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平时要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巡视指导,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纠正施工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在高层房屋建筑的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中要特别注意确保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因而需要进行各种的防护检查,定期做好设备的维护、保养、检测工作,保证建筑机械性能安全,保证安拆人员遵守操作规范,织牢安全防护网。
3.4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安全考核制度
高层房屋建筑施工还要建立健全施工安全相关管理制度并进行有效的落实,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为施工人员稳定有序施工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在施工过程中,其实许多安全问题都可以避免,但是鉴于施工单位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而建立严格的安全考核制度,用制度力量保证施工安全,用规范化的手段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就显得非常重要。对安全生产考核工作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建立相应的监控体系,及时发现安全管理漏洞,树立有错必纠、一纠到底的正确指导思想,完善安全生产考核制度,保障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有序。
结束语
可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加强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控制并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重要措施,对于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宋伟.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原因分析及其应对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07).
[2]韩志明.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及管理措施[J].江西建材,2016(06).
论文作者:陈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安全管理论文; 风险论文; 制度论文; 安全措施论文; 危险源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施工单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