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公路车辆长时间且高频率的行驶,对公路路面要求不断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路面使用年限与侵蚀速度全面考虑在内。因此交通工程施工中要选择合适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方法,提高交通工程建设质量。
关键词:路基施工;测量;施工技术
1路基施工测量与技术控制的重要性
公路路基施工前通过测量放线工作掌握相关数据,包括主体结构测量、标高、垂直角度等。测量放线与地形测绘不同,依据公路路基物的具体情况确定成测设精度,通常这种精度要求较高,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同时,测量放线工作内容繁琐,要求强化现场管理避免影响测量精度,熟练掌握测量方法并遵守基本原则。虽然目前我国测量放线技术水平持续提高,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实际测量放线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测量技术,无法满足现代公路路基的施工要求,同时还会影响施工进度与安全,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做好深入研究工作,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促进测量放线质量提升。
2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主要内容
公路工程路基施工测量时普遍使用测量设备,通过测量设备顺利完成路基测量工作。同时依据公路实际情况核对设计图纸,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确保测量质量。结合实践分析,路基施工测量内容主要包括恢复中线、控制桩设置测量等。
2.1控制桩测量设置分析
路基测量的主要工作就是恢复中线测量,中线恢复测量时,通过两种方式保证控制桩测设的准确性。(1)通过平行线的方式。可以在相对平坦或笔直的道路上设计控制桩,为保证中线恢复的质量通过设置两排的形式进行;(2)中线延长的方式。施工控制桩测设时借助延长中线的方式,通常这种方式在路段转弯处普遍应用,通常中线延长的方式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2.2路基恢复中线测量分析
公路路基施工前要调查工程具体情况,实地调查时观察是否存在中线桩丢失或被破坏情况。路基具体测量前要恢复中线,同时恢复中线路基周边的事物,避免影响施工进行,包括下水井、挡土墙等结构。中线恢复时如果路段需要调整与修改,要重新规划中线的位置,根据修改情况修订设计图纸,确保施工时图纸可以发挥指导作用。通常测量恢复中线的方式具体如下:(1)选择导线画点法避免影响到原有路基。测量人员工作时会用到精密测量仪器,通过事前模拟中线的方式确保设计坐标位置与实际工程位置重合,达成中线恢复的目的。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通常仅在高速公路或级别较高的公路中有所应用,测量技术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2)普通公路恢复中线测量时,也需要做好中线各控制点的控制,避免出现丢失情况。但具体实施时,部分公路路况复杂,需要经过山地、丘陵等,造成中线恢复测量时出现一些问题。出现这种问题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依据测量方案、设计图纸等要求,积极协调处理测量问题,保证测量工作顺利进行,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
2.3路基测量放线内容分析
(1)确定坐标。施工前要对核对公路路基的坐标,轴线尺寸确定依据设计图纸进行,这也是前期主要工作。定位检查无误后,依据具体情况布设控制网,保护控制点。同时,要对基槽的尺寸与位置进行确定。
(2)控制点把控。公路路基测量放线主要包括精准定位与高层测量。成槽后,设置相应龙门板,并以基准点出发将轴线与标高画出,完成测量放线。整个过程在结构内层完成,控制相应标点,做好钢板埋设。此外,反复确定高程与控制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确定层高与总高度的精度。
(3)测量调平。高程测量是施工测量的最后环节,引入相对标高,依据平面内的各点核对与计算高差。测量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可以使用水准仪辅助测量,提高测量放线精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测量出每一层路基顶面高程后,与设计值对比,用平地机进行刮除超出部分,再进行碾压,严禁薄层贴补,若局部有高程低于设计标高,则要该部分整层,重新填筑。
3路基道路施工的技术要点
3.1路基施工的测量
路基施工测量需要全面,无论是施工区域的整体或者是施工区域的部分。在测量过程中要重视测量工作中的中线、导线、水准点的复测。首先,在路基施工测量时,需要对测量中使用的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并调试。其次,测量人员需要明确路基施工的设计图纸内容,在中线复测时设置妥当加桩地面标高以及基点标高。最后,放线测量过程中,测量人员要将测量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障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3.2路基填方
在路基填筑前需要对施工进行试验,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试验路段。在试验过程中确定如何使用设备能够保障路基施工的质量最优,路面的松铺系数,路基所需要压实次数等相关内容,以便在实际施工中保障路基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在某次市政路基项目施工中,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得出路基填筑的平均高度为80厘米,首先对原路进行表面清除与挖除工作并进行表层松土,松土的厚度为30厘米,最后进行压实填筑工作。根据这种实验,如果路基填筑的高度大于平均高度时,需要先碾压后填筑,保障路基实际施工时的施工质量。在试验时,为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在土层摊铺时保持路拱,这样能够有效的保障路基边缘压实度。
3.3软土地基处理
在市政道路路基施工中,如果施工区域内包含了护城河或者城市内部的湿地、湖泊等,在路基施工过程中要合理处理软土地基,防止施工结束后路基出现滑移、沉降等问题。在软土地基施工时,首先要使用合理的方式减低路基施工后的沉降问题,如果施工季节在雨季需要暂停施工。对软土地基进行超载预压和软土水固结工作,最大程度上防止路基沉降问题。其次,软土地基的施工区域,地面较为潮湿,在排水疏干后,需要在地面填筑稳定性较高的土壤,稳固路基。再次,通过塑料排水板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将排水板预留出合适的长度避免排水板出现断裂扭曲等问题,排水板的选择要根据施工区域的地理实际承载力进行选择。最后,使用水泥搅拌桩增加软土地基的稳定性,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工艺进行试验,保障水泥搅拌桩能达到施工要求后,才能在实际施工中使用。
3.4路基排水
路基排水不仅是路基施工中重要的技术,也是路基施工中的难点。要排除路基中的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保障路基的稳定性。在路基排水时,首先要对路基施工区域的水文特征进行分析,设计出经济适用的路基排水方案。其次,根据路基排水方案,将路基排水系统与周围建筑排水系统进行连接,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案。最后,选择合适的排水材料以及排水方式,地下排水方式主要有明沟、暗沟、排水槽等,在实际路基施工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路面的排水方式主要有排水沟、排水槽、截水沟、集水井等。对地上排水设备以及地下排水设备进行合理设计,防止地表水与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了关于路基的测量方法,并且针对一些路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还有一些技术上的方法,并且我们对这些方法也做了系统化地分析。正因如此:我们要深切地认识到路基的稳定,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的影响,同时他还担负着当今社会能否平稳运行的重责。因此我们可以说路基的安全是我国目前路基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安全无小事,人人需谨慎。所以,我们要采用合理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去提高路基的施工技术,为未来的路基施工提供合理化的方案,以此来确保道路路基施工的高质量。目前,道路路基事业在我国是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们还需要对这一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除此之外,还要多多加强人才方面的培养,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一方面,让路基事业发展的更好、更稳定。
参考文献:
[1]牛致一,周宝鹏.探究公路路基施工控制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03).
[2]韩大为.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当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传播,2017(24).
论文作者:王翔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7
标签:路基论文; 测量论文; 中线论文; 公路论文; 方式论文; 标高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