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黄春丽

四川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四川成都 610072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病情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病情进行护理措施,最后观察两组患者使用不同方法的护理效果。结果:根据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的护理,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措施,能有效地减少患者的病痛,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机率,从而起到促进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全程护理模式;常规护理模式;效果比较

本研究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模式进行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全部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为62例,男患者为30例,女患者为32例,患者年龄为35~68岁,平均年龄为(46.5±2.8)岁。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统计,胃平滑肌瘤患者为21例,早期胃癌患者为22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为19例;对照组患者为62例,男患者为31例,女患者为31例,患者年龄为36~67岁,平均年龄为(45.8±2.6)岁。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统计,胃平滑肌瘤患者为2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21例,结肠间质瘤患者为21例。根据统计数据表明,两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的性别、年龄与发病类型等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分组护理:

观察组护理方法:对该组62例患者实施全程护理模式[1]进行护理治疗时,主要对患者实行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护理等3个阶段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在患者手术治疗前,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介绍手术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对患者的病情作出准确的评估,同时带领患者开展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询问患者的用药禁忌与手术禁忌症。最后,为患者准备各种手术仪器设备,要求患者提前12h实行禁食与禁饮控制。(2)术中护理[2]:在患者手术期间,对患者实行生命体征的实时监测,给予患者吸氧护理,然后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和建立患者的输液通道。在协助主治医师传递手术器械时,对患者病灶处较小的血管出血实施电凝止血处理,而对于患者较大出血处给予冰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冲洗后进行钳夹止血操作。(3)术后护理:在患者手术后,对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呼吸频率实施监测,给予患者抑酸、补液和抗感染等临床治疗。同时,初期时对患者进行流食喂食,中期给予半流食喂食,后期给予软食喂食,患者康复期间禁食各种刺激性食物与辛辣食物。然后,对患者进行疾病健康知识教育,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并保持患者的个人卫生和住院环境整洁。最后,对患者的生命指标实现检测,为患者做出病情评估,以确保患者的顺利康复。

对照组护理方法:对该组62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3]进行护理治疗时,主要给予患者病情咨询、用药指导与临床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治疗,使患者了解病情的相关护理内容,从而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出现,最后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效果。

1.3检验方法:

根据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划分为3个等级:显效,指患者经过护理措施后,其临床症状消失,病痛感完全消退;有效,指患者经过护理措施后,其临床症状改善,病痛感逐步消退;无效,指患者经过护理措施后,其临床症状未改变,病痛感未消退。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运用SPSS15.0统计程序,输入各种数据指标,然后进行数据处理,以X2进行计数资料的检测,与此同时以t检验数据的计量资料,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统计结果表明,两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两组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在临床治疗中,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一种具备诊断和治疗的微创治疗手段,该手术方式可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根除治疗,并且具有创伤较小与治疗效果极佳的治疗优点[4]。然而,患者对ESD的治疗过程普遍存在误解和认知不足,引发患者围术期治疗与康复的种种“误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效果,因此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5]。

在临床护理中,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护理效果。全程护理模式,对患者运用术前护理、术中护理与术后等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可行性、治疗性与个性化的护理支持方案,从而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起到缩短患者出院时间的临床作用,

根据试验表明,运用全程护理对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运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古延丽.护理干预对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上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2722-2723.

[2]潘玉构,陈如娣,王萍等.健康教育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干预[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52-53.

[3]李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的护理干预[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4,34(11):821-822.

[4]李玮.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2):2332-2334.

[5]吴卸仙.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的护理干预[J].浙江医学,2013,(12):1221-1223.

论文作者:黄春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  ;  ;  ;  ;  ;  ;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护理要点分析论文_黄春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