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物理习题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自我纠正_物理论文

中学物理习题学习常见问题及自我矫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常见问题论文,习题论文,自我论文,中学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在中学物理习题学习中存在一些共同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巩固,阻碍着学生能力的发展,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学习物理变成了繁重的包袱,正确认识习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自我矫正,将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使学习物理变得轻松而有趣。本文就物理习题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小结,并就如何进行自我矫正作一些适当的辅导。

一.存在的问题

1.目的不明确,解题程序混乱。

当前中学生对于习题学习的目的认识模糊,解题程序比较混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明确为什么需要解题,解这道题的目的是什么;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留心解题的过程,不去弄懂这样解的道理,而是设法快点解出答案来,这些学生没有在应有的解题程序上分析所解的习题,好像解题只是为了得到答案,做习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有些学生表现为一看到习题,思维马上呈现“布朗运动”式的混乱,先做做试试,当第一种尝试被证实是错误的时候,马上就做第二种尝试,如果又错了,接着再来第三种、第四种,就这样一直到放弃所有的尝试,或者是偶然地碰到一种能够得出答案的解法为止。

2.对物理习题“做得多,想得少”。

有些学生只是仿照课堂上学过的例题来解答习题,所以一遇到类型不熟的习题时,就埋怨这样的题没“学过”,好像非得把所有的题都“学过”不可。这种现象说明他们学习过于死板,在活化知识方面缺乏功夫。究其原因,就是平时做题时想得太少,思考得不够,往往结果出来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尽管习题做得多,却思考得少,总结得少。

3.对物理习题“粗做多,精做少”。

在物理习题的学习中,有些同学贪多图快,不注意分析物理过程,不注意解题过程,做多少算多少,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只有自己勉强能看懂;有些同学的解题过程只是一大堆公式,既没有物理情景分析,也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过程之间的联系也不作交待。

4.做题目套公式多,分析得少。

在物理习题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解题只是在一大堆公式中碰来碰去,运气好时恰巧给他碰到了一个合适的公式,解题能顺利地进行下去;运气不好时,公式套来套去就是无法套到合适的,结果解题过程只能被迫停下来。这种碰运气、套公式的解题方法永远不可能学好物理。有些同学在解题过程中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整张物理试卷中没有一幅受力分析图,也没有一幅情景分析图,只有整篇的数学公式。

5.不注意解题后的反馈,不喜欢动手运算。

有些同学解题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作业发下来后,有些同学根本不看一眼就放进抽屉里;还有些同学只是看一下有没有错误,没有错误就完事大吉,若有错误也只是粗略地看一下,根本不去深究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因而以后遇到了同样的或相似的题目还是要错,解题的目的根本无法达到;有很多同学平时做作业时不喜欢动手运算,即使是很简单的运算也要借助于计算器,到考试时遇到稍繁一点的计算,就感到心烦,从而错误百出,丢掉了许多不应该丢的分数。

二.自我矫正的措施

1.明确目的,规范解题步骤。

每个同学都应明确,习题是一种为了掌握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而提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当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物理实验等能更好地促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但我们还需要借助于习题所提供的虚拟情景进行有效的训练,以利于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知识,发展智能。为了提高自己思维的有序化程度,也为了在考试中避免由于步骤不规范造成失分,解题必须做到规范,统一用物理符号,做到先分析物理过程,再列出必要的方程,最后联立方程求解,千万不可什么都设x,用数学代替物理,把物理数学化,也不要列一个等式,就代入数据解一下,从而造成解题步骤混乱,影响卷面的整洁,干扰思维深入。

2.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议。

解一道题应充分发挥题目本身的训练功能,不应把得出答案看作是完成解题,恰恰相反,答案出来以后是自己总结回顾、提高自己整体把握能力的极好时机,不应错过。所以答案出来后,我们要回过头来思考一下,看看自己是怎样解出来的,有什么经验和教训可以吸取,克服解题的盲目性,提高解题效益。《孙子兵法》上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用到习题学习上可以说:粗做十道题,不如精做一道典型题。精做一道典型题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精做物理习题可以对一些题进行一题多解,对习题“扩充”、“变型”,或将某些条件变更一下,进行一题多用和一题多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这样做:首先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分析、解答出正确答案,再考虑还有没有其他方法,第三步考虑如果进行条件变换,或将原题的数字用字母代替,会出现什么情况,最后还要考虑怎样改变题设中的条件,使结论不变或结论也随之变化,或从同一条件出发,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情景,得出不同的结论。

3.注重分析推理的严密性。

解题像破案一样,分析推理要步步为营,要以最基本的知识、规律作为推理的依据,千万不能想当然。一般情况下可从以下两种方法入手分析:

(1)从初始条件出发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根据力和运动关系,分析出物体的运动状况,然后根据动力学规律列方程求解。

例1如图1所示,一个斜面体M,各面均光滑,上表面水平, 放在固定的斜面上。在斜面体上表面放一光滑的小球m,从静止开始释放M,则小球在碰到固定斜面前的运动轨迹是( )

A.沿固定斜面向下的直线

B.无规则曲线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抛物线

解:斜面体在固定斜面上从静止释放后,沿固定斜面加速下滑的过程中,在其光滑水平面上的小球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在水平方向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因小球原来是静止的,故小球在水平方向上不会运动,只能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因此小球在碰到固定斜面之前做竖直向下的直线运动。

(2)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

临界状态是指在一种运动形式转变为另一种运动形式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状态,它既是前一种运动形式的结束,又是后一种运动形式的开始。因此抓住临界状态进行分析,容易抓住物理本质,便于物理过程的展开,使解题达到相应的深度。

例2如图2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A,物体A下面用一水平托盘托着,且使弹簧压缩△L后停住。 若使托盘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g), 则从托盘开始运动至托盘与物体脱离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解:物体与托盘脱离时,物体与托盘间无压力,而物体从弹簧被压缩△L开始向下做加速度小于g的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当下落△L时,弹簧恰好恢复原长,因为a小于g,所以托盘对物体必有支持力作用,因此物体与托盘脱离的位置一定在弹簧恢复形变以后再向下运动一段距离的某一地方。设当弹簧的伸长量为x时,物体恰好与托盘脱离, 这时物体的加速度仍是a,则

4.充分利用图形的教育功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对通过不同信道的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触觉1.5%、味觉1%。因而可以说,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极大多数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与视觉有关的“图形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物理知识更是如此。因而当遇到物理问题时,若能提供一定量的物理图形,使之与大脑中储存的知识一致或相近时,就能使新旧知识处于“共振”状态,激活知识,思维被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到提高思维的敏捷性的作用。分析问题时穿插一些物理情景、受力分析图,在充分激发新旧知识的基础上,有利于活跃思维,提高思维的有序化程度,合理、协调地利用图象,可以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熟练掌握典型的物理情景及其模型,有利于思维的多向发散和聚合,提高思维的独创性。

5.重视解题后的反馈信息,做好“病历”记录工作。

习题的作用一方面是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是检查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没有漏洞,因而作业和单元练习中的错误就是知识和技能漏洞的反映,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作业中的错误不但要改正,还要把错过的习题、错误的解法、错误的思维方法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记下来,以便利用零星时间复习巩固。

标签:;  ;  ;  

中学物理习题学习中的常见问题及自我纠正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