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发表讲话——阐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问题——公布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建设与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邮电部论文,通信网论文,国民经济论文,发展目标论文,部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报讯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部长吴基传同志在“信息基础设施国际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阐述了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实现国民经济信息化的政策和策略,同时,公布了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建设的发展目标。
吴部长说:
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和独特的生产要素,通信与信息业作为最积极、最有生命力的新兴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正日益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相互融合,拓宽了信息的应用范围,使全世界的人们在广域的范围内实现随时随地获取和交换信息成为可能,从而为加速世界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
在生产力发展推动下,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加速调整,通信与信息业向纵深化、高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逐步成为具有主导性的产业:世界经济正由工业化向信息化过渡,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正是实现这一过渡的主要标志和具体体现。
各国政府和企业界都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予以高度重视和关切,许多国家纷纷提出并大力推进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 发达国家旨在通过建设NII,促进经济复苏与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也希望通过建设NII,应用人类信息技术的先进成果, 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吴部长还说:
中国也必须建设一个先进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加速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需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继续把通信与信息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出到2010年要“初步建立以宽带综合业务数字技术为支撑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程度显著提高”。同时强调要“发挥国家公用通信网的主导作用和专用通信网的能力,形成全国统一的通信网络体系”。
他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必须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
1.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根据我国国力、资源和实际需要,借鉴国外经验,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在信息网络、信息装备、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2.实行工业化与信息化并举,通过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各经济部门建立各自的专用信息应用系统,要充分利用国家公用通信网资源,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国家公用通信网是国家的资源,是为各部门服务的,它现已覆盖全国,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可以满足各部门信息传递的要求。
4.坚持普及与提高并重,满足各方面、多层次的通信与信息需求。无论现在和将来,电话都是人们交流信息的一种基本方式。目前我国电话的普及率还很低,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普及基本电话服务,这方面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但是由于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我国社会对电话以外的信息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因此,我国国家公用通信网的建设不但要解决电话通信问题,还要满足各方面对计算机数据通信、图像通信、多媒体通信等高层次通信与信息服务的需求。
5.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培育信息市场。目前我国计算机普及程度还较低,联机应用更不普遍,各类公共信息库数量少而且分散、共享程度不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从事各类有价值信息的生产和经营,大力建设各类公众信息库,发展在线信息服务。
6.完善信息化政策,加快通信与信息立法进程。国家要采取适当政策,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扶持通信与信息业的发展。要抓紧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网络建设和服务市场,保证网络安全保密,保护知识产权,禁止各种有害信息的流通与传播,维护国家利益和信息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吴部长在讲话中,还对“八五”期间我国公用信息网的发展情况,及2010年的发展目标进行了简述。他说:
“八五”期间,中国通信建设进入起飞阶段。1991年至1995年全国新建省际光缆干线22条,数字微波干线20条,大型卫星通信地面站19座,新装局用交换机5800万门,还建设了覆盖全国大部分城市的移动通信网和公用数据通信网。五年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44.2%,其中电信年均增长51.5%,电话主线和长途电路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2.8%和50.5%,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用户分别年均增长188%和 109 %。1995年全国邮电业务总量达到98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5亿元。新增局用电话交换机2290万线,新增电话用户1546万户(约占全世界新增量的30%),到1995年底,全国公用电话网主线量达到7100万线,电话用户达到4430万户,全国电话普及率由1990年的1.11%增加到1995年的4.66%,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17%。1995年全国新增移动电话206 万户,达到363万户。全国无线寻呼达到2800万户,各类数据通信用户6万户。公用通信网固定资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
“八五”期间,中国通信网在规模和数量增长的同时,技术水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程控化。电话交换机数字程控化比重达到98.6%,长途传输数字比重达到84%。通信网的技术进步为发展数据通信、图像通信等增值电信和信息服务业务创造了条件。目前计算机互联网络、电子信箱、电子数字交换、可视电话、会议电视等各种通信新业务在我国都已开办。
他接着说,根据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在未来15年内将继续把通信基础设施的作为建设重点,集中力量加快发展,以适应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信息化对通信的要求。
到2000年,我国将在现有光缆网基础上主要采用2.5Gb/s 和10Gb/s同步传输技术,建成覆盖全国的网格型光缆干线网,辅之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网,构成宽带高速、安全可靠的信息国道;以光缆为主、无线为辅的本地中继网和用户接入网也将有较大发展,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有需求的地方将实现光缆到路边、到大楼。全国公用电话网主线容量达到1.5亿线,电话普及率达到10%左右,其中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30 —40%,平均每户一部电话,农村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蜂窝移动电话覆盖全国县以上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实现国内国际自动漫游,用户数达到1800万户以上。国家公用数据通信网各类端口能力将达到80万端口以上,基本做到凡有需求的地方都能提供服务。同时,要发展智能通信业务、ISDN业务、个人通信和图像通信业务,进行ATM 宽带网络及多媒体业务的开发和商用试验。
吴部长最后说:到2010年中国将要基本形成现代化通信体系,网络规模、技术层次和服务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宽带、高速综合通信网,在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光缆到户,开办视像自选服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购物、家庭办公和计算机会议等多媒体通信业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通信的需要,为我国社会向信息化过渡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