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咨询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高校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心理咨询的涵义和内容
高校的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和技术,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给青年大学生帮助、启发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心理自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心理障碍咨询。帮助出现心理障碍者挖掘病源,找到对策,消除痛苦。第二,心理适应咨询。对大学生出现的学习、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提供帮助,使其建立信心。第三,心理发展咨询。这主要帮助大学生增强自我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之挖掘自身潜力,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心理咨询的范围十分广泛,年轻大学生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决定了心理咨询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刚入大学的新生,面临着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主要在知、情、意、行这四方面发生偏差。在认知方面,由于大学生从校门到校门的单纯知识学习,形成对事物看法习惯于简单的“两极式”判断:在情感方面,对人际交往情感波动较大,极易造成对他人或自己的心理伤害,形成心理压力;在意志方面,兼有坚强与懦弱、果断与寡断、锲而不舍与没有恒心等各种表现,使之处于矛盾心理状况之中;在行为方面,由于来自于不同家庭和社会背景影响下形成的不良习惯,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般来说,认识是起点,情感和意志是中介,而行为是归宿和目的,认知是行为的先导,作为大学生只有知道了“我来学校干什么?”“将来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可能产生相应的信念和行为。因此,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重视在转变学生认知方面下功夫,做到晓之以理。情感和意志是中介,大学生只要有了积极的情感和坚强意志,才能使正确认识顺利转化为积极进步的行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这就是连结的信念,原则性和精神力量的血肉和心脏,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只能养成伪君子的枯燥无味的语言。”意志是人类意识能动作用的集中表现,当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他就能克服困难,控制自己的行为,并使自己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使目的得以实现;行动是以认知为前提,当只有知且能行的知,才是“真知”,知而不行,等于不知。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中所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还需导之以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涵义与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是由社会定向,并为一定阶级服务的,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按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人才的规格要求而进行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大学生政治思想和行为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政治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行为以及世界观、人生观等方面教育。第二,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随机性的日常出现的思想问题进行教育。第三,品德教育。主要对大学生进行一定道德行为准则教育。第四,个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帮助大学生解决认识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具体问题,通过渲泄和释疑,以化解各种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以上四个部分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
大学生思想品德结构是以世界观为核心的思想、心理和行为的信念等组成的系统。思想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其重要性在于:一方面思想制约着心理,决定心理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思想支配人们行为。年轻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产生一系列思想矛盾。期望的思想水平与原有思想水平之间矛盾是学生前进的推动力。当他们把客观上的影响与要求和主观上的向往与希望转化为一种精神需求,即自我达到了期望思想水平时,这种期望思想水平与原有思想水平便构成了思想矛盾。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有赖于学生在老师教育、引导下,本身逐步地去认识、理解和判断,不断地解决知与行的矛盾,获得更大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大量实践证明,学生能否由原有思想水平达到期望思想水平,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学生能否把客观要求和主观希望内化为自我的精神需求,这种内在要求所表现的主观意向,就是强烈的自我进步意识和积极的情感。强烈的自我进步意识是一种积极向上,争取做“四有”合格人才的思想,而积极情感是认识内化的催化剂和实现改造目标的推动力。
三、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得益彰
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因此,我们不能把两者截然分开,认为他们毫无关系,也不能把两者混为一谈,互相替代或认为是隶属关系。
1.从学科来看,心理咨询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别属于两门独立学科。现代心理咨询是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联系的。心理咨询的出发点是:求询者有没有精神障碍,人格的发展是否健全,社会适应能力是否具备,着重于求询者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政治——伦理学模式相联系。它是考察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它考察的出发点是:这种心理和行为符不符合某种政治信念和社会伦理规范。凡是不符合某种政治信念和社会伦理规范的,便会视为有“思想问题”的人。这种模式只注重人的宏观的外在行为,而对人的微观心理机制,如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相互关系处于何种状态,了解不够,这就容易把有心理障碍者视为有思想问题者。
2.从实践上看,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在形式上有重叠和相似之处。高校学生的特点和教育的目标决定了高校心理咨询的内容应以教育的、发展的咨询内容为核心。思想政治教育,除了基本政治观点的教育和日常性思想教育外,还包括心理品质和政治品质的培养,而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又是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的一个新举措,一个人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形成与一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密切相关。一个心理健康者更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
高校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都是有知识、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青年学生。两者都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的心理发展与变化规律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当我们解决了学生某些思想困惑,也就消除了学生某些心理障碍,也就为解决思想问题铺平了道路。一些咨询活动实际上常常在做思想政治工作,而成功思想政治教育常常也能起到心理咨询的作用。如:在咨询工作中常遇到一些情绪低落的学生,通过咨询,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振作精神,努力学习。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思想工作。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咨询的功能,而心理咨询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3.从层次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联系和区别还体现在两者教育层次上。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人的思想层面,它更多注重于工作对象意识结构的显层次,如知觉、动机、信念、态度、理想、认知方式等。所以,它对大学生着重于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而心理咨询侧重于心理层面,它更多注重于当事人意识结构的潜层次,如直觉、下意识、冲动、联想、梦幻以及早期经验等。所以,它着重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然而思想层面与心理层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人的精神结构中,思想层面属于较高层次,心理层面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我们在开展工作时,既要认识到思想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位置,也要看到心理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对思想的作用。
此外,由于心理咨询有时过分偏重于潜意识结构,往往忽视高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如认知、情感、动机、意志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重要作用,它的许多工作只可看作是“治标”。而思想工作却弥补了这一不足。它注意到人的有意识的、理性的认识活动给予人们的影响,如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改变人的困境、调整自我与社会矛盾、确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等方面显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可视为一项“治本”工作。
4.从理论基础上看,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学科基础,吸收社会科学中大量成果,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心理咨询则以心理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它本身无明显的阶级性,但由于心理咨询涉及人们的心理,而人的心理又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的影响,所以这门学科也带有政治的色彩。
5.从方法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较为注重社会利益,在工作中,带有更多的灌输色彩,重心在对教育对象进行说服。在教育方式上,除了个别谈心外,还可以有大型报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党团活动等形式,而且一旦发现不好苗头便争取主动上门工作,努力促进教育对象的转变。
心理咨询较为强调来访者利益,在工作方法上强调疏导,重心在听来访者讲,它除了用语言工具外,还采用医疗手段,如认知重建疗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疗法,以及心理测验等方式,侧重于定量的、技术性的分析,而且在形式上多为等待来访者上门求询,并以来访者自愿接受咨询为基础。
综上所述,心理咨询与思想政治教育各有长短,需要互相借鉴和取长补短。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节奏加快,使人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愈来愈大,人们心理的失衡、心理应激、心理危机和心理障碍愈来愈多,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某一手段和某一方面是不够的,必须综合运用多手段发挥效率,一方面发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另一方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心理咨询体系,使两者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