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大幅度提升项目的整体建设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重点和关键技术,用合理的操作流程和施工工序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通过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提升,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品质及使用安全性。分层浇筑和后浇带施工的详细开展过程都将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效果,为保证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应在各环节中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和流程管理制度,并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出改进,充分强化施工技术的可靠性。
关键词:城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具体应用
引言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每一个施工的一个阶段进行严格的把控,如果第一个施工阶段环节没有问题了,才能开始进行下一个阶段,所以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的把控建筑施工中的每一个小阶段,建设施工如果要提高质量,必须要了解建筑施工中每一个阶段的情况,在建筑施工中还要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技术,这样才能避免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所以说,在城市建设工程中,有关部门一定要提高建设施工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才可以让建设施工工程的工作质量得到提升。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现代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建造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混凝土作为基础建材。在对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进行初步讨论和确定的过程中,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大体积混凝土的物理特性有着客观且深刻的理解,并能结合实际对施工特点进行全面的分析,以此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基础设计构造能充分满足建设项目的实际要求,同时充分适应我国的建筑技术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还要结合水平施工缝的宽容度而进行差异化的确定。特别是当水平施工缝的设置须遵循某项固定标准时,就更要注重混凝土在实际施工时的温度裂缝控制。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现场,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浇筑呈水平状态并要确定其和结构钢筋捆绑的模块化体系紧密结合等诸多影响建筑整体结构强度的影响因素。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施工模板的选择也有较高要求,常见的施工模板有钢模板、木模板以及钢木混合模板,具体的模板种类选择还需要施工人员根据模板的自身特性及保温性能进行确定。通常来说,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要求都较高,为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的温度受外界环境影响发生变化。对此,可采取具有良好保温性能的木模版作为保温材料使用。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环节中常见问题
2.1 温度因素变化引发混凝土裂缝问题
温度因素忽然发生变化,比如说温度的急剧上升或者下降都是有可能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因此在施工环节当中温度因素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在混凝土调配及浇筑环节当中,尽可能将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引发混凝土温度裂缝。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环节当中,混凝土温度裂缝问题发生几率比较高。混凝土长期在烈日之下暴晒或者是突然遭受到雨水侵蚀等问题的影响,其实都会导致混凝土开裂问题变得更为严重一些。混凝土温度非常容易在施工操作模式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比方说,模板施工环节当中,没有精准的掌握拆模时间,就会对混凝土凝固时间及程度造成一定影响;假如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也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凝固不是十分充分,从而在后期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几率就会比较高。
2.2 混凝土原材料的收缩性
混凝土的原材料一般是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几种,每一种原材料的化学性质及构成成分都不同,在收缩性上就会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比方说,在混凝土调配过程当中掺加石膏比例较低的水泥,混凝土的收缩性就会显得比较明显,发生开裂问题的几率也就会显得比较高,添加适当的氧化镁水泥,那么在混凝土调配过程中,就能够让开裂问题的发生几率得到有效地控制。混凝土配比模式也关系到后期混凝土是否会发生开裂问题,一般情况下,混凝土调配环节中应用到的水泥比例越高,那么混凝土收缩问题就会显得更为明显。在混凝土配制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及粉煤灰,就可以让混凝土的收缩量得到有效地控制,在此背景之下混凝土开裂问题的发生几率自然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大体积混泥土技术在城建工程中的应用
3.1 材料控制技术
材料的控制技术和其他的材料相比,而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相应材料一定要做好一些控制技术,比如对材料的一些质量要做出相应的控制,为了提高混泥土材料质量的提高,在快要开始施工前,一定要马上先慢慢的搅拌混泥土,这样才能达到设计的强度,在开始施工时,混泥土配对的一些水泥应该相应的减少,在水泥相应减少的同时,砂石的用量一定要增加,并适当的调整外加剂的一些用量,这样才能达到混泥土的有效控制,在调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的时候,四周一定要通风,避免混泥土裂开。
3.2 浇筑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作业,要严格按照审批通过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在编制施工作业方案时,既要考虑现场客观施工作业条件,便于组织施工,还要结合设计图纸,充分考虑断面尺寸、钢筋设计疏密程度、预埋钢板及管道管件、混凝土生产及运输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在满足设计强度等级的情况下,还应根据拌合站的生产能力、运输距离、自然环境等调整混凝土的设计参数,以满足现场施工作业需要。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全面分层:当施工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平面尺寸不大,作业面比较集中,可采用全面分层法施工。采用全面分层法施工作业时,从结构物短边沿长边依次向前推进浇筑施工作业,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但应保证第一层浇筑混凝土还未初凝,如此逐层连续浇筑,直至浇筑完成。(2)分段分层:当施工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断面尺寸面积较大、长度较长、厚度不大时,可采用分段分层法施工。根据预先确定的分段长度,将第一层浇筑一定的长度,回头浇筑第二层,在第二层浇筑一定长度回头浇筑第三层,如此循环施工。在划分浇筑作业段落长度时,应确保浇筑到顶层后,第一层末端的混凝土还未初凝。与全面分层方案相比,单位时间内要求供应的混凝土较少,施工作业面不集中,作业面积较大,路线较长。(3)斜面分层:当施工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断面尺寸较长,且设计长度比设计断面厚度较大时,可采用斜面分层法施工。斜面分层法主要适用于长度较大的土木工程结构物,混凝土振捣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顺序自下而上进行振捣作业,确保不过振、漏振。
3.3 温测技术
如果要保证在高层建筑物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质量,必须要使用到温测技术的测量,必须时刻把控混凝土的温度,对混泥土防止裂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必须要对混凝土的每一小块进行温度预测,在高层建筑物中一般测量混凝土的温度一般是用电阻型温度计来作为一个温度的传输。每次测完一小块混凝土温度,都要适当的做上一些标记,防止遗漏,最后进行一个整体的测量,确保大体积混凝土达到符合建筑施工的要求,测量混泥土要正确测量,因为正确的测量和混凝土温度,就能准确的测出混凝土的温度,避免建筑施工因为混凝土的温度而产生一些问题。
3.4 双掺技术
所谓双掺技术,也就是把放煤灭和减水剂混合然后放入混泥土里面,这样最有利的地方就是能改变混泥土的性能,如果可以吧减水剂慢慢的加入大体积混泥土里面,就可以起到让混凝土缓凝的作用,还可以让混凝土里面浇筑实现峰延的作用,混泥土的主要特点是:非常的厚,而且还有较大的水化热问题,建筑施工为了完全控制混凝土的凝结温度,就要把水管放进混泥土的内部,这样就能对混凝土内部温度进行有效的把控。
3.5 养护技术
在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必须以制定的施工方案为基点,进行合理化的布置,动态检测温点布设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保护混凝土的对策,有效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损坏,明确测温点的初始值。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的建筑物的施工完成以后,必须还要长时间的去养护混凝土,原因就是混凝土还没有完全的凝结,还要进行严格的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后期才可以达到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降低的作用,知道混凝土完全凝结为止,如果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还要用一些布袋,或者一些草覆盖到混凝土的表面,其原因是为了防止混凝土表面被太阳晒了之后脱水的原因覆盖这些草或者布带的原因是就是为了隔热,这样就可以达到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小的作用。在混凝土养护质量控制中,施工人员必须利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随时动态监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变化情况,有效控制混凝土温差,一旦发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温差在二十度以上,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调整其温差,防止温差进一步升高,此外,施工企业要优化调整施工方案,比如:骨料的选配、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将其落到实处,有效指导工程项目施工。
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管理影响着整个混凝土结构物的质量,乃至整个土木工程的成败,施工管理尤为重要。我们全体工程建设者应该严格按照相关图纸规范组织施工,仔细落实每一个施工管理环节,认真做好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养护、温度监控等管理工作,只有全面落实各项管理措施才能建成优质工程。
参考文献:
[1]黄义荀.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分析[J].科技风,2019(4):102.
[2]郝俊明.刍议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7):25-26.
[3]顾思阳.探析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40):3-4.
论文作者:张俊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温度论文; 作业论文; 泥土论文; 技术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