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论文_傅梅珍

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论文_傅梅珍

傅梅珍(福建省南安市丰州华源小学 福建 南安 362333)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021-01

“得阅读者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是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语文是工具学科,阅读能力是孩子未来自主学习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呢?

一、抓住重点词句,引导感情朗读?

字词句是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知识,是朗读的起点。我们要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先要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重点词句可以为我们的朗读起到提示作用,读好重点词句为读好全文奠定了基础。学生也正是通过重点词句来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脉络。

例如教学《可爱的草塘》一文时,读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这句时,我就让学生仔细朗读,领悟这句在语气上要强调“这么大、这么美”几个字,还得将两处“这”字稍加拉涨,以说明草塘的大和美是出乎意料的,实在令作者惊讶。读“大海”时应提高音量,因而学生便能明白课文中的这一句写得好,它通过两处“这么”和一个比喻,使草塘的大和美更加具体化。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这句话的理解又加深了一步,阅读能力也从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二、抓住重点词句 ,进行思维训练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是学生心灵的火花,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必经之道。语文教学中,理解语言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只有通过语言的理解,才能把握课文的思想。为了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语言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我经常在教学中把一些近似的易混淆的词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和分析,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语言。

例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有这样一句:“浪花翠绿翠绿的,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其中“赶”字用得妙。教学时,我指导学生通过换词的比较,把“赶”字换成“接”字,学生经过分析思考,认识到替换后就失去了茫茫草海一浪赶一浪的状态;把“赶”字换成“盖”字,则失去了草浪翻腾涌动的气势;“赶”字换成“追”字,草浪又没有了连天接地的辽阔。“赶”字用在这里正好表上了以上三方面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抓词辨析的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抓好课文内容内在联系的理解。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忽略课文中词与句、句与段、段与篇等方面的联系。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就有了一定的障碍。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文末有这样一句:“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学生阅读时忽略了这句话与全篇课文内容的联系。教学时,我就指导学生抓住这一句,联系全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理解。经过深入思考,学生不难得出战斗之所以迅速取胜的原因有:1、邱少云严格遵守潜伏纪律是潜伏部队能在短时间内战胜敌人的先决条件;2、邱少云的壮烈牺牲激起了战友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他们怀着满腔怒火,奋勇杀敌;3、战士们在邱少云这种严守纪律、不畏牺牲的伟大精神的鼓舞下勇猛歼敌。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语言的深层含义,又受到了思维深刻性的训练。经常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理解训练,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度由量变到质变。

教学中,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能灵活、多变地应用知识。在此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能够在分散的知识中找出有关的知识,这是思维深刻性的表现,也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学文中,我经常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表述出来,这样他们就必须经过一番思考,才能变成个性语言。如学完《跳水》一文后,我问学生:“课文开头的‘风平浪静’去掉行不行?”学生虽满嘴“不行”,但却讲不出所以然来。于是,我引导学生归纳“风平浪静”的作用,学生们通过深思后归纳出:因为“风平浪静”,人们才有闲情逸致拿猴子取乐;因为“风平浪静”,孩子才会失去应有的警觉去追猴子;因为“风平浪静”,孩子的父亲才会让他跳水;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能很快救出孩子。可见,“风平浪静”与故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密切的联系,促使故事进入高潮,带来了故事圆满的结局,通联了全文。这个归纳总结是多么深刻啊!

经过这样的训练与引导,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并帮助他们加深对所学课文语言文学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

三、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品词析句

品,是学习语言中的最高境界。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始终抓住与思想内容关系密切,准确传神的词语,引导学生品词析句,尤其是对词语在文章中的概括作用能做出判断,能意识到有的词语能概括文中的哪些内容,以增强对词语的整体感知力。

例如《鸟的天堂》一文中的“应接不暇”。教学时,我先从字面上让学生做出解释,然后让学生扣住这个词思考:作者的眼睛“应接不暇”具体指什么?学生们通过阅读和思考,很快就找到答案:“应接不暇”具体指的是“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至此,学生从词和句之间的联系理解了语言文学,领悟了思想内容。这样不仅透彻地理解了词义,而且领悟了思想,形成了能力。更重要的是这样已把学生推向了自我发展的成熟领域。

综上所述,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老师始终不忘让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到实处,以便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思中长智慧,在品中长能力。学生一旦具有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犹如获得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自主地向新的知识领域进军。

(本文系福建省南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NGX2018-098)研究成果)

论文作者:傅梅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5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9

标签:;  ;  ;  ;  ;  ;  ;  ;  

在“读、思、品”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论文_傅梅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