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娇娣[1]2003年在《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宏观模式》文中提出对许多英语教师来说,在中国环境下进行英语写作教学是一件令人畏缩的事。要成功地完成此项任务,我们必须考虑到下列因素:教学目的、学习者的特征、教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的教育背景分析不仅是本文的起点而且为本文最终提出的宏观写作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英语交际教学理论、二语习得理论,这些经过多年理论、实践检验的教学研究是任何课内外写作教学不可或缺的理论支持。近几年来,许多写作教学方法被介绍到中国课堂。交际写作教学法、过程写作教学法和类型教学法都被证明非常有用。因此,宏观写作教学模式吸收和采纳了它们的一些特点。通过对学生的错误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弱点甚至是某个语言教学项目的失败之处,学生的错误还可以是检验教学方法是否恰当的一种方法。以上这些都是宏观写作教学模式确立的基础。此模式包含了学习者的培训、教学指导过程、教学评介以及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特点相关的写作教学问题。
王向凤[2]2009年在《外国短篇小说的育人价值及其开发》文中指出纵观初中生语文教材,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小说又广受中学生的喜爱。为此,本论文以外国短篇小说为例来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对其育人价值的开发,从而使中学生在习得小说知识的同时,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促进其健康发展。本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和意义,并归纳研究现状。同时,论文根据研究需要界定相关概念、选择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最后理出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以初中沪教版为例,从小说的育人价值入手,逐步聚焦分析外国短篇小说的育人价值;第叁部分,主要从教参编写者和教师两方面分析外国短篇小说育人价值开发的现状,并分析这两种现状存在问题背后的原因所在;第四部分立足对现状的评析,尝试结合外国短篇小说育人价值开发的案例从学生立场、文本和年段叁方面提出外国短篇小说育人价值开发的策略。
朱株[3]2014年在《论托妮·莫里森后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文中指出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黑人女作家。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尤为关注女性的生存境况,在她的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本论文试图通过分析“女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女性与自我”叁层关系,探讨莫里森后期叁部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综述了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国内外对托妮·莫里森的已有研究,尤其着重论述了与本文选题相关的研究。第二部分从两性关系着眼,提出在两性关系的问题上,莫里森后期将反思和揭露的重点放在了女性自身。并指出构建和谐的两性关系,女性必然要反思和重构自我,挣脱出思想的枷锁。第叁部分关注作品中的女性关系,通过分析莫里森后期作品中不同形式的女性战争,指出“姐妹情谊”乌托邦破碎的原因在于种族、阶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使女性无法达成一致。第四部分从女性与自我的关系入手,通过分析佛罗伦斯的书写式言说和悲哀的独语式言说,展现女性言说之于女性自我构建的重要意义。最后一部分结语。笔者总结了莫里森后期女性意识发生的叁点变化:同性关系上,由对姐妹情谊的肯定到对女性战争的思索;两性关系上由对外在压迫的控诉到内在自我的反思;在女性自我构建上,则提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言说自我。纵观莫里森的作品,女性的“控诉”和反抗的情绪在逐渐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对女性自我的关照和反思。
参考文献:
[1]. 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宏观模式[D]. 张娇娣. 上海师范大学. 2003
[2]. 外国短篇小说的育人价值及其开发[D]. 王向凤. 华东师范大学. 2009
[3]. 论托妮·莫里森后期作品中的女性意识[D]. 朱株. 浙江大学. 2014
标签:外国语言文字论文;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论文; 小说论文; 文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