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苏琼[1]2017年在《中药联合LEF治疗LN的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分析在我院肾病中心采用中药联合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性和安全性,并以近10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献为对象,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的现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009年-2016年间在我院肾病中心治疗的采用中药联合激素及来氟米特治疗,疗程不小于6个月的32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理、病史、用药情况、中医证候等一般资料,治疗期间记录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Scr、ALB、补体C3、抗ds-DNA、中医证候积分、SLEDAI及不良反应,主要观察指标为第3、6、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总有效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发率,观察时间截至2016年12月。检索2007年-2016年发表并收录在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期刊数据库上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样本量、治疗方案、疗效、证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回顾性分析符合纳入标准共32例患者,其中女性26例,男性6例,平均年龄33.97± 12.41岁,中位病程46.1(11-68.7)月,既往高血压病史6例,曾用CTX或MMF无效或复发14例,病理类型方面,Ⅳ或Ⅳ+V有18例,Ⅲ型5例,Ⅱ型3例,未行肾穿6例;疾病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第3、6、12月后,完全缓解率为3.13%、21.88%、34.48%,总有效率分别为50%、90.63%、93.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第3、6、12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4.38%、93.75%、96.55%;实验室指标方面,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Scr、ALB、C3、抗ds-DNA、中医症候积分、SLEDAI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观察时间6-56个月[平均(21.53±13.75)个月],2例肾脏复发,1例肾外复发,复发率10.34%,复发时间为缓解后第9-14个月[平均(12±2.65)个月];观察期间不良反应有感染(25%),肝酶升高(3.13%),白细胞下降(3.13%)、带状疱疹(3.13%)、腹泻(3.13%),月经不调(3.13%),其中感染以上呼吸道感染(15.63%)为主,所有不良反应较轻微,经治疗后消失或好转,不影响治疗;中医证型方药方面,以脾肾气/阳虚证最常见,兼证以血瘀证最常见,其次为湿热证,中药有补益药、活血药、祛湿药使用最多。2.文献分析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文献共93篇,其中无对照组11篇(11.83%),非随机对照文献8篇(8.6%),假随机对照文献3篇(3.23%),随机对照文献71篇(76.34%),其中随机对照文献中,12篇描述具体随机方法,仅有1篇实施盲法,随机化隐藏和样本量估算情况不清楚;样本量方面,3篇(3.23%)大于100例,56篇(60.22%)为59-99例,34篇(36.53%)小于50例;治疗方面,西医治疗方案以激素+CTX为主,占56.99%,其余还有单用激素、单用免疫抑制剂、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91篇(97.85%)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用自拟方治疗有35篇(37.63%);治疗疗程在0.5-24个月,平均5.86个月;疗效方面,文献疗效评价标准来源不一,80篇(86.02%)文献报道了总有效率,总有效率在74%-100%,随机对照文献中,92.96%文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总体而言,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优于单用西药,但纳入文献方法学质量不高。结论:回顾性分析表明中药联合来氟米特、激素治疗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疗效良好,且能延长维持缓解时间,复发率低,不良反应较少。文献分析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有优势,但文献质量低,证据不强。

陈本丽[2]2017年在《以黄芪为主的中药制剂二步序贯法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以黄芪为主的中药制剂二步序贯法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以黄芪为主的中药制剂二步序贯法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提供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选取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就诊的60例IV型狼疮性肾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黄芪方药组(B组)、二步序贯组(C组)各20例,A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即强的松加环磷酰胺(CTX);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予CTX冲击时当天即予加服复方黄芪颗粒至12周;C组同样在A组治疗基础上,予CTX冲击时,先用黄芪注射液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连用1周后序贯每天服用复方黄芪颗粒至第4周,反复使用3次。3组共同疗程均为12周。通过观察叁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补体C3与C4、血沉(ESR)、雌二醇(E2)、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泌乳素(PRL)、孕酮(P)、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等疗效指标,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状况,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脱落,其中A组与B组各1例,脱落的2例病例不参与数据分析。结果如下:1、治疗后叁组患者疾病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3.68%、78.95%、90.00%,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8.95%、84.21%、95.00%,结果表明C组疗效总有效率优于A组与B组(P<0.05),而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叁组患者SLEDAI积分、中医症候积分经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C组较A组及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而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叁组经CTX冲击后WBC均较前下降(P<0.05),而C组WBC较A组与B组恢复快(P<0.05),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A组及B组治疗后HGB改变不明显(P>0.05),而C组HGB明显升高(P<0.05)。4、叁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Scr均较前下降(P<0.05),C组、B组24h尿蛋白定量均较A组下降明显(P<0.05),但C组优于B组(P<0.05),B组Scr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A组及B组治疗后ALB改变不明显(P>0.05),而C组ALB明显升高(P<0.05)。5、叁组治疗后CD4+、CD4+/CD8+比值均较前升高(P<0.05),而C组升高更明显(P<0.05),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叁组治疗后CD8+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6、叁组治疗后C3、C4均升高(P<0.05),但C组较A组及B组升高明显(P<0.05),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叁组治疗后ESR均较前下降(P<0.05),C组和B组ESR均较A组下降明显(P<0.05),而C组ESR下降幅度较B组更大(P<0.05)。7、治疗后叁组E2均较前下降(P<0.05),而C组下降幅度较A组和B组小(P<0.05);叁组治疗后FSH、LH均较前上升(P<0.05),而C组上升幅度较A组和B组小(P<0.05),B组E2、FSH、LH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叁组治疗后T、PRL、P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差异(P>0.05)。8、治疗后C组在感染、肝功能异常、痤疮、血糖升高、上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低于A组和B组(P<0.05),B组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以黄芪为主的中药制剂二步序贯法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减少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2、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协同作用,疗效优于单独运用西医治疗。

赵亚[3]2007年在《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狼疮性肾炎(LN)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和难治性肾脏内科疾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的滥用,其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对其治疗的效果目前临床上尚不尽人意,其复发率也比较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本病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是激素和环磷酰胺的应用,取得比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第一部分试从本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发展作一简要综述,主要介绍了狼疮性肾炎的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及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从而来探讨狼疮性肾炎的最佳治疗方案和今后研究方向;第二部分对中医药对本病的认识,从病因病机,临床辨证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陶琼[4]2010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为临床制定安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门诊及病房2008年1月~2009年6月间收治的狼疮性肾炎、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者,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中选出合格病例33例。根据患者的临床四诊资料,参照2003年国家卫生部颁发的《中药新药治疗红斑狼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各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病例均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激素+环磷酰胺+辨证中药),总疗程为8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ANA抗体+滴度、抗ds-DNA、补体(C3、C4、CH50)、血常规(WBC、HGB、PLT)、肝功能(ALT、AST、ALB)、肾功能(BUN、SCr)、ESR、24h尿蛋白定量等),填写临床观察表并计算LN活动指数积分和中医证侯积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激素及环磷酰胺的使用情况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3.3%,总有效率为87.9%。2.脾肾阳虚型、热毒炽盛型、肝肾阴虚型、气阴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2%、90.0%、75.0%和100%,各证型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女性LN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男性(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4-35岁之间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35-60岁之间的患者(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初次发病患者总有效率(96.0%)高于复发患者(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患者的LN活动指数积分和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治疗前后数值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7.治疗后,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减少、血白蛋白和补体C3升高,治疗前后数值改变有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后血肌酐水平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有效病例至起效时最短需使用激素15天,最长215天,平均78.43±50.62天;CTX用量最少需1.0克,最多6.0克,平均2.80±1.87克。9.向心性肥胖与感染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率较高的不良反应,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治疗后均能好转或痊愈。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明显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LN活动指数和中医证候积分,减少尿蛋白、升高血白蛋白和补体C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王瑞[5]2009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期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等方面观察,在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探寻和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期狼疮肾炎的有效途径,探讨专病专方专药的制剂,以寻找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按照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标准,选择在我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符合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诊断标准及本研究纳入、排除标准的患者35例,在严格按照临床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对所选病例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上予中医辨证治疗,加西医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以2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为3个疗程,通过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分级)、主要疗效指标、相关理化检查、活动指标等情况的变化,进行治疗前后的比较,通过统计学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最佳方法。研究结果(1)中医证候分布通过频数分析结果初步显示,完成实验的35例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分布,其中以热毒炽盛、湿热内阻居多,分别占13(37.1%)、14例(40%),阴虚内热8例(22.9%)。(2)病情程度比例治疗前病情分级程度轻度6例(17.1%),中度19例(54.3%),重度10例(28.6%),治疗后轻度24例(68.6%),中度9例(25.7%),重度2例(5.71%),SLEDA活动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临床疗效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8例(22.9%),部分缓解25例(71.4%),无效2例(5.7%),总有效率为94.3%。(4)实验室指标及免疫学检查比较疗程6月时与治疗前24h尿蛋白定量(24hUPQ)、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补体C3、IgA、IgG、血沉(ESR)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可显着缓解Ⅳ型活动性LN患者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显着减少尿蛋白量,提高血白蛋白水平,还可抑制和减少西药的副反应,及降低近期(6个月)复发率,从而有效控制及延缓Ⅳ型活动性LN的进展,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以期达到持续缓解的目的,是治疗Ⅳ型活动性LN的有效方法。

张晓娟[6]2008年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目的通过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初步拟定优化的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疗效。2.研究方法对我院(广东省中医院)40例狼疮性肾炎(LN)住院及门诊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性研究,对所选病例采取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上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统一的中医证型和中药汤剂对病人辨证施治),加西医常规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对症治疗),以2个月为一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狼疮性肾炎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病情分级)、中医证型、西医临床分型、病理分型、相关理化检查、活动指标等之间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意义。3.研究结果(1).狼疮性肾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频数分析结果通过频数分析结果初步显示,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西医临床分型以轻型(19例,47.5%)、肾病综合征型(10例,25%)多见,中医证型以脾肾气(阳)虚(13例,32.5%)湿热内阻(12例,30.0%)多见。治疗前病情分级程度轻度16例(40%),中度19例(47.5%),重度5例(12.5%),治疗后轻度25例(62.5%),中度14例(35%),重度1例(2.5%)。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完全缓解22例(55.0%),部分缓解15例(37.5%),无效3例(7.5%)。(2).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中医证型、西医临床分型、活动积分、相关理化检查等的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临床症状较初诊呈明显减轻趋势,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叁次复查尿蛋白定量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经t检验,4个月后复查狼疮性肾炎活动积分和初诊比较明显好转,2个月后和4个月后活动积分比较也明显好转,且叁次就诊通过卡方检验比较活动积分差异显着(P<0.05)。在血WBC方面,叁次就诊分别用t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HGB、PLT、C_3、IgG、ESR等指标明显得到改善:在HGB方面,经t检验,2个月后和4个月后差异显着(&P<0.05),呈上升趋势;在PLT方面,初诊和2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着(*P<0.05);在C_3方面,初诊和4个月后,2个月后和4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着(*P<0.05);在IgG方面,初诊和4个月后经t检验,差异显着(*P<0.05);在血沉方面,初诊和2个月后、初诊和4个月后、2个月后和4个月后分别用t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显着。4.研究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以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使活动期病人加快由诱导缓解期进入缓解维持期,降低尿蛋白,降低血沉,改善血HGB、PLT、C_3、IgG等指标,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初步探讨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童丹丹[7]2007年在《自拟首乌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拟首乌地黄汤配合西药对狼疮性肾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5例患者随来源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结合中药首乌地黄汤,每日1剂,分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药治疗,主要药物为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观察时间为六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86.04%)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6.19%)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3<0.05),说明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2)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症状积分,活动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0.01):(3)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治疗组改善尿蛋白、BUN、Cr等较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P<0.05);(4)在激素撤减情况方面,治疗组激素每日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在西药副作用比较方面,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结论:以自拟首乌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肝肾阴虚证具有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控制LN活动、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减少激素用量、减轻副作用等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疗效更好,推测其可能是通过多途径作用于狼疮性肾炎的发病环节而起作用的。

王蝶[8]2017年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阴虚内热证狼疮性肾炎疗效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知柏地黄汤加减对阴虚内热证狼疮性肾炎(LN)患者实验室指标、SLEDAI评分、中医证侯积分的影响,评价知柏地黄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L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探索中医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方法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0月31日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风湿科、肾病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确诊为狼疮性肾炎且中医证型为阴虚内热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激素(醋酸泼尼松1mg/kg/d,共12周,以后规律减量)与环磷酰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内服知柏地黄汤加减。两组总疗程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LEDAI评分、24小时尿蛋白、肾功能[肌酐(Scr)、尿素氮(BUN)]、血常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血沉(ESR)、免疫指标[补体(C3、C4)、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疾病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2.14%,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9.29%优于对照组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中医证侯总积分、SLEDAI评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均有降低(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患者血常规、肾功能、ESR比较,治疗后HGB、PLT、WBC、Scr、BUN、ESR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5)两组患者免疫指标比较,治疗后,补体C3水平均有提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nti-ds-DNA均较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补体C4无明显变化(P>0.05)。(6)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比较,治疗后,两组24小时尿蛋白均明显减少(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组发生不良反应有2例(月经不调与痤疮各1例),不良反应率7.14%;对照组不良反应有8例(痤疮3例,月经不调2例,胃肠道不适2例,感染1例),不良反应率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基础上加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能提高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疗效,改善贫血、肾功能、阴虚内热证侯,降低炎症指标,减轻狼疮活动度。

李燕[9]2007年在《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总结中西医对狼疮性肾炎(LN)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2)观察清热解毒活血中药对瘀热痹阻证LN的临床疗效。(3)观察Ⅳ型LN患者血清对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GMC)增殖的影响以及清热解毒活血中药对Ⅳ型LN血清干预下GMC增殖、细胞凋亡、GMC中Bcl-2蛋白合成和Bcl-2mRNA表达的影响,从细胞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清热解毒活血中药治疗LN的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大量古代和现代中、西医国内外文献,总结和评价有关LN的中医认识、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防治措施方面的研究现状。(2)临床研究:用简单随机化、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60例瘀热痹阻证LN患者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活血中药治疗,3月为一疗程。观察患者主要症状、证候(面部红斑、发热、口疮、双手红斑、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肌肉疼痛、脱发、浮肿、胸痛、心悸、乏力、烦躁、手足心热、口干、失眠、耳鸣、痤疮、咽痛、月经血块)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血浆白蛋白、血沉、C_3、C_4、CH_(5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凝血功能等)的改善情况,计算治疗前后的狼疮活动评分(SLEDAI)和中医证候积分,评定疾病疗效和证候疗效。(3)实验研究:①将正常对照血清和不同浓度(5%、10%、15%、20%)的Ⅳ型LN患者的血清作用于GMC,观察其对GMC增殖的影响,并选择对GMC增殖影响最显着的一组血清(x%)用于下一步的实验。②结合血清药理学方法,分为5组进行观察(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对照组血清+x%LN血清组、Ⅲ、Ⅳ、Ⅴ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x%LN血清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GMC的增殖及抑制率,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GMC细胞凋亡。③再将实验分为5组进行,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为对照组血清+x%LN血清组、3、4、5组分别为低、中、高浓度含药血清+x%LN血清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MC中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合成、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测定Bcl-2mRNA的表达。结果(1)文献研究:①病名:根据狼疮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阴阳毒”、“红蝴蝶疮”、“阳毒发斑”、“痹证”、“水肿”、“虚劳(肾劳)”等范畴。②病因病机:肝肾阴虚、热毒血瘀为瘀热痹阻证LN的病机特点。③治疗:主要分为分型论治、分期论治、中成药治疗、自拟方治疗、单味药或中药提取物治疗、中药注射液治疗及其它疗法,取得较好的疗效,目前多数学者采用清热解毒活血法为主治疗LN。④现代医学研究:LN发病复杂,与遗传因素(遗传易感因素等)、GMC增殖及凋亡异常、免疫调节功能异常(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等的产生和免疫复合物清除能力下降等)以及神经、内分泌、代谢因素等有关,其中,肾小球固有细胞如GMC增殖、凋亡异常是LN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因此,防治措施力图抑制肾小球固有细胞如GMC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治疗上有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其它疗法(血浆置换、免疫吸咐疗法、免疫球蛋白)等,但西医治疗存在着治疗方案不规范、部分患者对治疗不敏感或产生耐药、副作用大等缺点,因此,研究疗效确切、经济、副作用较小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成为当前临床研究的重点。(2)临床研究:治疗组疾病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和证候疗效评定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3.33%,疾病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SLEDAI和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SLEDAI的降低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二组患者的LN主症较治疗前均可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均<0.01),且治疗组治疗后LN主症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烦躁、咽痛、痤疮、月经血块、口干、手足心热、耳鸣、心悸症状也明显减轻,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均<0.01)。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白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血浆白蛋白、C_3、C_4、CH_(50)明显升高,尿红细胞、尿蛋白、ANA滴度、血沉、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抗ds-DNA抗体转阴的作用也较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均<0.01);其中,在降低血沉、抗ds-DNA抗体转阴方面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3)实验研究:①Ⅳ型LN患者血清对GMC增殖的影响:发现不同浓度(5%、10%、15%、20%)的Ⅳ型LN血清均可明显促进GMC增殖,与对照血清相比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以15%Ⅳ型LN患者血清最为显着。②观察清热解毒活血中药对GM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在15%Ⅳ型LN患者血清干预下,不同浓度(低、中、高浓度)的含药血清均可明显抑制GMC的增殖、诱导GMC的细胞凋亡,与对照组血清相比差异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1),其作用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的上述作用最为显着,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均<0.01)。③GMC中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合成、Bcl-2mRNA表达的检测:对照血清组的Bcl-2蛋白合成、Bcl-2mRNA的表达比空白对照组显着增强;而在15%Ⅳ型LN患者的血清干预下,不同浓度(低、中、高浓度)的清热解毒活血中药的含药血清与对照组血清相比均可明显抑制GMC中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合成和Bcl-2mRNA的表达,其作用呈较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中,以高浓度含药血清组的上述作用最为显着。结论(1)LN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GMC增殖、细胞凋亡异常是LN发病的重要机制;西医治疗存在部分患者不敏感、副作用大等缺点,研究能抑制GMC增殖、诱导GMC细胞凋亡的中药具有广阔的研究的临床应用前景。(2)临床研究显示:清热解毒活血中药不仅可以显着改善瘀热痹阻证LN的主症,改善各项标示狼疮活动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而且可以明显减少SLEDAI和中医证候积分,对瘀热痹阻证LN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小。(3)实验研究发现:Ⅳ型LN患者血清可明显促进GMC的增殖,以15%Ⅳ型LN患者血清最为明显。而清热解毒活血中药的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15%Ⅳ型LN患者血清干预下的GMC增殖、诱导GMC的细胞凋亡、抑制抑凋亡基因Bcl-2蛋白的合成、下调Bcl-2mRNA的表达,这可能是清热解毒活血中药治疗LN的分子机理,从而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覃伟[10]2016年在《四妙勇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活动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旨在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减联合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轻中度活动狼疮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人。至观察截止,共有10人脱组,每组各余30人。两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激素(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疗法,而且治疗组同时口服中药四妙勇安汤加减煎剂,并随症加减。两组一般治疗及其他治疗(降脂、预防性抗凝等)方案均相同。疗程为3个月。治疗期间观察记录两组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指标、中医证候的改善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作出疗效评价。结果(1)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83.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证候疗效总有效率(56.6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截止时两组患者SLEDAI、中医证候积分均较入组时降低,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观察截止时两组患者红细胞、白蛋白、血肌酐、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等均较入组时改善,且治疗组在血红细胞、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红细胞、24h尿蛋白定量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截止时对照组肝酶(AST,ALT)较本组入组时显着上升,较治疗组观察截止时也显着上升,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观察截止时两组患者抗ds-DNA阳性率,抗Sm阳性率均较入组时下降,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截止时两组患者ANA滴度积分、补体C3/C4、ESR均较入组时改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截止时上述指标组间对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第一疗程结束起,治疗组患者平均激素使用剂量均较对照组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治疗组肝功能异常、痤疮及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时,能明显地诱导缓解,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药联合LEF治疗LN的疗效观察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文献分析[D]. 苏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7

[2]. 以黄芪为主的中药制剂二步序贯法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陈本丽.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

[3]. 狼疮性肾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D]. 赵亚.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4].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陶琼.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0

[5]. 中西医结合治疗Ⅳ型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王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6].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研究[D]. 张晓娟.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8

[7]. 自拟首乌地黄汤配合西药治疗狼疮性肾炎肝肾阴虚证的临床观察[D]. 童丹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7

[8]. 知柏地黄汤加减治疗阴虚内热证狼疮性肾炎疗效研究[D]. 王蝶.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

[9]. 清热解毒活血法治疗狼疮性肾炎疗效及作用机理探讨[D]. 李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10]. 四妙勇安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活动狼疮性肾炎的临床分析[D]. 覃伟.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6

标签:;  ;  ;  ;  ;  ;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