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视角:中小企业视角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俄罗斯经济增长透视:基于中小企业的视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俄罗斯论文,经济增长论文,视角论文,透视论文,中小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51.21 [文章标识] A[文章编号]1009—721X(2008)02—0045—(08)

一、对俄罗斯经济增长趋势及原因的不同观点

自俄罗斯1992年初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算起,已经有16个年头了。与人们对俄经济衰退及其原因的认识比较一致不同的是,在对其2000年以来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观点分歧较大、莫衷一是。

持怀疑态度者,侧重于“石油”因素及其主导的经济结构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学者认为,俄经济的持续性依赖于国际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否。能源价格的波动将对俄经济产生重大影响。① 俄著名经济学家谢·格拉济耶夫则认为,俄经济的能源和原材料出口导向会使“俄罗斯经济丧失独立自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② 与此相关的,对俄罗斯经济可能出现“荷兰病”的担心也是影响人们判断的一个重要原因。③

持乐观态度的学者的分析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者侧重于制度分析,认为2000年以来俄罗斯市场制度环境的基本稳定和制度规则的进一步优化,是当前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制度基础,其他如能源等因素则通过制度基础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从而得出“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增长将具有持续性”的结论。④ 有的学者则强调,俄罗斯经济对于资源的依赖程度在相对减低,表现为一种全要素支持的增长。⑤ 当然上述仅是几个有代表性的观点。

毋庸置疑的是,目前俄罗斯在国际分工中的比较优势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种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要想取得长期稳定发展,归根结底还得依赖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这才是提升俄罗斯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如果经济增长不是建立在竞争力的基础之上,其可持续性就值得怀疑。这种竞争力可分为宏观层面的国家竞争力和微观层面的公司竞争力和部门竞争力。而人们以往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俄罗斯大型企业上,较少关注俄罗斯小企业或中小企业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拟从俄转轨以来中小企业⑦ 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入手,观察分析俄罗斯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微观因素,以丰富人们对俄经济可持续性问题的认知。

二、俄罗斯经济增长趋势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性

独立后的俄罗斯经济经历了自1992—1998年的总体衰退阶段、1999年以来的总体增长阶段。而对中小企业发展而言,则经历了1992—1993年的奔腾式增长阶段,1994—2001年的总体停滞阶段,2002年以来的增长阶段(参见图1)。这里的相关性分析正是基于上述不同阶段的划分,指出俄经济增长与中小企业各自发展阶段的同步性或非同步性,进而对其解释。以此为线索,分析经济增长的微观因素及其机制的演变。

图1 国民生产总值与小企业数变化趋势比较

数据来源:1991—1999年的GDP数据来自许新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09页;2000—2006午的GDP数据来自:① РОССИЯ ВЦИФАХ(2007).M.,2007.C.30;小企业数日数据:1994—1997年数据来自:Евсеева И .Н.,Долгопятова Т.Г.,Алимова Т.А.,Буев В.В..Малый бизнес в России.M.1998.c39;1999-2006年数据来自:Смирнов Н.В.Анализ общей динамики развития малого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а в России в начале 21 века.M.,2007.c.38-39;其他数据来源:Ясина Е.Г.,Чепуренко А.Ю.,Буева В.В..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прощлое,настояшее и будущее.M.,2003.c.14-17.

1、宏观经济增长与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步与非同步性

根据上述的阶段划分和图1,我们可以把俄经济增长和中小企业发展阶段之间表象上的相关性,大致划分为“同步性时期”和“非同步性时期”两大类型、四个具体阶段:

(1)非同步性时期之一(1992—1993年)(宏观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增长阶段)

(2)同步性时期之一(1994—1998年)(同步停滞或衰退阶段)

(3)非同步性时期之二(1999—2001年)(宏观经济增长而中小企业停滞阶段)

(4)同步性时期之二(2002—2006年)(同步增长阶段)

2、对“同步性”与“非同步性”的解释

首先,非同步性时期之一(1992—1993年)(宏观经济衰退而中小企业增长阶段)

就宏观经济而言,俄罗斯的经济衰退自苏联解体之前的1990年就已经开始,小私有化(1992.1—1993.12)开始的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90年的81.2%,衰退加剧。其直接原因,跟“休克疗法”的实施有关⑧:1992年先后出现四次涨价高潮,通货膨胀恶性发展;紧缩政策的推行造成企业资金严重短缺,三角债务庞大,生产大幅度下降。

不过小私有化可以说是俄罗斯微观基础再造过程中的一个“亮点”。政府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各种限制的取消,使得全国范围内中小企业的数量迅猛增长。1992年是整个后苏维埃时期中小企业数、就业人数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1993年,中小企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其数量增长了大约2/3。并且,增长的绝对数也超过了上一年。在中小企业就业的人口增加了大约100万,达到了创纪录的863万。可以说这个阶段,中小企业对阻止俄罗斯经济更大幅度的衰退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客观上,在原有经济联系中断、国内市场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中小企业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因为,价格自由化等政策和其他一些因素(战时工业综合体的停产,东欧市场以及其他一些市场的丧失)的影响,之前形成的生产者、供应者之间的联系已经被完全隔断,但这却为中小企业活动开辟了一块宽阔的天地。而中小企业层面上的产权变革的实现,是其奔腾式增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同步性时期之一(1994—1998年)(同步停滞或衰退阶段)

证券私有化(1992.7—1994.6)本身的无偿性,有力地推动了私有化的快速进行,从根本上改变了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但是证券私有化过程没有同投资过程结合起来,因而缺乏效率。而接下来的现金私有化(1994.7—1996.12)虽然使俄罗斯大私有化走上了股份制的轨道,但是,俄罗斯经济本身在这个阶段面临的几对无法克服的矛盾⑨,却使得现金私有化进展并不顺利:原始资本匮乏,获得的私有化收入基本用于国家预算的日常支出,而没有用于增加生产投资。于是,政府决定从1997年起停止大规模的私有化运动,转为“个案私有化”。该阶段改革的重心从注重私有化的数量转为注重私有化的质量,以提高企业和整个经济的效率为目标。

在现金私有化阶段开始,也就是在1994年,中小企业数量及其就业人数的增长速度急剧放缓,中小企业的增长率略高于1%。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也在减少。这种急剧的停滞是人们事先所无法预料的。究其原因,与现金私有化阶段(1994.7—1996.12)追求的主要目标有关:从前期追求政治目的转向注重经济效益和刺激生产投资。配合这个目标出台的一些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流通领域的中小企业而言,是十分苛刻的(后文还要提到)。同时,恶性通货膨胀也迫使政府在1994年开始不得不加大紧缩政策的实施力度,这使得经济中的货币资本开始明显变得昂贵起来。

另外,现金私有化开始后,随着更多战略性大企业所控股份的公开出售,俄罗斯经济开始出现一种资本和经营活动的集聚趋势。那些最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成了这种兼并的第一批牺牲品。另外,很多中小企业也因竞争不过那些大型企业,不得不收缩自己的业务。

1995年是中小企业数量和统计的平均就业人数开始减少的一年。比之上一年,中小企业数减少了8.8%,就业人数减少了4.5%。实际上,这种停滞状况一直持续到2001年。

从部门分布结构上看,中小企业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负增长。在贸易—中介领域的中小企业比重下降的情况下,一般性商业活动的绝对数减少了18.7%;同时,在考察1997—2002年小企业在各部门的增长速度时发现,科学和科学服务领域,一直呈现负数,依次为-11.6%、-4.4%、-16.7%、-7.8%、-20.4%。⑩ 之前,人们寄予知识密集型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美好愿望正在落空。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大约增长了1.5%。但是在排除了兼职人员后,中小企业中合同工的比例却减少了。中小企业在整个国家的商品生产和市场服务方面的比重也在持续减少,从1997年的8%,减少到2000年的5.9%。甚至基础投资也在减少,从1997年的5.4%减少到2000年的2.6%。

1998年的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状况也产生了消极影响。比如,急剧下降的居民购买力引发了中小企业的严重困难,尤其是零售贸易和日常服务领域的中小企业。不过,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业务收缩幅度要小的多,其经营的积极性也更快地恢复到了危机前水平。同时,在这个阶段为了生存而挣扎的中小企业也逐渐适应了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比如,为了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在1990年代中期开始,很多中小企业都开始进行多元化经营和投资。另外,大量的中小企业已经掌握了较高风险条件下的运营、自负盈亏、自我管理的技能。与商业活动相关的原则、人员配置、薪酬体系以及与市场体系相协调的经营方法等已经逐步定型。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企业竞争力——在这一时期反而得到夯实。

这个阶段全社会的失业压力比较重,按照失业人口调查的资料,1995年的失业人口猛增至671.2万人,要知道在1992年的数据仅为387.7万人,1999年又增加至909.4万人。同期,虽然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仍处于“停滞”阶段,但其吸纳的就业人数的总量仍颇为可观,如1996年就业于小企业的人口达630万,占国家经济部门劳工总数的10%。可以说,在经济陷入严重危机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担负起了减轻社会压力、保障居民生活的重要职能。

在这一时期,俄影子经济发展迅速(11),1997年规模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左右,年增长速度高达10%。影子经济泛滥的直接原因是税赋过重。1994年,俄颁布《关于税收和结算法》后,中小企业的赋税额增加了1.5—2倍。1996年,俄记者对西伯利亚市和别尔茨克市共300家小企业进行了调查。在问及什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时,65%的人回答:税收太高。(12) 1997年,通过的俄罗斯《税法典草案》只规定对一亿卢布以内所得税征收23%,对超过一亿卢布部分征收35%的所得税,取消了对中小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免交增值税的做法,并对企业留成规定了不少限制。(13) 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中小企业为了摆脱困境、逃避税收,纷纷加入“影子经济”队伍,有的甚至从事地下生产。除此之外,监管部门的官僚化办事作风、司法机关的腐败和黑社会的勒索等都是促使俄罗斯经济转入“地下”的重要原因。

换言之,考虑到未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和影子经济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实际影响,国民经济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在1994—1998年的表面上同步性,实际上并非同步。真实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要优于表象的停滞甚至这个阶段的宏观经济走势。

再次,非同步性时期之二(1999—2001年)(宏观经济增长而小企业停滞阶段)

从个案私有化开始,经济结构政策开始致力于增大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特别是工业的贡献率。第二产业重新受到重视和发展,这为经济走向稳定提供了新的条件。至1999年,宏观经济开始步入上升轨道,紧接着出现了根本性增长(2001年GDP增长22.4%);经济领域相应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陆续颁布,如2000年2月政府批准了《俄联邦2000—2001年国家支持小企业活动联邦纲要》、8月6日普京总统签署了《税法典》等。但是,中小企业的各项统计指标并没有明显增长。其直接原因是,处在影子经济里的中小企业,尚未走出“影子”;根本原因在于,政策落实不力、官员腐败、名目繁多的检查、苛捐杂税以及融资难等困扰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仍未消除。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在这个时期得到集中反映:从法定注册资本上看,主要出资方还是自然人;其次,则是来自其他中小企业的出资;信贷机构与联邦权力机关和地方自治机关,并列第三。(14) 从小企业追加的营运资金以及投资公司发展的资金来源上看,企业自身的经营收入仍是最主要的渠道。(15) 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充当中小企业的融资主力不同,俄罗斯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很狭窄,还面临着很多困难。(16)

总的来说,这个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态势,是上一个阶段的自然延续。影子经济的比重依然在增加(普京总统在1999年12月发表的《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中指出,影子经济已占到俄国内生产总值的40%)。实际上的中小企业数量仍处在增长之中(17),即实际上该阶段属于中小企业和经济增长的同步期。并且,这个时期的宏观经济增长为下一阶段国家出台实质性的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法制基础条件。

最后,同步性时期之二(2002—2006年)(同步增长阶段)

宏观经济持续增长的第四年也就是2002年,对中小企业而言,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增长开始了。从这一年起,中小企业一改以往的颓势,开始由衰落走向繁荣(参见表1)。直接原因是部分“影子经济”成员,开始逐步走出影子(18);深层次上看,则要归功于行政壁垒和税收领域的一系列制度性改革及其落实。

在税收方面: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税法典(第二部分)》,大幅降低了税率,并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税种;同年7月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了有关进一步简化中小企业纳税的法律。法规不仅简化了纳税方式,而且大幅降低税收(据俄财政部估计,中小企业据此减轻税负可达50%—80%),将扶植中小企业落到实处。

在简化注册程序方面:2002年7月1日俄罗斯新的《法人注册法》开始正式生效,业主只需到企业所在地的税务所,在“一个窗口”提交法律规定的各种文件,5天后便可拿到办理好的注册文件。这种注册方式不仅减少了行政干预,而且有助于堵住腐败的渠道。作为比较,应该提及的是2000年的一项调查:平均而言,企业注册需要49个人一工作日。(19)

在提供融资便利方面:2003年,俄国家杜马一审通过了关于国家对中小企业扶持的联邦法案。根据这一法案,允许银行对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贷款,数额控制在30万卢布以内,以现款形式支付,不计入结算账户。而根据俄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制定的《2008—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政府在未来三年每年将从预算中拨出40亿卢布成立小企业发展基金,以扶持小企业发展。同时吸引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融资,鼓励私人投资者联合成立专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天使基金,优先发展创新型小企业,实现投资渠道多元化。

在对科技型小企业的扶持方面:2006年俄罗斯政府在2004年建立的300万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基础上,又进一步拨出150亿卢布(5亿多美元)正式建立国家风险投资基金。其主要投资领域恰恰是非政府风险投资基金所不愿涉足的高技术项目和中小企业创新。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中小企业的一些积极变化。比如,中小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总销售额的比重由2002年的39.3%上升到2005年的46.2%(详细数据,参见表2);从吸纳就业的角度来看,则从2002年的707.9万猛增至2006年的833.6万,增幅达17.7%。(20)

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也逐年增加,2002—2006年,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0.4%、7.3%、40.8%、15.6%、30.5%。明显高于同期总固定资产投资额平均增长速度。(21)

反观这个阶段的“同步性”问题,可以看出,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改善,政府在面临一系列矛盾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上的态度,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解决了大量先前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比如把扶持那些技术密集型小企业提到战略高度,斥巨资设立风险投资基金等等。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和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是这种变化的集中反映。总之,这个时期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优越的制度环境,为宏观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奠定了较为坚实的中小企业基础。

三、模型化预测

Н.В.斯米尔诺夫在其著作《21世纪初俄罗斯小企业发展态势分析》中,根据1999—2006年各年的小企业数、就业人数的季度数据,构造了若干回归模型(22),对2007—2009年的各年的每个季度的数据进行预测(预测结果如表3所示)。

从运算软件输出的各项检验或显著性参数来看,模型的预测结果良好。在这里,我们不打算就模型构建本身作其他评价,只是通过这组预测值,得到小企业整体良性发展的认识,透过该预测反观俄有关中小企业的制度环境的改善对经济增长可持续的影响。为了说明这种改善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里我们借鉴国内学者的研究(23),引入了一个模型即“俄罗斯经济体制结构动态模型”。

模型的基本思想:要保持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势头,必须着力发展有竞争力的经济形式。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于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是趋大还是趋小。

与国有企业(用SG表示该部门的产值)和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能源部门(用SE表示该部门的产值)相比,这种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主要集中在非国有部门:包括大企业(用NG表示该部门的产值)和中小企业(用NS表示该部门的产值)两大类。

模型包括了3个假定、4个定义和7个公式。围绕“基本思想”的逻辑展开如下论述。

假定1:影响俄罗斯经济体制结构变化的外部因素变化不大,内部因素趋好。

假定2:部门之间的效率存在差别,在长期内表现为各部门增长率的差别。

定义1:将上述部门创造的总产值之间的比重,定义为“俄罗斯经济体制结构”,用J[t]表示。

这里:t代表时间;另外,用S[t]替换(SE[t]+SG[t]);之所以做此处理,是因为俄罗斯部分能源部门的控制权仍牢牢地掌控在国家手中,当然也就属于国有企业。

为了把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因素,比如过高的税负水平、监管部门的敲诈勒索和黑社会保护费等因素也考虑进来,我们引入了“额外综合税赋率”的概念。首先看什么是“额外综合赋税”,即:

定义3:我们用D(i)代表小企业各种形式(i=1,2,3,4……)的额外综合税赋,之所以称其为“额外”,因它是在支付了与国有部门和大型公司同等水平的用于社会支出(包括政府必要支出)的税收之后,额外支出的部分;而这里的“综合”,指的是:它不仅包含了一部分严格涵义上的“税”,而且包含着其他各种方式的支出,比如,支付给腐败的行政监管者的额外费用、“黑社会”保护费等等。

由此,得“额外综合税赋率”的概念,即:

定义4:d为小企业部门的“额外综合税赋率”:

注意:d不出现在公式的分子中,因为对那些腐败行为和黑社会来说,d只是被浪费掉了,并不构成增长的源泉。

公式(5)中所反映的收入转移和资源配置关系,最终也会影响到公式(2)中所反映的产出与增长的关系。这是因为:收入一方面是企业经济增长的动机,另一方面也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因为较高的收入是较高的投资率的源泉。因此,经济增长率g事实上是d的函数,特别地,可以认为是前期函数,即:

分析及结论:判断俄罗斯经济今后能否持续增长或者经济是否会在将来陷入危机、增长停止,将取决于公式(7)所表达的J[t]的变动速率。也就是说,J[t]若趋小,则经济增长将会持续下去。根据前文所述,中小企业在2002年以来的数量、吸纳就业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上,显示出了较高的增速。更重要的是,俄政府在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和相关制度构建上,已经较为稳健务实。即d值将逐步趋小,也即g[,NS](d)值将稳步提升。

如果放松假定3,则会得到更为乐观的结果。可以放松该假定的原因在于,俄罗斯的公司治理尤其是大公司治理的总体水平,目前还处在一个较低的稳定状态上,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优化过程。(24) 也就是说g[,NS]也将稳步提升。而国有部门总体缺乏效率的状况,仍然不见改观。也就是说公式(7)的分母将趋大,而分子不变或趋小。总之,在不考虑其他突发性经济因素如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等影响的条件下,J[t]值将会趋小(25)。

四、结束语

俄罗斯现有的经济是垄断性很强的经济。对这种经济结构而言,中小企业部门的成长意味着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中小企业潜力(26) 的释放速度,主要取决于由政府的财税政策、法制、市场制度基础等决定的中小企业生存、成长环境改善的快慢。重要的是,由我们对俄中小企业发展阶段的观察分析,已经发现俄罗斯的市场、制度环境正在朝着一个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的方向转化。今后宏观增长的中小企业基础日趋坚实。

注释:

① 田春生:“如何认识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变化”,《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第3—5页。

② [俄]C.格拉济耶夫:《俄罗斯改革的悲剧与出路——俄罗斯与新世界秩序(中译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第60页。

③ Фетисов Г.Г.Голландская болезнь в России:макр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и структурные аспекты//Вопросы экономики.2006 № 12.c.37-41.

④ 徐坡岭:“试析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的制度基础”,《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4期,第22—28页。

⑤ 田春生:“如何认识俄罗斯当前的经济变化”,《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第7期,第3—5页。

⑥ 有关中小企业存在的一般性的经济学解释,主要有以下5种:最佳规模经济理论(奥斯汀·罗宾逊,1931;乔治·施蒂格勒,1958)、不完全市场理论(罗宾逊夫人,张伯伦,1933)、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经济进化论(阿弗里德·马歇尔,1890;潘罗斯,1955;舒马赫,1984)以及多元化产业结构分析(中村秀一郎,1970)。从具体国家来看,英国的经验教训最为典型:从1970年代前后英国经济形势的对比,可以看出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

⑦ 在俄罗斯,中小企业有着特定含义,在2007年7月6日国家杜马通过《俄罗斯联邦发展中小企业法》之前,就是指小企业。而小企业的定义也有一个变化过程,早在1990年8月8日,前苏联议会通过了《关于建立和发展小企业的措施》的决议。该决议是第一个关于小企业发展的官方文件,成为后来俄罗斯发展小企业的一个重要依据。后经1993年的《关于在俄联邦发展和扶持小企业的措施》、1995年的《国家支持俄罗斯联邦小企业法》两次大的修改。最近一次变动,则体现在《俄罗斯联邦发展中小企业法》中,该法对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的规模重新划界,如在雇员数量上,100—250人的属于中型企业,不足100人的属小型企业,其中不足15人的称微型企业。总的来说。俄罗斯的小企业是私人企业或由私人控股的公私合营或集体合营的法人企业或非法人企业。在2008年以前的俄中小企业只是一种国际流行的通俗称谓,严格地讲,应叫做小企业。在本文指俄罗斯国家统计局统计在册的小企业。

⑧ 如果探求俄罗斯1990年代初经济衰退的原因,最重要的恐怕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经互会的解散,原苏联丧失了国际分工的经济收益;原苏联解体,使俄罗斯丧失了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经济合作的经济收益;还有俄罗斯进行了大幅度的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军工业为主体的GDP和以民用工业为主体的GDP,其数量比较是大不相同的;最后才与推行“休克疗法”有关。参见冒天启:“转型经济比较研究中的理论难点问题”。http://web.cenet.org.cn/upfile/84449.doc

⑨ 参见许新主编:《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经济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49—151页。

⑩ Ясина Е.Г.,Чепуренко А.Ю.,Буева В.В..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прощлое,настояшее и будущее.M.,2003.c.20-30.

(11) 西方学者一般将非法贩卖武器、毒品等所有违法的经济活动都包括在影子经济的范围内。但俄罗斯的学者一般倾向于认为,不缴纳税款的企业和没有注册的公司从事并不违法的经营活动,才属于影子经济的范畴。

(12) 邱莉莉:“俄罗斯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1998年第2期,第75页。

(13) 尹柳营主编:《他山之石——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与案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8页。

(14) Ясина Е.Г.,Чепуренко А.Ю.,Буева В.В..Мало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прощлое,настояшее и будущее.M.,2003.c.25.

(15) 根据2001年俄罗斯小企业资源中心对3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按重要性排名前四的来源渠道依次是:企业自身经营收入;从朋友、熟人或亲戚那里的借款;创办人出资;金融机构和银行的信贷。而投资公司发展的资金来源,与前面的顺序稍有不同,依次是:企业自身经营收入;创办人出资;金融机构和银行提供的信贷;朋友、熟人或亲戚的借款。

(16) 根据相关机构2002年的调查,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困难依次是:贷款利率过高;信贷期限太短;提供个人担保或国家担保或第三方担保的程序过于繁杂;准备必要的商业文件所带来的困难。

(17) 俄罗斯影子经济最集中的领域是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小企业占绝对优势的领域;在影子经济比较集中的其他几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建筑业和公共服务业里,中小企业也占重要地位。按照对已注册的中小企业数的统计,在2000年,前者占中小企业总数的45%,后者占到36%。

(18) 从2002—2006年,影子销售额占交易额的比重依次减小,依次是:22.4%、20.3%、19.2%、17.4%、16.8%。数据来源:Мигин С.В.,Шестоперов О.М.,Шеховцов А.О.,Щетинин О.А..ОЦЕНКА ДОЛИ ТЕНЕВОГО ОБОРОТАВ МАЛОМ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ЕВ 2002-2006гг.M.,2007.c.46.

(19) Ореховский П.,Широним В.Малое и среднее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20) Агентство США по Международному Развитию;Ресурсный центр малого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а России.Анализ роли и места малых и средних предприятий России.Статистическая справка./2002-2005/.M.,2006.c.34.

(21) 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数据,引自俄罗斯国家企业问题系统研究所公布的系列报告《俄罗斯各地区小企业发展趋势年度报告》。http://www.nisse.ru/analitics

(22) Смирнов Н.В.Анализ общей динамики развития малого предпринимательства в России в начале 21 века.M.,2007.c.33-38.

(23) 参见樊纲:“论体制转轨的动态过程——非国有部门的成长与国有部门的改革”,《经济研究》,2000年第1期,第11-21页。

(24) 林双林、李建民主编:《中国与俄罗斯经济改革比较》,中国金融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113—121页。

(25)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模型只是为了便于发现J值的大致趋势而提出,并不追求每个J值本身的精确化。

(26) 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指标相比,俄罗斯的小企业的增长空间巨大:小企业占主要发达国家GDP的比重,美国为40%,欧盟为70%,日本为61%。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例相应为54%,72%和78%。(参见:Аганбегян А.Г.:Социальн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ое развитие России.M.,2004.c.174.)

标签:;  ;  ;  ;  ;  ;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视角:中小企业视角_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